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特征。
下面对中国古代瓷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1见证了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B.图2反映出唐代民族交往活跃C.图3宋代的冰裂纹瓷器有别致的美感D.图4说明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2.“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
”下列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手段表述正确的是()A.焚书坑儒;八股取士B.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焚书坑儒;文字狱D.八股取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的战斗。
”下列史实与此无关的是()A.四渡赤水B.北伐战争C.遵义会议D.陕北会师4.某人盛赞《人权宣言》:“人类之得以为人,不至永沦奴籍者,非法兰西人之赐而谁耶?”他主要赞扬的思想理念是()A.依法治国B.民主平等C.科学理性D.权力制衡5.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
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
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
”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A.闪击波兰B.苏德战争爆发C.诺曼底登陆D.偷袭珍珠港二、材料题(24分)6.构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社会,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国际社会的发展大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乾隆帝(1)列举材料一中两位杰出帝王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史实,并归纳他们的共同之处。
(4分)材料二欧洲一体化不仅使支离破碎的欧洲很快复兴,也使战败后的德国迅速摘帽并兴盛统一;这就是说,在妥善解决了“欧洲问题”的同时,一并解决了令欧洲战乱不断的特大麻烦“德国问题”,即把“德国问题”融入“欧洲问题”,两者一并妥善解决,这是一条盛载史册、了不起的、成功的,同时给人启示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德国问题”与欧洲一体化的兴衰》(2)材料二中的“德国问题”指的是什么?简述“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及影响。
(4分)材料三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3)根据材料三,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四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意义。
(2分)7.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人民追求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各不相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644年,在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破都城之际,中国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尽。
1649年,在内战尘埃落定后,经过英国国会指定的特别法庭审判,战败的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不过,这两个故事在历史上的意义与后果大相径庭。
明朝的覆灭并没有结束中国王朝的兴衰轮回,继之而来的清王朝延续和发展了君主专制制度。
英国则经历了一次近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政治革命。
材料二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时盛赞《人权宣言》:“人类之得以为人,不至永沦奴籍者,非法兰西人之赐而谁耶?”材料三辛亥革命扫除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崭新局面。
中华民国的诞生是对民主的一次勇敢尝试,胸怀民主理想的人们曾怎样地欢欣雀跃,然而共和政治却屡遭磨难。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及其不同影响。
(4分)(2)介绍材料二中两部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归纳其核心思想的相同之处。
(5分)(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崭新局面”?“共和政治却屡遭磨难”的含义是什么?(2分)(4)简述材料四中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作用。
(1分)三、探究题(6分)8.观察下面的图片,概括近代以来促进美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6分)答案精解精析1.D2.B3.B4.B5.B6.答案(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称为“天可汗”;击败东西突厥的进攻并妥善安置;在新疆地区设置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等。
(任意一点得1分)乾隆:修建须弥福寿之庙供班禅六世居住;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等。
(任意一点得1分)共同之处: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等。
(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2)德国问题:德国令欧洲战乱不断;先后两次挑起了世界战争。
(任意一点得1分)方式:欧洲一体化(或成立欧共体、欧盟)(1分)。
影响:维护了欧洲和平;战后欧洲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德国经济在战后迅速兴盛并实现了国家统一;欧洲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影响力;等。
(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3)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国两制”的正确战略构想;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4)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充分地参加国际分工,同时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出本国经济的优势;有利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
(评分说明:任意一点1分,共2分。
)解析第(1)问,以唐太宗、乾隆帝的名言切入考查两位帝王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明确指出了“令欧洲战乱不断的特大麻烦‘德国问题’”,学生阅读材料后能够明确“德国问题”是指德国曾令欧洲战乱不断;第二小问,要求回答妥善解决“欧洲问题”的方式及影响,实际为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第(3)问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阅读材料提炼出要点即可。
第(4)问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归纳信息的能力。
材料列举了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采取的一系列举措。
通过分析这些举措——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可得出我国这一系列措施的意义在于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使我国能够充分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实现中国与各国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
7.答案(1)中国:制度:清朝建立以后,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具体答出专制制度内容如设立军机处、文字狱的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等也可得1分)影响: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分)英国:制度:1689年,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1分)影响: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迅速成为实力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1分)(2)《新青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独裁专制,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2分)《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革命形势飞速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不久就颁布了《人权宣言》。
(2分)相同之处:自由、民主、平等。
(1分)(3)开创中国历史的崭新局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分)共和政治屡遭磨难: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了,中国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1分)(4)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表明,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执政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广大民主人士各展所长,积极参政议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能够自己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任意一点得1分)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分别提到清朝延续和发展了君主专制制度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阅读材料可知中国的政治制度为君主专制制度,英国则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以陈独秀对法国《人权宣言》的评价为载体,考查学生概括历史现象和提炼理论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青年》和《人权宣言》的产生背景,并概括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核心思想的共同点。
第(3)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小问材料明确提出了辛亥革命“扫除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崭新局面”,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二小问考查学生阐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题干提到“共和政治却屡遭磨难”,实际要求学生回答辛亥革命的结果。
第(4)问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材料中明确罗列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各项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即可。
8.答案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1分)经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美国经济飞速发展;(2分)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出现一系列科技成果,领先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2分)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实施罗斯福新政,渡过经济危机,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1分)解析题干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美国崛起历程中的大事,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确定每张图片叙述的历史事件,结合事件对美国发展历程的影响进行阐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