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矛盾观主观题精讲

矛盾观主观题精讲


• 总结:对立统一观点包括了整个矛盾的观点,但要分析A 与B的关系时一定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
• 对立统一关系原理是指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辩证关系 原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9.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法治和德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4 分)
②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法治和德治 之间存在对立的一面,其地位和功能不同,法治治身、治标,德 治治心、治本。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使社会 主义法律得到有效实施,使社会主义道德得到自觉遵守。(4 分)
• (3)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 化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4)题中观点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差异性,肯定了中华文化 的独特价值,但忽略了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的 同一性。
• 2.(2014重庆卷)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 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 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 (2013浙江卷)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 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提出地 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 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1分)
• 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 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 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 和利用的关系。(14分)
•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3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 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 (4分)
• ②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从实际 出发,探索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 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4分)
• 1.(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34)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 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 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 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 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 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 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 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 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 进行评析。
• (1)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 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2)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 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中华文化需要秉持民族特色.
• 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 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 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 ②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合作是以各自的差异和对立为 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中又要 维护各自的利益。
③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法治与德治 之间存在统一的一面,在国家治理中,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 是德治的保障,法治与德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4 分)
④要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德法相济、 协同发力。(4 分)
• ②经济建设重要消耗能源与资源,排放污染物,对生态 环境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 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经济建设造成影响。
• 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生态 环境能够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建设为生态保护提供 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 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中俄关系发展。
• 3.(2013全国卷)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 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 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 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 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