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家乡——璧山

我的家乡——璧山


人文风貌
璧山史称“巴渝名邑”,历史悠 久,地灵人杰,历史上曾出过“双状 元”、“六翰林”。古时就有“璧山 八景”,即“金剑晴雪”、“东林晓 钟”、“觉院夜雨”、“茅莱仙境”、 “圣灯普照”、“虎峰马迹”、“凉 伞云遮”、“石泉凝脂”。 璧山全县共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县境之 内,还有36座古寨、95处古墓。位于 璧城街道中央的文庙“大成殿”古朴、 壮观,有194朵如意斗拱,重檐大屋顶 琉璃建筑屹立在凤凰山脚下,与文庙 广场(大成广场)、小东门状元桥连 成一线;历年发掘的17具汉画像石棺, 雕刻精美,名冠巴蜀,其中一具迁入 重庆三峡博物馆馆藏;梅江朝元寺的 明代石牌坊、青杠的清代河氏百岁坊 也是璧山名声颇著的珍贵文化遗存。 除古庙、古牌坊、古石棺外,璧 山还有古教堂(正兴金堂湖天主教露 德堂)、古寨(云坪乡的云坪古寨, 青龙湖的古老寨、铁围寨,白云湖的 云台寨,凤湖仙山的大茅寨、五云寨, 缙云后山的云峰寨)、古关(金剑山、 凉亭关、白云湖渝西老关)、古民居 (来凤翰林院)、古墓葬(汉代崖墓 群)、古碑刻(金剑山、茅莱山的古 碑刻)、古生物化石(大熊猫化石、 恐龙化石)、古戏曲民俗(龙灯、狮 灯)等众多文化遗存。
自然地理
璧山县地质构造属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复式背斜 中的温塘峡背(东山)与沥青峡背斜(西山)之间。据清 同治四年《璧山县志》载:璧山“形如柳叶,四壁皆山, 外高中平”。境东有缙云山,西有巴岳山,东山、西山为 天然屏障,海拔分别在 璧山 500-810米和500-885米之间,两山夹一槽,中部系丘陵 地带,海拔在270-400米之间。东西山面积约161平方公 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7.6%,丘陵面积753平方公里,占 82.4%。县域地表水属外流水系,有大小溪河75条。其中, 璧南河系长江一级支流,全长73.1公里,在江津油溪注入 长江;璧北河全长37公里,公里。境内植物属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自然植被以常绿针叶林为主,竹林次之。常 绿针叶林以马尾松为主、杉柏为辅。森林面积329799亩, 县城公共绿地面积164416平方米。 璧山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 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夏热、秋迟、冬暖、无霜 期长以及风速小、湿度大、日照少、云雾绵雨多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 2.3℃;年平均降雨量1231.2mm;年平均日照时数911.5小 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 无霜期337天。
我的家乡——璧山
机自2班 张正宜
璧山县位于重庆市以西,东经 璧山县位于重庆市以西,东经106 重庆市以西 至东经106°20',北纬 °02'至东经 至东经 ° , 29°17'至29°53'。东西宽 ° 至 ° 。东西宽15.5公 公 南北长66.5公里,县域面积 公里, 里,南北长 公里 县域面积915 平方公里。东邻沙坪坝 九龙坡; 沙坪坝、 平方公里。东邻沙坪坝、九龙坡;南 界江津;西连铜梁 永川;北接合川、 铜梁、 界江津;西连铜梁、永川;北接合川、 北碚。璧山地处重庆西大门,是川东、 北碚。璧山地处重庆西大门,是川东、 川北、渝西各县市到重庆的交通要道。 川北、渝西各县市到重庆的交通要道。 开通后, 1995年7月成渝高速公路开通后,从 年 月成渝高速公路开通后 县城以南15公里的青杠街道上高速公 公里的青杠街道 县城以南 公里的青杠街道上高速公 路至重庆(陈家坪),里程为23公里 ),里程为 公里。 路至重庆(陈家坪),里程为 公里。
下辖村镇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3]283 号)同意璧山县将20个镇、6个乡调整为2个街道办事 处、10个镇、1个乡,2010年5月27日,重庆市政府渝 府〔2010〕44号文件《关于撤销健龙乡设立健龙镇的 请示》(璧山府文〔2010〕30号)批复撤销健龙乡, 设立健龙镇。调整后,璧山县共辖13个镇街,其中11 个镇、2个街道。经济中心北往南为璧城街道办事处, 青杠街道办事处,丁家镇。 撤销10个镇 个镇、 个乡 撤销 个镇、5个乡 璧城镇、蒲元镇、狮子镇、青杠镇、来凤镇、马 坊镇、石院镇、丹凤镇、保家镇、六塘镇、龙江乡、 云平乡、 梅江乡、依凤乡、五龙乡。 新建2个街道 新建 个街道 璧城街道,辖原璧城镇、蒲元镇和狮子镇双狮、 福里桥两个社区居委会及石堡、华龙、观音塘、高石、 扦子、 虎峰、泥河、泰山、新胜9村所辖区域; 青杠街道办事处,辖原青杠镇、来凤镇和狮子镇 莲花、新裕、新合、上羊、二龙、塘坊、棕树7村所 辖区域。
自然资源
璧山县幅员面积91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1770亩,人均耕 地面积0.83亩。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次为紫色土。现有矿产煤、 铁、石膏、天然气、重金石、页岩、石英砂、瓷土等。其中石膏、 石英砂、石灰石、页岩等建材矿产配套产出,规模大、品质高, 开采条件好,属地区优势矿产。 璧山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开辟出一批市风景旅游 区,有白云湖风景区,位于成渝高速公路站口青杠街道。国家级 森林公园青龙湖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北29公里处的云雾山,为市 级风景区。金堂湖风景区,位于县城西35公里处的正兴镇,主要 景点是重庆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天主教堂“露德堂”,占地30 亩,历时百年至今完好无损。闻名海内外的“来凤鲜鱼”,在位 于县城以南19公里的原来凤镇(现属青杠街道),有近100个品 种鱼味,不少文人墨客和海内外来宾都以品尝来凤鲜鱼为快,并 竞相撰文泼墨题词。 璧山传统的土特产品有“璧山土布”、“璧山干酒”、“玉 麟锦缎”、“青杠板栗”、“大路黄花”、“天池银丝粉”,现 代的璧山微雕、皮革皮鞋、“璧玉一号”优质梨、璧山财兔、风 味源板兔、“白云湖”板鸭等名扬国内外。
重庆最大的湿地公园
谢谢大家的捧场
青龙湖
璧山最大产业——皮鞋
璧山皮鞋生产历史悠久,经过50年的风雨历程,鞋业产业从小到大,由 弱转强,已成为全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璧山也成为中国十大皮革皮鞋 生产基地之一。拥有生产及配套经营户1800户,其中皮鞋生产企业1300 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皮鞋5000余万双,年产值约30亿元,已占 璧山县工业总产值的35%。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20余个省、市、 自治区,还出口到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砂之船”、“红土 地”、“巨轮”等20余家企业生产的皮鞋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 “米棋”、“景渝”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百折不挠”、“米棋” 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名牌产品,已有15家企业通过ISO9001: 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6家企业佩带真皮标志,8家企业获中国质量 万里行示范单位。 全国制鞋龙头企业奥康集团有限公司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看中 了璧山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斥巨资在璧山建设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 区。园区规划用地2600亩,总投资8亿元,其中一期工程计划用地800亩, 投资3.5亿元,园区预计在2年内形成规模,建成后可以引进制鞋企业100 家,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并将对璧山鞋业产业的发展和中国西部鞋都 的创建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
旅游资源
璧山史称“巴渝名邑”,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历史上曾出过“双状元”、“六 翰林”。古时就有“璧山八景”,即“金剑晴雪”、“东林晓钟”、“觉院夜 雨”、“茅莱仙境”、“圣灯普照”、“虎峰马迹”、“凉伞云遮”、“石泉凝 脂”。 璧山农田 璧山全县共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县境之内,还有 36座古寨、95处古墓。位于璧城街道中央的文庙“大成殿”古朴、壮观,有194 朵如意斗拱,重檐大屋顶琉璃建筑屹立在凤凰山脚下,与文庙广场、小东门状元 桥连成一线;历年发掘的17具汉画像石棺,雕刻精美,名冠巴蜀,其中一具迁入 重庆三峡博物馆馆藏;梅江朝元寺的明代石牌坊、青杠的清代河氏百岁坊也是璧 山名声颇著的珍贵文化遗存。 除古庙、古牌坊、古石棺外,璧山还有古教堂(正兴金堂湖天主教露德堂)、 古寨(云坪乡的云坪古寨,青龙湖的古老寨、铁围寨,白云湖的云台寨,凤湖仙 山的大茅寨、五云寨,缙云后山的云峰寨)、古关(金剑山、凉亭关、白云湖渝 西老关)、古民居(来凤翰林院)、古墓葬(汉代崖墓群)、古碑刻(金剑山、 茅莱山的古碑刻)、古生物化石(大熊猫化石、恐龙化石)、古戏曲民俗(龙灯、 狮灯)等众多文化遗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