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必修三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劝学》一、通假字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通“”)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通“”,)、6.虽有槁暴(“”通“”)7.君子生非异也(“”通“”,)二、古今异义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然而..不王者古义:今义:转折连词。

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今义:保养身体4.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古义:今义:认为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学问广博精深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三、一词多义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1.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金就砺则利(《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蚓无爪牙之利(《劝学》)()2.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乃以吴叔为假王(《史记·陈涉世家》)()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上》)()4.疾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嫉恶如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5.闻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6.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填然鼓.之()(②然而不王.者()③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也()⑤王无罪.岁()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名词作状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二)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四)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翻译:2.輮以为轮。

()翻译: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翻译:5.申之以孝悌之义。

()翻译: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翻译: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翻译:六、句段翻译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译:~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4.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过秦论》《师说》一、通假字1.合纵缔交。

相与为一(“”通“”)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通“”,);3.或师焉,或否焉(“”通“”)二、古今异义1.于是..废先王之道..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六国之士,……/于是..从散约败/于是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古义:今义:认为[3.才能不及中人..古义:今义:①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②在身材、相貌、智力等方面居于中等的人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今义:现在行政区划中的省份名——山东省5.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今义:大家;许多人7.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8.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9.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三、一词多义!内立法度(《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1.度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论积贮疏》)()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2.遗小学而大遗,(《师说》)()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过秦论》)()帅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过秦论》)()出郭相扶将(《木兰诗》)()3.将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4.师吾师道也(《师说》)()或师焉,或不焉(《师说》)()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5.道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6.则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说》)()次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师说》)())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付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7乎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序.八周而朝同列()履.至尊而制六合()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吾师.道也()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君子不齿.()其下.圣人也亦远矣()2、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3、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2、动词的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吞二周而亡.诸侯()却.匈奴七百余里()序八周而朝.同列()约从离.横()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小.学而大.遗()—.圣.益圣,愚.益愚()2、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惑.而不从师()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以愚.黔首()士不敢弯.弓而抱怨()》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不耻.相师()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翻译: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翻译:4、为天下笑者,何也()翻译:5、不拘于时。

()翻译: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翻译:7、师不必贤于弟子。

()(翻译:六、句段翻译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翻译: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翻译: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翻译: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翻译: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翻译: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翻译: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