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章末测试(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什么影响()A.人均耕地减少B.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不变C.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D.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3.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有()A.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等B.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C.人口数量增多,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必然造成对环境的侵害D.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环境严重污染4.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5.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④6.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国,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致使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薇甘菊入侵是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B.薇甘菊与被其覆盖的绿色植物间是竞争关系C.薇甘菊在原产地没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D.薇甘菊泛滥是脱离原产地后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7.人类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应该是()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B.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C.减少对环境物质和能量的索取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8.下列各项中,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不相符的是()A.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健康的经济发展B.设定更多的自然保护区,严禁任何开发利用C.鼓励对环境有利的生产与建设D.提倡用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项指标去衡量发展9.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下列关于保护蛇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10.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部分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如水花生本是我国从国外引进作为饲养动物的青饲料,现在却成为危害极大的杂草,水花生进入我国后的种群增长曲线符合()11. 右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2 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 000米处的B.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C.海拔3 000米处,b、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海拔4 000米处,a、b、c、d的数量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12.至2007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27只,见下表:A.人工圈养能为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C.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D.对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3.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只要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可以全面的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C.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严重灾害,无论如何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D.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以缓解人口压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14.(10分)观察下图,据图答题:(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2可知,到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2分)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图中标号________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2 kg,至少需要生产者________kg。

(3)若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用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硫循环中,除图中所示过程外,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3分)长江的水体污染是由于流入长江的次级河流污染引起的,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净化分析,实验装置如图。

(1)图中的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植物采收后,可以直接用作________,也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取________等金属。

(2)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菰(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你认为该实验装置应该准备________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实验结果如表,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研究的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污水中总氮、总磷去除率的比较/%17. (13分)太湖蓝藻爆发,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

请回答下列问题:(1)蓝藻在N、P等矿质元素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能够大量繁殖,占据水体上层空间,导致下层水草因________________而生长衰弱,甚至死亡。

蓝藻过度繁殖又会造成水中溶氧量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P元素过多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中N、P元素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药厂排出的污水中也含有杀虫剂等成分。

某兴趣小组拟对另一新型杀虫剂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进行调查,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材料:加水稀释的杀虫剂,蚯蚓若干,相同木箱数只,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清水。

实验步骤:①取木箱两只,编号A、B,在其中铺满相同厚度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D 3.B 4.A 5.C 6.B7.D8.B9.D10.A11.A12.C13.B14.(1)地球上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2)减少了一半(3)人口数量急剧增长15.(1)④(2)50(3)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4)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5)有机物、有机物(6)温室效应、酸雨16.(1)吸收水中的化学元素饲料铜、锌、汞(2)4一组只栽菰,一组只栽菖蒲,一组混合等量的菰和菖蒲,一组空白对照(不栽植物)(3)相等且多数(4)污水中N、P元素含量的变化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菰和混合种植)17.(1)缺少光照藻类呼吸和微生物对死亡藻类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2)富营养化养殖、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等(3)实验步骤:②分别向A、B木箱中喷洒等量的加水稀释了的杀虫剂和清水,使土壤保持湿润透气③分别向A、B木箱中投放等数量的大小和生活状态相似的蚯蚓,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④观察并记录A、B木箱中蚯蚓的存活情况预期结果及结论:如果A木箱中蚯蚓的生活状态(活动能力、存活数量等)明显差于B组,则说明杀虫剂对蚯蚓有毒害作用;如果A木箱中蚯蚓的生活状态(活动能力、存活数量等)与B组相当,则说明杀虫剂对蚯蚓无影响;如果A木箱中蚯蚓的生活状态(活动能力、存活数量等)明显好于B组,则说明杀虫剂有利于蚯蚓生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