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狼》公开课教案

《狼》公开课教案

《狼》公开课教案
桂园中学林慧渊
导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言字词的意义与用法;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

2整体把握故事情节,联系现实生活,领悟文章意味深长的寓意
3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改写文章。

重点:理解、积累文言字词的意义与用法;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

难点: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改写文章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这么一篇奇异的“狼”的故事,我们今天先来掌握字词、疏通文意,了解这个故事,在这基础上,再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对它进行改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故事更精彩。

二、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及节奏。

1字音
2节奏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场主/积薪/其中
其一/犬坐/于前
三、读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竞赛背诵。

四、试译重点句子。

在译句基础上进行对比,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容易理解错误的词语,以及特殊句式。

(1)止有剩骨。

(“止”通“只”,只。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停止)
通假字:“止”通“只”,只。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动词,敌对,在文中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名词,敌人,在文中指屠户。


(5)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态度。


(6)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想,打算。


多义词:敌、意
(7)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原意为狗,在文中是指像狗一样,名词活用为状语。

)(8)一狼洞其中。

(原为名词,在文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打洞。


(9)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原为名词,在文中活用为状语,意思是从隧道。


词类活用:犬、洞、隧
(10)止增笑耳。

(罢了)(《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1)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股:大腿。

而“尻”才解为“屁股”。

)(《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起走。

”)
容易理解错误的词语:耳、股。

(12)投以骨。

(应该是“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这是一个倒装兼省略句。

)特殊句式:投以骨。

五、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提问:
1,在1至4段各用一个动字来概括屠户与狼的情况。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2,观察文中屠户与狼的动作与神态,体会屠户与狼的性格特征。

狼:贪婪、凶狠和狡诈
屠户:勇敢、机智
3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原文回答。

(1)“屠惧,投以骨” 之后狼的跟踪停止了吗?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这时屠户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是什么?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面对屠户的防御,狼采取了哪些行动?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作者怎样评价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4你在阅读后得到了些别的启示吗?
A这个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B人比狼更有勇气、智慧与力量。

C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要警惕生活中的“狼”。

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

公共汽车上的骗子、毒贩、贪官等。

六,改写文章。

展开联想与想像,加入精彩恰当的细节描写改写第四段。

1学生构思,自由写作,小组讨论并修改。

2请两到三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作品。

注意口头表达。

3同学评价优点与可改进的地方。

教师点评并总结。

(是否发挥了联想与想象?加入了哪些细节描写?语言是否生动、恰当?改写的内容是否使人物性格更鲜明?等等)
七,挑战题目。

阅读第四段,用原文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前狼假装睡觉的姿势是:犬坐。

(2)前狼假装睡觉的神态是:目似瞑,意暇甚。

(3)前狼假装睡觉的目的是:诱敌。

八,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注释。

2展开联想与想像,加入精彩恰当的细节描写改写全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