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以及我国企业的应对对策

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以及我国企业的应对对策

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以及我国企业的应对对策作者:莫永龙指导老师:琚马力1摘要:中国入世以来,对外贸易保持持续地高速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如何突破这一壁垒,保障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是中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概述了绿色壁垒的概念,并深层次分析了该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以及绿色壁垒产生二十多年来给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所带来的影响,详细地从各方面分析了绿色壁垒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重大影响,并提出中国面对绿色壁垒应持的积极态度和策略。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绿色产品环境一、绿色壁垒的概念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也叫环境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

如:美国拒绝进口委内瑞拉的汽油,因为含铅(Pb)量超过了本国规定;欧盟禁止进口加拿大的皮革制品,因为加拿大猎人使用的捕猎器捕获了大量的野生动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冰箱,导致中国的冰箱出口由此下降了59%等事例。

这些都是由于绿色壁垒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

二、绿色贸易壁垒兴起的原因只有从较深的层面去挖掘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从容面对。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绿色运动的兴起、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各中内外因素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诱导因素,其主要原因为:1.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20世纪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人类活动在广度、深度与力度方面都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

人类在张扬理性,享受科技所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

由于人口的急增和城市的膨胀,过度地消耗自然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无,导致地球上最重要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出现巨大赤字,生存环境普遍恶化,还表现为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森林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腐蚀和有毒废弃物发生全球转移等,构成了所谓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莫永龙皖西学院经管系国贸0601 20061509 2370002.环境保护运动的推动从环境问题产生到人们产生环保意识,并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经历了一段很漫长的时期。

现在世界各国已经在不同层次上开展了环境保护工作,人们普遍意识到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改变那种大量耗费自然资源同时又破坏环境的传统生产方式。

许多国家纷纷开始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并采取了措施,制定了和国际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环境标志等一系列环境贸易制度。

但是有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贸易制度的内容过于严格、苛刻,从而使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限制,进口国常以环境保护为理由阻止外国商品的进入,不断造成绿色壁垒的事实。

3.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偏好绿色消费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日益增强,消费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必然结果。

主客观因素双向作用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消费内容和消费取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向社会提供的消费品数量日益增多,品种结构日益丰富,质量日益提高,为消费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使得支付能力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而今天,全球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

因此,一旦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就不可避免的关注其生存环境问题。

4.各国环境标准的差异由于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进行环境保护的能力和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种环境问题在不同的国家的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由此决定了不同国家的环境标准参差不齐,难以协调。

环境标准的不同,导致企业环保费用内在化的成本不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到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因此,环境标准问题就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性问题。

5.现行国际贸易规则和协定不完善、缺乏约束力贸易和环境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十分敏感的问题。

长期以来各国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以求在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标准方面取得有利的地位。

因此,虽经过许多探讨和谈判,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由此产生的有关贸易规则含义较宽、含糊,甚至处于两可之间。

并且这些规定的弹性较大,其中一些重要的术语的含义非常不明确,例如,“武断”、“不合理”、“变相限制”、“所必须的措施”等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为各缔约方以环境保护为名,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合法的借口。

三、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1)绿色关税制度和市场准入。

某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凭借本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优势和资金投入优势,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又称为环境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

(2)绿色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

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

欧盟启动的15014000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准备到制造、销售、作用以及最后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

(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 (EnviromentalLabel)也称绿色标志 (GreenLabel)、生态标志(Ec)Label),是指政府管理部门,或由公共团体依据一定环境保护标准、指标或规定,向有关志愿的申请者颁发其产品或服务符合要求的一种特定标志,标志获得者可把标准印在所申请的产品和及其包装上。

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只有得到“绿色环境标志”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因而绿色标志又有“绿色通行证”之称。

(4)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是指在产品包装装演设计时,尽量降低商品包装及其残余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再循环、可生物分解的要求。

目前,世界各国在环保包装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立法形式规定、啤酒、软性饮料和矿泉水一律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制定强制包装再循环或利用的法律,如日本的“再利用法”、“新废弃物处理法”等;税收优惠或处罚,即对使用可再循环包装材料的厂商征收较高的税赋,以鼓励使用可回收再生的材料。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海关为了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汤加剂的影响,保障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造成伤害所采取的检疫措施。

基于上述目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

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测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6)绿色补贴制度。

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总是把发展片面理解为科学技术的发达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以单项度的GDP增长为主要指标的经济指标的影响,没有考虑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成本。

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

目前,发达国家要求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污染者应彻底治理并将所有治理费用计入成本,否则是进行生态倾销,应征收生态反倾销税。

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只能为此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

发达国家又以这种“补贴”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为由,限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口。

四、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分析1.影响我国的出口市场。

目前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东南亚以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与他们的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85%以上。

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

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

如果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这将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将使我国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

此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使用乃至报废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测。

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等全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环境管理体系。

为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今后我国出口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鉴定等手续及其相关费用。

产品的外观装演、出口检验和广告等也将作大幅度的调整。

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大幅增加,使产品的出口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也使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3.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引发贸易摩擦。

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

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像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一类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他们的环保水平和环境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

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化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

4.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

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低而数目少,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在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绿色贸易壁垒并日益提高其环境标准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低标准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洋垃圾进口事件的屡屡发生便是很好的例证。

一些外商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成本内部化和绿色贸易管制,将一些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我国境内生产,这在化工、造纸、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

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的转移,一方面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

五、应对环境贸易壁垒的建议环境贸易壁垒是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巨大障碍,在国际贸易中要正确使用环境壁垒措施来维护我国环境权益,保护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