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十六中八年级政治《第九课一步之遥》学案
第二课时《防微杜渐》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法律观念,防微杜渐,知错必改,踏实做人。
2、能力目标:掌握对待错误的正确方法,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懂得自己应如何对待所犯的错误。
二、学习提纲
1、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年龄还小,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也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犯点小错误没有什么关系。
谈谈你的认识。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
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待过错的态度。
反思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难忘而羞愧的犯错经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3、归纳总结: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的途径有哪些?
三、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1、制定防止和克服自己不良行为的计划
2、周末,赵明和李辉在大街上踢足球,正当他们踢得起劲时,不慎将足球踢在了路过的一辆卡车上,破碎的玻璃扎破了司机的脸,顿时鲜血直流。
面对这种情景,赵明低声对李辉说:“咱们赶快跑吧!”李辉却马上拒绝,坚决要送司机去医院包扎伤口。
(1)你怎样评价他俩的行为?
(2)这一事件对你有何启示?
课堂测验:
1.“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这个俗语是说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往往源自日常生活的:( )
A.不良习惯 B.一件小事 C.偶尔看了一本“黄色”书籍 D.偶尔犯了一次错误2.欠债不还,拾到遗物归自己,这种行为属于:(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犯罪
3.下列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
A.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B.犯罪不一定违法,但违法必定犯罪
C.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必定违法 D.有一般违法行为发展下去一定会犯罪
4.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
A.欠债不还 B.违反交通法规 C.抢劫 D.贩卖毒品
5.某县公安局接到一商店被盗的报警后不及时出警,导致盗贼携赃款逃脱,该店将县公安
局告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县公安局赔偿该店经济损失万多元。
该县公安局的行为
属于: (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工作失误
6.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
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的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这一材料说明:( )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到行政处罚
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
四、学习反思与自我评价
第九课一步之遥
第一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学案主备人:周雪梅
【教师寄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从我做
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
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学习重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情景感悟,你说我说大家说
镜头一:一中年妇女李某走上公交车,看到座无虚席,便用乞求的语气说:“哪位先生小姐
行个好,我抱着孩子不方便。
”附近一青年遂起身让座,众人投来赞许的目光。
谁料过了一
会儿,从年轻妇女李某怀抱的毛毯里却探出小狗的头。
一时间车厢内众说纷纭,人们投来鄙
视的目光,此时这位妇女脸已变得绯红,车一到站便仓皇下车。
镜头二:北京某单位工人马某专门尾随脖子上挂钥匙的小学生,当小学生独自一人开门进家的时候,马某趁机偷袭,大肆实施抢劫,一时民愤极大。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多行不义必自毙,马某终因触犯刑法被判处无期徒刑。
(阅读两则情景故事,小组讨论后回答)
1、李某和马某行为的性质及后果。
2、阅读课本58页第一自然段后思考:法律与道德、纪律等其他行为规范相比,有哪些基本特征?
归纳结论:法律—————————————————————————————
二、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阅读课本86页“中学生小力的故事”,小组讨论解答如下问题:
1、导致小力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2、小力起初小偷小摸的行为和后来行窃的行为分别是什么行为?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课本85页—90页内容,填写下表,归纳结论:
内容一般违法犯罪
区别
联系
3、魏某的变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知识点二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三、观察漫画,走进生活
1、若遇到课本86页漫画中的这些情况,自己会怎么办?
2、辩一辩:好友邀我去喝酒,拒绝还是尝试?(正方:勇敢的拒绝;反方:偶尔喝一次也没什么)
四、活动在线,实话实说(选出两名同学做小记者进行采访,四名同学做专家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
)采访的内容如下:
⑴你或周围的人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吗?
⑵这些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
⑶有什么好办法加以预防?
下载结论:1、我们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做起。
2、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我们一定要———————————————
五、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阅读分析
2009年2月6日,海南某市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未成年人陈某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未成年人陈某在“朋友”的引诱下,学会了吸烟、赌博,并经常出入高档饭店。
家里给的零花钱满足不了其需求后,他便从小偷小摸,慢慢发展到入室盗窃、持刀抢劫。
(1)小偷小摸是一种什么行为?
(2)入室盗窃、持刀抢劫是一种什么行为?
(3)陈某由小偷小摸发展到入室盗窃、持刀抢劫,这说明了什么?
.
六、收获时节,颗粒归仓
1、这节课我的收获有:
2、今后我会:
七、课堂检测,当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表明()
A.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只有犯罪行为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2.违法行为中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是()
A.一般违法行为 B.违法行为 C.犯罪行为 D.应被公安拘留的行为
3.下列说法中,与“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4.(08•泰安中考)中学生王某平时无心学习,迷恋网吧,曾因小偷小摸受到学校的处分。
但他不思悔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法处罚。
这则案例警示我们()
①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学校的中心工作②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③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④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08•广东中考)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90人,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32人,由于沉湎于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32人。
这说明()
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④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7.某初级中学学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
上初二后,他更沉迷于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再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
初三上学期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网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
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将对手刺成重伤,最后受到了刑罚处罚。
1.丁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属于犯罪?
2.丁某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说明了什么?
3.我们应从丁某的事例中吸取什么教训?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