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X风电场防汛应急预案

XXX风电场防汛应急预案

X X X风电场防汛应急预案批准:编制:XXX风电场2012 年04月15 日目录1 总则 (1)1.1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 依据 (1)1.4专业术语定义 (1)1.5应急工作原则 (1)2 危险分析 (1)3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1)3.1应急组织体系 (1)3.2职责 (3)4 预防、预告 (5)4.1预防与技术措施 (5)4.2通告和报警 (6)5 应急响应……………………………………………………………………………… (6)5.1应急资源 (6)5.2响应程序 (6)6 后期处置与事故调查 (10)7 培训与演练 (11)8 检查和评价 (11)9 反馈 (12)10 附录 (12)附录 1 应急救援通讯网 (13)防汛应急预案1 总则1.1目的为使XXX风电场顺利度过汛期,保证生产、施工人员和物资设备的安全及施工顺利进行,特制定XXX风电场防汛应急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XXX风电场生产及各委托管理单位、施工单位。

委托管理单位应根据本预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

1.3 依据根据《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

1.4 专业术语定义大雨、暴雨、洪水事故:本预案主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大雨、大雨、暴雨、洪水事故。

1.5 应急工作原则1.5.1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风场的主体责任,把保障员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大雨、暴雨、洪水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设备危害.1.5.2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对防汛重点部位、防汛设施、隐患进行检查评估与治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大雨、暴雨、洪水事件的各项准备。

1.5.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XXX风电场防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各单位必须从全风场利益出发,服从风电场的统一指挥调度。

分级负责、条块分割、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机制,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切实履行相关人员的管理、监督、检查、协调的作用。

2 危险分析2.1XXX风电场地处大河北围场县山地,属于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每年7、8月份为雨季,易发季节性大雨,对生产、施工区域人员、设备存在严重威胁。

2.2汛期暴雨来袭时存在线路跳闸危险,做好相应预防措施。

2.3污水排放系统、雨排水系统保持良好运行和备用状态,2.4防汛设备、设施不齐全。

3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3.1.1 风电场成立防汛应急救援指挥组,负责指挥、协调全生产系统防汛应急救援工作。

总组长: XXX。

副组长: XXX组员:风场运行人员、风场检修人员、风场司机、国电思达代维人员、运能能源代维人员、奥星电建代维人员、中能科技代维人员职责:总组长负责重大决策和全面指挥。

副组长协助总指挥工作,负责指挥、协调各应急救援小组,实施决策。

组员负责协助正、副总指挥开展工作。

防汛值班室:风电场控制室负责人:当日值长电话:0314-*******(1)抢险救援组组长:风电场当值值长组员:风电场当值人员、给代维公司现场人员、风电场检修人员职责:负责现场抢险,使损失降到最低。

(2)后勤保障组组长:XXX(组长不在时,由当值值长代维执行)组员:风电场司机职责:负责防汛物资的采购、运输、装卸,负责汛期医疗救护,负责汛期抢险人员的食宿。

3.2 职责3.2.1防汛指挥组成员应按防汛应急救援预案要求,明确职责,履行责任。

3.2.2风电场(1)风电场是防汛工作的指挥主体,各委托管理单位应各伺其职,在防汛应急救援指挥组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协调下认真开展防汛工作,不得出现推诿、扯皮。

(2)风电场及时将汛情上报公司安生部及当地政府,以求得人力和物资的支援,缩短灾情影响生产的时间,避免汛情的扩大。

(3)风电场负责组织协调大雨、暴雨、洪水事故的应急救援和处理工作,对本预案的归口管理,负责组织进行《应急响应计划》及《应急预案》的编写、修订、变更,跟踪落实应急措施的执行,及紧急救护的培训;参加大雨、暴雨、洪水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4)风电场负责组织防汛应急救援和处理工作,重点对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技术措施进行督导和审查,并对损坏设备抢修工作进行督导和协调,按照技术要求确认事故抢修方案,跟踪、监督和检查技术措施的落实及设备修复工艺和质量,确认是否满足运行条件;按照防汛应急预案的要求,统一组织和调配防汛应急所需设备,组织对事故抢救队伍和应急处理的准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对防汛应急抢险工作进行监督和落实。

(5)发生设备及人身事故时,根据有关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由风电公司总经理任组长,本着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调查,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检修工艺规程》、《运行操作规程》、《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等规定、规程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事故报告4 预防、预告4.1 预防与措施4.1.1 各单位应组织全体人员学习防汛预案,明确责任,组织必要的培训演练、掌握抢险有效方法和自我保护措施。

4.1.2汛期到来前由风电场组织各单位进行防汛动员,布置本年度的防汛工作。

4.1.3在5月31日前将现场防汛工作全部结束,风电场组织各单位进行汛前检查。

4.1.4各单位在5月31日前将防汛器材以及防汛设备全部准备就绪:与防汛工作相关的定期工作也应全部结束。

4.1.5为保证安全度汛,各单位应定期开展防汛安全综合评估。

4.2 通告和报警风电公司应与风电场当地气象台保持密切联系,由气象台及时向防汛指挥部发布汛情通报,防汛指挥部接到汛情预告后,提前做好防范并发布汛情告警。

一旦出现汛情应急或洪水,按照应急预案,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灾害扩大。

5 应急响应5.1汛期应急管理5.1.1根据汛情发展,风电场合理安排设备启停,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没有防汛领导小组命令不得离岗采取自救。

5.1.2各单位要进入临战状态加强戒备,并储备一定数量的器材、药品以备应急。

5.2响应程序5.2.1风电场所在当地政府发布汛情预报后,风电公司组织进入防汛应急期,各单位、部门要做出应急反映。

防汛救灾组成员立即到位,按预案部署临汛应急工作。

防汛指挥部进行24小时值班,严密注视汛情发展,传达有关事宜。

5.2.2 天降大雨时,风电场防汛领导小组成员要立即到现场,根据雨情、灾情情况,组织人员进行临汛应急工作。

5.2.3 发生大雨、暴雨、洪水时,根据水情程度和危害情况,值班人员应立即向防汛应急救援指挥组汇报,迅速组织处理事故,立即组织实施抢险。

当发生人身伤害及设备事故时,防汛应急救援指挥组要及时向上级及地方政府报告发生事故发生的时间、详细地点、事故类别、简要经过、设备损坏、伤亡人数以及现场救援所需的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等。

5.2.4防汛人员在值班人员的指挥下,对漏雨点下方的设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遮挡,防止因漏雨造成设备停运或损坏事故。

5.2.5风电场运行部要根据抢险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向风电公司汇报,保证防汛工作得到全面展开。

5.2.6发生汛情后,防汛指挥部迅速了解汛情、灾情,初步确定应急反映规模。

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单位报告汛情、灾情。

迅速组织抢险救灾,并由防汛指挥部协调相关单位进行支援。

5.2.7抢险过程中如出现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情况时,抢险指挥组应立即组织全部抢险人员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地带,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5.2.8进入防汛应急期各风电场做好事故预想,运行、参建单位做好抢修准备工作。

5.2.9综合部组织好保卫负责保护好防汛物资的安全,要轮流值班看管现场的防汛物资,严禁出现丢失现象。

6 后期处置6.1 对水淹设备组织进行抢修,对防汛薄弱环节提出治理建议,组织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

6.2 因防汛工作不到位发生事故时,根据事故性质,按照《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进行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处理应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提出处理意见。

6.3 事故调查组按照《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程序对事故的原因、经过、设备损坏、伤亡情况、经济损失等情况进行事故调查,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6.4在事故调查基础上,分析并明确事故发生、扩大的直接和间接原因。

在确认事实的基础上,分析是否人员违章、过失、违反劳动纪律;防汛措施是否得当;现场处置是否正确;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事故扩大的责任者。

6.5因忽视防汛工作、违章指挥、玩忽职守或者发现防汛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的设备和伤亡事故,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当事人责任。

6.6在大雨、暴雨、洪水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6.7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按有关法律、法规、考核制度要求,对事故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公开宣布处理结果。

7 培训与演练7.1 在汛期来临前,风电场组织全部防汛应急救援人员,要进行一次防汛应急演练。

8 检查与评价风电场负责本预案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评价工作。

9 反馈风电场应做到制度反馈闭环,及时收集预案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根据反馈信息、检查、评审情况,适时修订。

10 附录应急指挥及救援通讯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