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添加剂第十四章营养强化剂(终稿)

食品添加剂第十四章营养强化剂(终稿)


机体特殊需要
处于生长发育的婴幼儿、青少年、
孕妇、乳母 Ca、Fe、Zn等
环境条件
山区或远离海边的地区:I 贫硒地区:Se
应用示例
硒化卡拉胶
亚硒酸钠(NaSeO3)
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与机体抗氧化
作用有关,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我国每日膳食中Se供给标准

OSeO2 CH2OH O
O O O O
平衡,更不至于因摄取过量引起中毒。
一般地,强化量以人体每日推荐膳
食中供给量的1/3~1/2为宜
见赖氨酸部分 强化剂类型
强化剂的类型
营养强化剂发展很快,现在一种营养素的强化剂
可有多种产品形式,如:
Aa ── 氨基酸及其盐类 钙 —— CaCO3、CaHPO4、乳酸钙、葡萄糖酸钙、
柠檬酸钙、乙酸钙、活性钙
大米,面包、饼干、面条等食品中。
一般,用量约为2‰。如此,可将面粉蛋白质利用率提高到
71%。
注意:
在还原糖存在下加热则被分解,故在加热生产中可能损失 15%左右。所以,用赖氨酸强化了的食品,尤其是面包在食用前 不宜再切片烘烤。
赖AA-天冬盐
[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
H3N+-CH2CH2CH2CH2CHCOONH3
§1.AA
§2.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
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素,在机体内表现在:
主要作用——构成和修补肌肉组织 次要作用——调节生理机能、提供热量(10~15%)
.AA是构成protein的基本单位,也是其它胺类物质的前身。 组成protein的AA.有20多种,其中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 供给Essential Amino acids (EAa): Leu(亮)、Ile(异亮)、Lys(赖)、Met(蛋)、Phe( 苯丙)、Thr(苏)、Trp(Try色)、Val(缬)[His(组)为婴儿
该种维生素
强化原因
二、食品强化的原因
由于食品产地、种类的不同 其中营养素的构成和含量不同,使得某些营养素在人们饮食中 长期处于缺乏状态I2,如:Se(克山病)、Lys。
食品烹调、加工、保存等过程中,营养素可能受到损失
如,食品中Vc,如烹调不当,损失率可达100%。
满足某些特殊饮食的需要
使食品中的某些营养素含量超过食品的标准水平,如:运动员 、海员、井下矿工、老人、婴幼儿。
达到同样目的(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用强化剂的代价
经济原因
成本低:
大大低于使用天然食物
如,Lys每日需要量为0.8g,如用猪肉来提供需150g左右才能 满足,其费用是用Lys强化的50倍左右
09.11<20¥/KG
原则
三、强化的原则和方法、剂量
(一)原则
依 据
--------营养强化的理论基础:营养素平衡 ------------
如:婴儿食品、饮料、罐头、焙烤制品、糖果、糕点
在成品中添加,即,最后工序中加入的方法
生产后 生物学 强 化
可减少强化剂在加工前的原料处理过程和加工中的损失,如:奶 粉、军用食品(压缩食品类)
先使生物吸收利用强化剂,然后再使生物生产富含该种强化剂 的产品
如:碘蛋、锌乳、硒米/茶
(三)强化剂量
符合营养学原理,不破坏机体营养
宠物的粮食。
§3.维生素
§3.维生素
一、特点和作用
特点
许多食物中都普遍存在,但含量分布差异很大
不能在体内合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贮存,必须从外界不断摄入
作用
具有调节人体各种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和健康 膳食中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引起代谢失调,生长停 滞,甚至进入病理状态。 因此,维生素强化剂在食品强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
强化存在问题
六、存在的问题
除了在克山病地区用硒盐预防克山病和某些大城市较普遍地 用维生素A和D强化鲜牛奶以及全国强制地推广碘盐以外,整个食 品强化工业处于初级阶段。 婴幼儿配方食品比较规范化和质量比较有保证外,其他强化 食品大都以赢利为目的达不到改善营养的效果
载体食品选择不当
赖氨酸与谷类食品同时才有效
在当地居民的膳食调查的基础上,以“人体每日推荐 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为标准,评价居民的营养状况,确 定大多数人摄入量都低于标准的营养素为需强化的营养素
当地居民或特定消费群体大量消费的食品 符合营养学原理,不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不至于因摄取 过量而引起中毒。按每日推荐供给量1/3~1/2为强化量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加工、保存等过程中,应有较好的稳定 性,且不影响其它营养成分的含量及食品的色、香、味等 感官性状 营养强化剂应易被机体吸收利用
VB1 —— 的盐类和衍生物10多种
因此,须了解和掌握不同产品形式的强化剂的功
能、特性,以便有效合理地使用它们
我国营养状况
四、我国人民的营养素摄入状况
由卫生部、农业部、公安部及国家统计局共同组 织的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人民 有如下营养素的摄入量没有达到要求:
视黄醇当量(维生素A),B2,Ca,Fe,Zn,Se。
赖氨酸盐酸盐
白色粉末,无臭或稍有特异臭,易溶于水(20℃时,0.4g /ml),几乎不溶于乙醇和乙醚;260℃左右熔化并分解,一般较 稳定,温度高时易结块。 碱性时在还原糖存在下加热则被分解,吸湿性强,且易吸收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碳酸盐,使用时难以处理。
使用范围
赖氨酸的使用范围、用量:
此类食品强化剂,作为粮谷类及其制品的强化剂,如面粉、
§4.无机盐
生长发育、视觉与上皮 细胞所必需,缺乏时生 长滞缓,发生夜盲症、 干眼病等疾病
仅存在于动物体内
§4.无机盐
一、作用、分类和特点
作用
构成机体骨骼支架的成分 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 参与调节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机体多种酶的组成成分
我国在05年提出,拟在2008 全面强化小麦粉
分类
常量(大量)元素(以%计): Ca、P、K、Na、S、Cl、Mg(7种) 微量(痕量)元素(以mg/kg计): Fe、Zn、Cu、I、Mn、Mo、Co、 Se、Cr、 Ni、 Ni、Sn、Si、F、V(14种)
,人体缺乏时可发生蛋白质代谢障碍和机能障碍。 在植物性蛋 白中一般含量较低,为小麦、大米等谷物蛋白中的第一LAA,此 类粮食作物因此而生物效价较低(见图表),故常作用粮谷类制 品的强化剂,成人每日安全需要量0.8g。 因赖氨酸含有二个氨基呈碱性,使用不便,生产中多使用赖 氨酸的盐酸盐
L-Lys盐酸盐
并非组成protein的AA,在人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 对促进婴幼儿、儿童的大脑、身高、视力等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 用。 成人机体,可由Met or Ile代谢的中间产物磺基丙氨酸脱羧形成, 但婴幼儿体内此种脱羧酶活性极低,合成有限。牛乳中几乎不含牛磺 酸,因此用牛乳喂养的婴幼儿,必须进行强化
用于乳制品、婴幼儿食品、谷类支配、强化饮料、儿童口服液;
§1.概述
一、定义、类别、目的
功能分类代码,16 位置 : GB14880 维生素

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天
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
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氨基酸
无机盐 脂肪酸

添 加 目 的

复原(restoration):补充食品加工中损失的营养素 强化(fortification):添加原来含量不足的营养素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将营养素提高到食品标准所规定的水平 维生素化(vitaminization):向原来不含某种维生素的食品 添加
+ -
OOC-CHCH2COONH3
+
白色粉末,无臭或稍有臭气,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和乙醚;不
吸潮,不结块。
主要作为赖氨酸强化剂使用,也可用于清凉饮料及面包的调味
。故,可兼具强化和调味两种作用。
本品1.91g相当于L-Lys一克,或本品1.529克相当于L-赖氨酸盐 酸盐一克。
二、牛磺酸
二、牛磺酸
NH2-CH2-CH2-SO3H( -氨基乙磺酸),别名牛胆碱、牛胆素。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 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成分。
√ (一)改善食品及其原料的感官性状
增进色、香、味,改变质地──花色品种急剧增加。
√ (二)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防腐剂、抗氧化剂等,解决了加工与消费之间的时空差所带来的 污染、变质问题和资源的地域性问题。
强化工艺不合理 营养素的损失在热加工时被破坏
强化剂量不当
审批手续不严,市场管理不规,夸大宣传
强化与保健
强化剂与保健食品、营养补充剂的区别
以食物为对象和载体 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加入食物
── 前者:
食物和营养素品种的使用范围和剂量有特定限制 针对全民普遍存在的某些特定营养问题,如碘盐 针对特定人群的营养问题,如母乳化奶粉
强化状况
五、我国营养强化食品的市场情况
1986年11月14日,我国卫生部首次公布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 卫生标准(试行)》和《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可作强化营 养素仅11种。 1993年卫生部对原有的《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试行)》进行 修改,1994年6月8日发布实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0—94) 在1996年又进行了补充(GB2760—1996)。 至此,明确规定了可作为强化营养有31个(87种化合物),其中氨 基酸及含氮化合物有3个,维生素17个(24种化合物),微量元素10个 (59种化合物)以及γ-亚麻油酸,并进一步规定了使用范围、添加量及 卫生标准的实施细则。
1~3岁:20 g
3~6岁:40 g
OSeO3
O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