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政治复习题单选题1、马克思:唯物史观A.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B.列宁:武装斗争理论C.邓小平:改革开放理沦D.思格斯:科学发展观答案:C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所创立,改革开放理论为邓小平所创立。
单选题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______。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答案:C暂无解析单选题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答案:C暂无解析单选题4、马克思:唯物史观A.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B.列宁:武装斗争理论C.邓小平:改革开放理沦D.思格斯:科学发展观答案:C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所创立,改革开放理论为邓小平所创立。
单选题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B.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毛泽东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答案:D[解析]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和建设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其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为D选项。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单选题6、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B.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C.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D.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答案:C[解析]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由此可知,C项是正确的表述。
单选题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代表邓小平曾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思想。
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B.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C.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D.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答案:D[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四次重大创新、邓小平理论单选题8、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提前完成的时间是()。
A.1955年B.1956年C.1957年D.1958年答案:B[解析] “一五”计划(1953―1957年)期间,我国于1956年底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在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提前完成了。
单选题9、党的_____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
A.十五大B.十三大C.十二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A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主题,也是十五大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
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又一理论成果。
单选题10、工作者因尽到了道德义务而受到社会的尊重。
如果个别科技工作者出于私利支配,背离真美的良知,作出危害社会的科技行为选择,如为法西斯侵略战争服务,他们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就要受到社会的制裁。
还有一类不正当的科技行为,如非法占有他人成果,这也应受到谴责和制裁。
要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科技人员的良知作用非常大。
可见()。
A.对于剽窃他人成果的人要处以重罚B.科技人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要比普通人高C.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需要科技工作者道德素质的提高D.要用法制来规范科研工作答案:C【解析】"对于剽窃他人成果的人要处以重罚不是陈述所要表达的主题"道德"、"良知"所能推论出来的,所以A不正确;陈述没有做科技人员与普通人应遵守道德规范高低的比较,所以无法直接从陈述中推出B陈述的主题是"道德","用法制来规范科研工作"偏离了道德主题,故排除D;只有C符合题意。
单选题11、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答案:D[解析] ABC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其中A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伟大发现之一;B尽管不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C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但是,马克思变革旧哲学,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使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新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是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由此可见,D选项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
单选题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怎样实现祖国统一D.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 此题应选B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我们过去社会主义观念中存在着理论化、教条化的倾向,因此,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它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单选题13、1948年,南斯拉夫对从苏联照搬来的“行政命令式的国家集权式”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是()。
A.社会主义自治制度B.社会主义工人自治制C.人民自治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答案:A暂无解析单选题14、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的提出,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理念和治国理念的升华。
A.福利社会B.和谐社会C.人文社会D.美好蓝图答案:B[解析]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理念和治国理念的升华。
单选题15、“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觉自信,首先是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是一种观念,一种不仅看到物质财富的建设积累,而且看到价值观念、知识系统、生活方式与精神财富的眼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不但是一个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也是一个继承、弘扬、汲取、创造史无前例的中华文明与文明中华的过程。
文化的自觉与自信,首要的是大家保持一根文化的弦。
例如,在突飞猛进的城乡建设中,在动辄拆迁腾地以促开发的大潮下,许多城乡的文化标志与文化记忆被人为地抹去了。
一些百年老店,奉命迁址后一蹶不振,直至关门歇业。
有些特色民居已经所余无多,代替它们是千篇一律的、基本上无文化含量的公寓楼。
在网络与电子书提供快捷方便的同时,在销量效益高于一切的驱赶中,文化的操守与成品的质量正在被马虎对待。
在口口声声“传承文化”的同时,一些地方表现出来的是粗俗的急功近利,是对于文化的无知与粗暴,是浅薄的表面文章。
他们只知道用文化吸引旅游,用文化鼓动招商投资,用文化包装“成绩”。
如此种种,都不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而更像是不自觉与盲目自吹自擂。
自觉与自信包含着对于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民族传统的熟悉与热爱,也包含着对于传统的创造性弘扬发展,将传统引导到现代。
我们的文化从来是源远流长与互补共存的;文化上不搞零和,文化上不是不要传统只要新文化,也不是糊里糊涂地忽然膜拜传统回到封建的旧文化。
自觉与自信,包含着对于先进文化的自觉追求、自觉建设、自信宣扬、自信扩展。
什么是先进文化,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先进,是与时俱进而不是腐朽没落的颓废,是科学昌明阔步前进而不是愚昧迷信自欺欺人,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开放心胸而不是抱残守缺的狭隘,是重在建设与积累的理性而不是动辄起哄破坏的砸烂。
自觉与自信还包括着文化上的创新精神。
当然,文化创新与理论、制度、科技创新等相比,范围更广泛也需要更长的周期。
百年来,中国的变化惊天动地,中国人民抚今思昔,甚至会有恍若隔世之感。
但中华文化的一些基本素质,仍然与两千多年前的先秦诸子的思路密切相连,与伏羲八卦与仓颉造字密切相衔接。
我们难于、不应该简单地甩开孔子,我们仍然深切地感受到孔子的仁义教化有利于维护秩序与和谐,又不是没有出息地照搬儒家的一套。
具体地看,文化有时候比人强,文化可以超越几代几世人。
文化产品可以汗牛充栋,文化活动可以此起彼伏,它们对于文化的基调的影响却可能比较微小。
关键在于一种文化的内容与走向能不能够给这种文化的受众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给尚未接受这种文化的人们以有益的启发与享受:益智、益心、益德、益生。
总体看来,文化的对象是人,文化的主体也是人,以人为本,人民以自身的利害好恶得失顺逆为标尺,人们以自身的智慧、自觉与自信为标尺,选择文化的走向,缔造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样也会抛弃糟粕和毒素,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
(《王蒙谈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8月3日,有删改)根据文意,下面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保存传统文化。
B.发挥文化上的创新精神。
C.以人为本,把握文化的走向,实现文化的创新。
D.文化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答案:C[解析] 文章第一段中就有体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