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冲突规范
二、识别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同一事实赋予不同的法律性 质,从而可能会导致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 (二) 不同国家对同一冲突规范中包含的概念的内涵理 解不同。 (三) 不同国家的法律往往将具有相同内容的法律问题 分配到不同的法律部门 (四)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法律概念或一个国家所使 用的法律概念是另一个国家所没有的。
例:中国《民法通则》第146条】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 行为地法律。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 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发生的行为 是侵权行为的,不作为侵权行为处理。
第三章 冲突规范
第三节 连结点
一、连结点的法律意义和概念 (一)法律意义 (二)概念 连结点(connecting points, point of contact),又称连 结因素(connecting factors),它是指冲突规范就范围中所 要解决的问题指定应适用何国法律所依据的一种事实因 素。 【问题1】“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及“与案件和当事人具 有最密切的联系”能否作为一种连结点? 【问题2】目前国内有学者认为:连结点“是从法律关 系的构成要素中选择出来的、用来选择准据法的媒介”。 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四、选择性冲突规范 选择性冲突规范(choice rules for regulating the conflict of laws)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结点,但只需选择适 用其中一个连结点所指定的国家的法律来处理某一涉外 民事关系。 (一)无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 (二)有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
第三章 冲突规范
第五节 法律选择的方法和法院地法适用的合理限制 一、法律选择的方法 (一) 依法律的性质决定法律的选择; (二) 依法律关系的性质决定法律的选择; (三) 依最密切联系原则决定法律的选择 ; (四) 依“利益分析”决定法律的选择; (五) 依案件应取得的结果决定法律的选择; 【立法实践】1984 年《秘鲁民法典》第 2083 条规定: “婚姻中子女地位的确认,依婚姻举行地法或子女出生 时的婚姻住所地法 ,视其中何者最有利于子女准正而 定。” (六) 依有利于判决在外国得到承认与执行决定法律的选 择; (七) 依当事人的自主意思决定法律的选择;
【问题】如何理解:“任何一个双边冲突规范在适用 的过程中都可以分解为两条相对应的独立的单边冲突规 范,而单边冲突规范通过有关机关的解释,也可以推导 出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单边冲突规范,并可将两者结合 成一个双边冲突规范。”
三、重叠性冲突规范 重叠性冲突规范(double rules for regulating the conflict of laws)是指对“范围”所指的法律关系或法律问题必须 同时适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结点所指向国家的法律的冲 突规范。
第二编 冲突法的基本制度
第三章 冲突规范 第四章 准据法确定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章 冲突规范
第一节 冲突规范的概念、结构和特点 第二节 连结点 第三节 冲突规范的类型 第四节 准据法表述公式(系属公式) 第五节 法律选择的方法和法院地法适用的合理限制 第六节 冲突规范的确定性与灵活性、“冲突正义”与“实 体正义”的辩证关系 第七节 识别
二、冲突法上的“冲突正义”与“实体正义” 问题 (一)冲突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张力关系 (二)实现实体正义的方法 (三)对实现实体正义的方法的辩证思 考 【问题思考】能否认为:在任何传统的 “管辖权选择规则”中都只有加上“内容 或结果”导向的规定才能把“冲突正义” 和“实体正义”统一起来?
二、连结点的分类 (一)客观连结点和主观连结点 (二)静态连结点(constant point of contact)和动态连结 点(variable point of contact) (三)单纯的事实和法律概念。 三、连结点的选择 (一) 连结点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 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一个新的连结点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客观根据的, 是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密切相连的。
二、法院地法适用的合理限制 (一) 法院地法适用的途径和机率 【思考与讨论】如何理解:“国际私法的诞生, 就意味着法院地法的适用应受到限制。
( 二 ) 无节制地扩大法院地法的适用不符合发展国 际民商关系的要求 (三) 法院地法适用的合理限制方面的新进展
第三章 冲突规范
第六节 冲突规范的确定性与灵活性、“冲突正义” 与“实体正义”的辩证关系
三、识别的对象
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冲突规范“范围”所涉及的问题, 才是识别的对象。
四、识别的依据
(一) 法院地法说 (二)准据法说
“马尔多纳多遗产案” P82(杜)
(三)分析法学与比较法学说 (四)个案识别说 (五)功能识别或目的识别说 (六)几点总结性的认识 《适用法》第八条 涉外民事关系的定性,适用法院地法律。
四、连接点的软化处理 (一)用灵活开放性的连结点取代传统冲突规范中僵 固的封闭性的连结点。 (二)增加连结点的数量从而增加可供选择的法律。 (三)对同类法律关系进行划分,依其不同性质规定 不同连结点。 (四)对于一个法律关系的不同方面进行分割分别采 用不同的连结点。
五、互联网的应用对传统连结点提出的挑战
识别(qualification,characterization, classification) 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观点或法律概念,对有关事 实的性质作出“定性”或“分类”,把它归入特 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引哪一冲突规范的 法律认识过程。
例如:“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诉瑞士工 业资源公司”案:P126( 李)、P78(杜)
与案件或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这一指导 原则在一些国际私法立法中发挥着至高无上的作用,甚 至还作为对各种冲突规范起校正作用的准据法表述公式, 例如:【法条】1987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第15、 19条:“根据所有情况,如案件与本法指定的法律联系 并不密切,而与另一法律联系更为密切,则可作为例外, 不适用本法所指定的法律。”“当合法利益需要保护, 并且显然诉讼与某外国法有更密切的联系,且有必要适 用该法时,……可不适用本法指定的法律而适用该法。” 《适用法》本法和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没 有规定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例: 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 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依照经常居所地法律为无民事 行为能力,依照行为地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适用行 为地法律,但涉及婚姻家庭、继承的除外。 2、人格权的内容,适用权利人经常居所地法律。 3、结婚条件,适用当事人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 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没有共同国籍, 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或者国籍国缔结婚姻的,适用婚 姻缔结地法律。 4、结婚手续,符合婚姻缔结地法律、一方当事人经常居 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的,均为有效。 5、诉讼离婚,适用法院地法律。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 发生的行为是侵权行为的,不作为侵权行为处理。
一、冲突规范的确定性与灵活性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冲突法确定性与灵活性问题的特殊性 【实体法的“三段论”推理】“凡向他人发出含有充 分必要条件的确定性要约者,在其有效期限内他人对要 约作出承诺,合同即告成立” ( 大前提 ) ;现甲向乙发出 了这样的要约,并在有效期限内得到了乙的承诺 ( 小前 提),因此,甲与乙之间已成立了合同关系,甲必须受合 同约束(结论)。
第七节 识别
一、识别的概念
【案例:1908年英国奥格登案】 一名住所在法国的19岁法国男子,未经父母同意,去英国与一住 所在英国的英国女子结婚,后来该法国男子以自己结婚未经父母同意, 因而不具备结婚能力为由,在法国一法院起诉并获得一宣告婚姻无效 的判决,其依据是根据法国的规定“未满25岁的子女未经父母同意不 得结婚”。 而后该英国女子在英国与一个住所在英国的英国男子结婚。后与 该女子结婚的英国男子(原告)却以他与该英国女子结婚时她还存在合 法婚姻为由,请求英国法院宣告他们的婚姻无效。 结果英国法院根据英国法的观点将法国法中“须经父母同意的要 件”识别为“婚姻形式要件”,从而援引“婚姻形式依婚姻举行地法” 这一冲突规范,确定英国法为准据法来解决是否需要父母同意的问题, 而英国法中并没有法国法中的上述限制性规定,因此该英国女子与法 国男子的婚姻是有效的。 于是,英国法院否定了法国法院作出的宣告婚姻无效的判决,并 且满足了英国男子的请求。
五、进一步的说明 第一,在实践中,之所以发展出多种类型的冲突规范,完全是由 于国家处理不同涉外民事关系需要采取不 同的政策。 第二,在当前的国际私法立法中,采用双边冲突规范 尤其是选择适用准据法的冲突规范的比例明显升高。 第三,为了适应国家处理不同性质法律关系的政策需要,有时还 可把几种基本类型的冲突规范结合在一个法律条文之中。
【冲突法的双重“三段论”推理】 第一个三段论为: “侵权行为的构成及责任应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大 前提); 现甲的行为被受害人丙指控为侵权(小前提); 故判断甲是否已构成侵权并承担何种责任应依甲的 行为的所在地(乙国)法律来裁判(结论)。 然后,再构成第二个三段论: 乙国法规定凡不法侵害他人人身或财产并致其损害者, 应承担侵权的损害赔偿责任;且此种责任既包括财产损 害亦包括精神损害(大前提); 现查甲方对丙在乙国所为的行为既是不法的,同时又 已致丙人身与财产上的损害(小前提); 故甲应承担丙因甲的不法行为而遭致的财产与精神损 害赔偿责任(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