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创新性成果
2、读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记承天寺夜游》。
(1)听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画出句读;
(2)自由朗读;
(3)指名读:分层读,完整读;
(4)齐读:体会文章内容。
3、疏通文意:请同学们根据书下注解和学过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如果遇到难题,请小组同伴帮助解决。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小组长提出来。
出示幻灯片,强调重点词语。
二、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默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来学习本课。
三、新课:
1、简介作者:请同学们说说你了解苏轼的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后教师补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3)赏析写景句:那么苏轼二人在亭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齐读写景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苏轼笔下的美景。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里的景色么?(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澄澈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赏析语句,可以小组讨论。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透明、澄澈;动态与静态的结合,生动地描绘出竹柏摇曳的姿态,表现出月色的皎洁;运用倒装句,增强比喻效果,意趣横生;无一”月“字,却无一字不写月,语言含蓄、凝练。
我选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经典散文,而文章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二字表达出文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所以,我搜集了更多相关苏轼的文章,了解他的人生,走进他的内心。发现他的豁达并不是一种天赋,而是后天的应运而生,人生中每一次贬谪都是他“羽化成仙”的台阶。在设计终稿里,我加入了对苏轼人生经历的细致梳理,让学生能够有条理、更直观地看到他人生一次次被贬谪的经历,体会苏轼面对人生挫折时的积极心态。这样,学生在读他的文章,对他复杂的内心也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而文中叙事和描写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对文章的赏析没有太多的变化,主要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品味作者的心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水到渠成地对学生的人生观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只有在挫折中历练,在磨难中成长,才能走出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初中语文创新性成果
————————————————————————————————作者:
————————————————————————————————日期:
ﻩ
初中语文国培作业创新性成果——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方案
徐君琴
在这次国培学习中,我对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阅读与文本对话,也是在与人对话。”从前也在作者简介上做过很多功夫,力图让学生能够知其人,明其文。文章与文人是不能分割的,一次又一次地阅读文章,一次有一次地走进文人,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每一次了解文人的经历,都会对他的文章有新的体会。
4、赏析文本:
(1)解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解读文章。同学们觉得想要解读文章,从最先哪里入手呢?(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找出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时间、地点。
(2)分析第一层叙事部分:那么文章中那些文字也介绍了这些信息,是否补充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明确:文中交代了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起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经过、结果---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就是谢了:苏轼与张怀民月夜漫步。
(5)苏轼在黄州经历了思想的飞跃,从苦闷到旷达乐观,他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同学们脚下的路还很长,谁能说我们就会一帆风顺呢?当我们遇到了挫折,我们要怎样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出示幻灯片补充总结。)
四、小结: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小结,并再次出示教学目标。最后让我们带着我们品读出的情感,再次跟读课文,能够背诵的同学请尽量背诵全。
(4)体会文章情感:作者看到了如此的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去读这一句呢?为什么?
欣喜:能够欣赏美景的喜悦之情。
抑郁:被贬之后的苦闷和忧伤。(出示幻灯片,学生默读苏轼被贬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的抑郁之情。)
旷达:虽被贬却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出示幻灯片,展示苏轼人生的重大事件,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
记承天寺夜游(终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并能当堂背诵课文。学习本文记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文中的描写月色运用的写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写作背景体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最后,我还选择里一篇苏轼的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体会作者内心的寂寞,凄苦,彷徨,从而进一步理解苏轼在黄州贬谪期间,内心由苦闷到豁达也需要一个痛苦的过程。在引导学生了解了苏轼,喜欢了苏轼之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阅读他的诗词,阅读他的人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活动设计(初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并能当堂背诵课文。学习本文记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文中的描写月色运用的写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写作背景体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树立正确的的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结尾抒情句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有一个人,他与屈原比,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与陶潜比,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与韩柳比,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与李白比,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与杜甫比,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角——苏轼。下面请允许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苏轼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