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软件学院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oftware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国家计委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建立的,旨在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支持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化的高层次软件人才。
学院按国际通行办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实施社会化的管理。
学院有专兼职教师127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8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学院现有两个设备一流的实验室,配有HP服务器、600台微机,装有IBM、Microsoft、Oracle等公司的全套正版软件,拥有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摄录仪、扫描仪等先进设施,专线接入长城宽带网和校园网,设备与网络对学生全天免费开放。
依托学校的办学优势,学院走软件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道路,聘请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著名大学和Microsoft、IBM、Rational等公司的著名软件教授、专家在本院授课、讲座,主要专业课直接使用国际上优秀原版教材和实行双语教学。
学院现已在美国、欧洲、日本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与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美国西北理工大学大学等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为本院40%的本科毕业生到国外继续深造,为全脱产研究生和部分在职研究生到国外实习奠定了基础。
学院引进了美国IBM公司DB2、Websphere,Microsoft 公司MCSD、MCDBA、MCSE,SUN公司Java,Oracle公司OCP、DBA,Cisco公司CCNA、CCNP等认证课程供学生选修并计入学分,鼓励学生在获得学位的同时,获得世界一流软件公司的认证资格。
国际软件学院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二、专业代码:080903W
专业名称: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Spatial-Informatics & Digitalized Technology, 简称SDT)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和领域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软件工程基础与复合知识结构,掌握大型数字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能够对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处理、网络化的传输、可视化的表达、智能化的决策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交叉复合型人才。
四、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随着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数字地球”的概念提出以后,各种类型的数字化工程尤其是“数字中国”、“数字城市”、“数字农业”、“数字水利”、“数字规划”等不同政府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人们从事商业贸易、生产经营、事务处理、政府审批与决策等工作的重要工具和媒介,基于多学科交叉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正逐渐成为数字工程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各种各样的数字化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都会表现出对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人才、专业管理人才的强劲需求。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是研究描述地球的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理论与技术,它将空间信息的各种载体向数字载体转换,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加载到各个专业领域,支持各行业数字工程的实现。
主要研究与国民经济各行业领域密切相关的数字工程建设理论与技术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结构和能力:
1.掌握数字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数字工程领域的软件环境和工具;
3.熟练应用英语进行交流;
4.具有较强的数字工程项目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能力;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6.四个基本要求: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以及宽厚的学科专业基础;创造、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全球视野。
五、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要求修满150学分。
六、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空间信息导论、空间数据库原理与设计、数据结构
其他主干课程:数字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空间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项目工程管理,网络与分布式计算、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计算机图形学,空间决策与支持等。
八、双语课程
本专业的双语课程是引进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SSD(Software Systems Development,软件系统开发,简称SSD)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如下:
1.计算机基础及应用(SSD1: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s、SSD2: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ystems)
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SSD3: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and Design)
3.用户界面设计与测试(SSD4 : User Centered Design and Testing)
4.数据结构(SSD5: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5.空间数据库系统(SSD7: Database Systems)
6.网络及分布式计算(SSD8: Networks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7.软件工程(SSD9: Software Specification, Test and Maintenance)
8.项目工程管理(SSD10: Software Project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九、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试验体系包括课程实践、实践课程、集中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课程实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阶段,其中第2、3、4学期为初级阶段,第5、6学期为中级阶段,第7学期为高级阶段;初级与中级实践是选修课,注重基础操作能力与编程能力以及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初级阶段至少修满2学分,中级阶段至少修满3学分;高级时间为集中实践和必修课,注重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面向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主要的是集中实践课程如下:
1.生产劳动(2周)
2.空间信息应用基础实习(3周)
3.软件工程(5周)
4.空间数据库原理与设计(3周)
5.动态网页编程实践(JSP/ASP/C++/JAVA)(3周)
6.分布式空间信息应用及高级图形开发实践(4周)
7.数字工程设计与实现(8周)
8.毕业实习(6周)
9.毕业设计(12周)
一〇、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1.本教学计划未列出全部素质教育选修课,要求学生选修12学分的素质教育课;
2.鼓励学生选修认证类课程或各大公司平台软件的实践项目,认证类课程按通过认证
考试每门2学分计入选修课学分,总数不超过3门;开放实践项目按通过测试每项目2学分计入选修课学分;
3.学生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才能取得学士学位;
4.学生必须在“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课程实践”的初级阶段至少修满2学分,中级阶
段至少修满3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