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

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

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
导读: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在中小学生中,有部分孩子由于情绪无法宣泄或者是由于压力巨大的原因,喜欢通过自残来缓压。

那么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
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
1、小孩有自残行为是否严重
学生自残是一种不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酿成祸端。

很容易导致小孩子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引导,最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如自杀等。

自残学生需要加强自我矫治,必要时要介入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摆脱这种危险的宣泄方式。

青年学生自残开始是都是有意识的,后来发展到无意识。

自残肢体选择的部位大多是一些衣服能遮盖的地方,如大腿外表、手臂上端,胸部、腹部等。

2、小孩有自残行为怎么办
2.1、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对象,平时要多些时间陪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关注。

遇到事情要学会与孩子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总是以家长的姿态打压孩子。

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
2.2、帮孩子认清自虐的危害
家长发现孩子有自虐行为时,要及时给孩子讲清自虐会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给自己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2.3、提高孩子的自信和勇气
家长平时要有意让他们去做一些简单或擅长的事情,事情做成功之后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孩子从成功之中会找回自信,增加做事情的勇气,从而克服因自卑心理带来的自虐行为。

2.4、教孩子正确宣泄情绪
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正确地宣泄出来。

如:遇到委屈和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和父母诉说,也可以和好朋友谈,或者是放声大哭。

3、小孩有自残行为是什么心理
很多人都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

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挫折。

对于一些他们已经失去信心(可以说绝望)的事情,由于他们存在较好基础,不可避免还是有一些欲求或期望出现,自残往往也为了斩断这些来源。

焦虑、紧张、不安、痛苦等得不到化解。

自残是一种压力转移的方式。

自残是一种不良的发泄方式。

一些人会习惯于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

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
自虐的快感。

一些人会从痛苦中感到放松、刺激或兴奋。

他们会习惯性地自虐。

自虐中对肉体的伤害就是自残。

其他痛苦的减轻,如毒瘾发作等。

一些人是知道自己有自虐心理或倾向的,自虐的人从来都不会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声,有些人担心他人知道后,会笑话或是不理解他们的做法,遭到他人的异议。

小孩有自残行为是什么原因
1、师生冲突
在分数指挥棒下,老师被“成绩指标”压迫,导致教师的压力焦虑症,这种压力最终传导至学生,使他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师生关系由此被扭曲,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呵护与敬重的关系。

师生冲突暴露了中国应试教育中教师爱的严重缺乏,学生成为被辱骂和羞辱的对象。

2、家庭冲突
在分数指挥棒下,家长同样作为被压迫者在压迫着学生,在高度压力的应试教育之下,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自身已经充满了压力,在这之上来自家庭的加压稍有不慎就会压垮他们。

这种脆弱不是他们先天具有的,而是意志力被外在压力不断消弱而导致的。

3、学业压力
繁重的作业要求中小学生集中能量,既要速度又要准确,还不能想放弃就放弃。

这是消耗意志力的工作。

当中小学生将意志力耗尽在”控制表现、绩效、成绩“时,就难以控制情绪和冲动,因为意志力是有限的。

怎样预防小孩有自残行为
减轻孩子的各种压力。

超负荷的应试教育、盲目追求名校名次,都会对孩子的正常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形成青少年的”亚健康“状态。

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
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当孩子出现情绪低郁的时候,要多陪伴孩子,多用生活中阳光积极的一面来影响孩子。

要避免孩子接触社会上负面的信息,这些负面信息容易对孩子形成暗示性或者诱导性的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特征就是忧郁情绪的弥漫性存在,所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预防孩
子发展成为忧郁症。

如果发现孩子有忧郁症的倾向,建议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的心理科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会运用专业诊断,发现孩子疾病的程度,同时医生可以辅助开具抗忧郁的药物,帮助治疗孩子,无疑对防止自杀或者忧郁症的进一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家长切勿讳疾忌医,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