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第一节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1、 研究光的意义: 90%信息由视觉获得,光波是视觉的载体2、 光是什么?弹性粒子(牛顿)-弹性波(惠更斯)-电磁波(麦克斯韦)-波粒二象性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3、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光的传播实际上是波动的传播4、 物理光学:研究光的本性,并由此来研究各种光学现象(干涉、衍射等)几何光学: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现象,把光当做光线。
5、 可见光:波长在400-760nm 范围 红外波段:波长比可见光长紫外波段:波长比可见光短6、 单色光:同一种波长 复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光波混合而成7、 频率和光速,波长的关系 在透明介质中,波长和光速同时改变,频率不变8、 实际被成像物体都是由无数发光点组成。
包括线光源和面光源。
9、 在某一时刻,同一光源辐射场的位相相同的点构成的曲面。
波面的法线即为几何光学中所指的光线。
10、 同心光束:由一点发出或交于一点的光束;对应的波面为球面第二节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各项同性的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
两个条件:均匀介质,无阻拦。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以不同路径传播的两条光线同时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彼此互不影响,独立传播。
相遇处的光强度只是简单的相加,总是增强的。
(对不同发光点的发出的光)3、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投射点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角= —反射角(光线转向法线,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度为正,反之为负。
)4、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投射点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为定值)与入射角无关,而与两个介质的性质有关。
sinθ1 * n1 =sinθ2 * n2 5、相对折射率:一种介质对另一种介质的折射率 绝对折射率:介质对真空或空气的折射率 6、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到光疏介质n1>n2,并且当入射角大于全反射角I 0时,在二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全部返回到原介质中的现象。
7、 若在空气中 当入射角 时可以全反射传送 越大,可以进入光纤的光能就越多,也就是光纤能够 送的光能越多。
这意味着光信号越容易耦合入光纤。
第三节 费马(Fermat )原理1、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遵循的四费马原理,从“光程”的角度来阐述光的传播规律的。
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与该介质折射率的乘积。
2,1122121sin sin n n n v v I I ===v c n =120sin n n I = 0i a n 'n n 0'i 0'2i -πS B A 220i arcsin(n n')=-0i i < 0i第四节 马吕斯(Malus )定律1、 垂直于入射波面的入射光束,经过任意次的反射和折射后,出射光束仍然垂直于出射波面,并且在入射波面和出射波面间对应点之间的光程都相等,为一定值。
数学表示第五节 光学系统和成像的概念1、完善成像:像与物体只有大小的变化没有形状的改变完善成像条件:等光程。
2、特例: 单个界面可实现等光程条件:①有限远物 A —— 》有限远像 A' :椭球反射面②无穷远物 A —— 》有限远像 A' :抛物反射面③有限远物 A —— 》无穷远像 A' :根据光路可逆性3、等光程的反射面: 二次曲面 等光程的折射面为二次曲面4、椭球面:对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以该两点为焦点的椭圆。
对两个焦点符合等光程条件。
双曲面: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差为为 常数的点的轨迹,是该两点为焦点的双曲面。
其中一个是实的,一个是虚的。
抛物面:到一条直线和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以该 点为焦点,该直线为准线的抛物面。
对焦点和无限远轴上点符合等光程。
第二章 球面和共轴球面系统第一节 光线经过单个折射球面的折射1、符号规则总结:(1).垂轴线段(y,h):光轴之上为“+”,反之为“-”(2).沿轴线段(L,L ’,r):顶点到光线与光轴的交点,方向和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 为“+”,反之为“-”c nds nds nds C C B B A A ===⎰⎰⎰'''(3.)光线和法线夹角(I,I ’):光线转向法线,顺时针为“+”,反之为“-”(4).孔径角(U,U ’):光轴转向光线,顺为“+”,反之为“-”(5.)法线和光轴夹角φ:光轴转向法线,顺为“+”,反之为“-”(6.)折射面之间的距离d :前一个面的顶点到后一面的顶点,方向于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为“+”,反之为“-”PS :应用时,先确定参数的正负号,代入公式计算。
算出的结果亦应按照数值的正负来确定光线的相对位置。
推导公式时,也要使用符号规则。
2、反射情形:看成是折射的一种特殊情形:n ’= -n3、实际光线经过单个折射球面的光路计算公式: ※这种通过公式来计算光线实际光路的过程称光路追迹。
4、 由同一物点A 发出的光线,经球面折射后,不交于一点。
球面成像不理想。
5、球面近轴范围内的成像性质和近轴光路计算公式(1)U 越小,L ’变化越慢。
当U 相当小时,L ’几乎不变。
靠近光轴的光线聚交得越好。
光线离光轴很近,则U 、U'、I 、I'都很小。
(2)由轴上同一物点发出的近轴光线,经过球面折射以后聚交于轴上同一点,此时A ,A ’互为物像,称共轭点。
轴上物点用近轴光线成像时符合理想成像计算近轴像点位置时,u 可任取(3)结论:位于近轴区域内的物点,利用近轴光线成像时,符合(近似地)点对应点的理想成像关系。
---高斯成像Q 为阿贝尔不变量第二节 单个折射球面的成像倍率、拉赫不变量1、横向放大率(垂轴放大率)β:用y 和y ’分别表示物高和像高。
符号规则:位于 光轴上方的y 、y ’为正,反之为负。
y ’/y 称为垂轴放大率,用β表示2、这就是物像大小的关系式:3、轴向(沿轴)放大率 α:4:角度放大率 (角倍率)γ3、 拉氏不变量:4、能量守恒:当折射率一定时,输入的总能量是nuy ,输出的总能量是n ’u ’y ’,根据能量守恒,二者相等。
若y ’增大,则u ’减小,即像增大,则变暗第三节 共轴球面系统1、截距的过度公式:2、光线在折射面上入射高度的过度公式:U r r L I sin sin -=n sin I 'sin I n'=U'U I I'=+-1sin I 'L'r()sinU '=+)'(''n n r h nu u n -=-r n n l n l n -=-'''Q r l n r l n =-=-)1'1(')11(ln nl y y '''==β1'12'231'12......---=-=-=k k k d l l d l l d l l '111'2223'1112......----=-=-=k k k k u d h h u d h h u d h h2、共轴球面系统的拉赫不变量J 表征了这个光学系统的性能,即能以多高的物、多大孔径角的光线入射成像。
J 值 大,表明系统能对物体成像的范围大,成像的孔径角大,传输光能多。
同时,孔径角还与光学系统分辨微细结构的能力有关。
所以 J 大的系统具有高的性能。
3、整个系统的垂轴放大率β:4、整个系统的轴向(沿轴)放大率(轴向倍率) α :5、整个系统的角度放大率 (角倍率)γ:6、三个倍率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球面反射镜1、球面反射镜的物像位置关系:2、球面反射镜的成像倍率:3、球面反射镜的拉赫不变量:k kk k kk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ββββ..................,21'2'21'11''13'22'1=***=====-k k k k k k k k l l l l l l n n l n l n l n l n l n l n ∙∙∙∙=∙∙==......''......''''......''''.......212112222111121ββββ''''......'......'......''......''.......11212112121121k k k k k k k k k u u n n u u u u u u n n l l l l l l n n =∙∙∙∙=∙∙∙∙==ββββ2122222211121''.......''.......ββββααααn n n n n n n n k k k k k =∙∙∙==βββββββγγγγ1'......1'1'......1'1'.......121122211121k k k k k k k n n n n n n n n n n =∙∙∙=∙∙==βββαγ=∙=1''121k k n n n n第三章理想光学系统§3-1 理想光学系统和共线成像1、理想光学系统:任意大的物体以任意宽的光束都能完善成像的一种理想成像模型。
2、理想光学系统——像与物是完全相似的3、理想光学系统完善成像物)点对(像)点,且唯一4、理想光学系统理论——高斯光学5、共线成像理论:物空间和像空间:点—> 共轭点直线—> 共轭直线直线上的点—> 共轭直线上的共轭点(共轭:物像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点对点、线对线和面对面的成像变换即称为共线成像。
共线成像理论是理想光学系统的理论基础。
§3-2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1、物方焦点和像方焦点不是一对共轭点2、物方焦点和焦平面的性质:通过物方焦点入射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平行射出;物方焦平面上轴外任意一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对应一束和光轴成一定夹角的平行光线。
3、像方焦点和焦平面的性质:平行于光轴入射的任意一条光线,其共轭光线一定通过F’;和光轴成一定夹角的平行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必交于像方焦平面上同一点。
4、光学系统总包含一对主点(主平面),一对焦点(焦平面),前者是一对共轭点(面),后者不是。
通常总是用一对主平面和两个焦点位置来代表一个光学系统。
5、焦距是以主点为原点定正负的!6、y f tanU = - y1 f 1tanU1对理想光学系统,上式不论对多大的U和U1、y和y1都成立,当然对于小孔径、小视场的近轴区也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