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民俗资料

甘肃民俗资料

甘肃民俗风情文化一.历史发展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建制,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

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

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

二.地理气候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三.甘肃特色文化1、河西走廊这里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交相辉映,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2、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这里是山川锦绣、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3、甘南、临夏甘南、临夏两个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

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4、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这里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

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还有道家圣地崆峒山、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5.敦煌文化——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公元前111年设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敦煌市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融汇之地。

敦煌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厚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奇观。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两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文化遗存之一。

20世纪初以来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以及悬泉置汉代简牍的考古发掘,由此发展出国际东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敦煌学,是世界公认的国际显学。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旅游胜地,是中国旅游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6.长城文化——边关防卫的古战场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

……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在几百年前,万里长城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约公元前7世纪楚国最早修筑长城,长城修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信、团结统一精神的象征。

“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

7.佛教文化——摄人心魄的佛国世界,绚丽多彩的石窟长廊宗派也开始出现,而且,佛教石窟和寺庙也在甘肃大量建造,佛教艺术初显其独特的光辉。

唐朝时期,甘肃佛教文化进入鼎盛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佛教艺术从内容到艺术都有新的创造,达到了高峰。

五代、宋、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甘肃大发展,不少佛寺改宗为藏8.黄河文化——九曲黄河绕陇原,甘肃黄河风情之旅黄河自青海东流,进入甘肃,在长达913公里的黄河干流甘肃段上,形成了黄河玛曲第一弯壮美奇观和刘家峡、八盘峡等高峡平湖。

在甘肃境内的黄河流域,诞生了灿烂辉煌的大地湾、马家窑等彩陶文化和黄河农耕文明。

游客沿着黄河甘肃段一路北上,可以欣赏河水清澈、溪流纵横、草场丰茂的黄河首曲美景;感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的情景再现;饱览高峡平湖、绝壁万仞的壮观景色,并体验独特的乡风民俗,探究中华民族文明之源。

9.始祖文化——华夏文明之源,炎黄子孙之根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

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在天水,在此演绎八卦、教化众生,开创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黄帝诞生在天水轩辕谷;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回中山;周、秦、唐王朝的先祖由此创业兴邦;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

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

追本溯源,华夏民族血脉相连。

如今,甘肃东部的天水、平凉、庆阳和陇西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探寻血脉渊源,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和考察观光游览的寻根朝觐圣地。

10.民俗文化——走进陇原大地,体验特色风情甘肃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特色鲜明。

目前,甘肃省已有甘肃花儿、甘南藏戏等2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54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最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有:兰州市的太平鼓、兰州鼓子、苦水高高跷、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的松鸣岩花儿会、临夏砖雕、保安腰刀锻制、东乡擀毡技艺,庆阳市的道情皮影戏、香包刺绣,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德尔”、藏族民歌、史诗《格萨尔王传》演唱、舟曲多地舞、卓尼巴郎鼓舞,定西市岷县二郎山的花儿会、洮砚制作技艺,天水市的伏羲祭典、清水道教音乐、武山旋鼓舞、秦安小曲,河西走廊各市、县的河西宝卷、夜光杯雕、凉州贤孝、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饰、敦煌曲子戏、永昌万字灯会,陇南市西和县与礼县的七夕节(当地人叫“巧娘娘节”)、武都高山戏、文县傩舞“池哥昼”,平凉市泾川县的西王母信仰习俗、庄浪县抬阁等。

这些民俗文化或以民族、地方特色浓郁见长,或以古老风俗本真性的存留而凸显其价值。

四.甘肃特色节日1.夏河拉卜楞寺大法会介绍:夏河拉卜楞寺是我国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学府,每年有七次规模较大的法会。

法会活动有:晒大佛、法舞、诵经、祈祷等佛事活动,考僧考试、宗教辩经、为期一月的藏民浪山节活动等。

地点:甘肃省夏河拉卜楞寺时间:农历正月初四至十七、六月二十九至七月十五日2.浪山节介绍:浪山节,藏语称"香琅节",据考,是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拉卜楞寺数百名僧侣在每年特定的时间内,赴野外采薪习俗的延续和发展。

浪山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举办。

在藏语中,"浪山"是"采薪"之意。

从前寺院僧人在山区伐木之余,百无聊赖之际,便安排节日去游山玩水,渐渐传入民间,演变成今天的藏族浪山节。

甘肃甘南藏区,每到农历六月间,气候温和,阳光明媚,农事间歇,家家户户收拾锅灶炊具、饮食物品,全家老少出动,到野外山坡、草地、河边选好地点,搭起帐篷,穿起盛装,会餐、饮酒、歌舞。

过浪山节的藏民在草原上扎下了一座座漂亮的帐篷,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仿佛天上人间。

地点:朗木寺时间:藏历六月初九举行,一连三天。

3.兰州中国丝绸之路节介绍:兰州中国丝绸之路节,创办于1992年9月10~17日,此后每年举办一次。

丝绸之路节以"开放、友谊、发展"为宗旨,集文化、旅游、商贸、科技交流为一体,把科技、经贸交流作为重头戏。

节日期间安排的各类商品展销会、洽谈会和商品街,名优土特产品荟萃,高新科技成果纷呈,给节日的兰州增添了新的色彩和魅力。

地点:兰州时间:9月10~17日4.香浪节介绍:香浪节是流行于甘肃省甘南地区一带藏族群众的传统节日。

节日源于拉卜楞寺僧人每年的外出采集木柴活动,逐渐演变成僧俗一同郊游的节日。

"香浪"是藏语采薪之意。

因藏语称木柴为"香"樵采称"浪",故名"香浪"。

香浪节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前后举行,在农历六月六开始。

节日期间原有煨桑和插箭等仪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纯娱乐的内容。

地点:甘南一带的藏族时间: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前后5.伏羲文化节介绍:伏羲文化节是甘肃省天水市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祀伏羲典礼的汉族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

地点:甘肃省天水市时间: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6.张掖马蹄寺观光旅游节介绍:每年的八月中旬,在马蹄寺都会举办大型的观光旅游活动。

活动期间,有精彩的马术、歌舞表演,还可以欣赏到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体育竞技比赛。

地点:张掖肃南县马蹄寺旅游观光区时间:每年8月中旬7.“敦煌之夏”文艺表演介绍: “敦煌之夏”文艺表演是敦煌市为游客提供的一项大型歌舞表演活动。

活动由敦煌宾馆举办,具有浓郁的丝路文化特色,反映了西北地区回、藏、维吾尔、蒙古等多民族的歌舞艺术。

歌舞主要以莫高窟壁画中的素材为原型,以敦煌舞为主题,再现了丝绸之路各民族的舞姿、服饰与音乐。

地点:敦煌市敦煌宾馆伎乐天时间:每年6--10月晚上8.临夏松鸣岩花儿会介绍:松鸣岩花儿会又称“四月八花儿会,龙华歌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

起源于佛教龙华大会。

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九在和政县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松鸣岩举行的花儿会。

为甘肃省著名的三大花儿会场之一。

也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

松鸣岩花儿会与其它花儿会相比,突出特点是多用乐曲伴奏,系典型的河州花儿形式。

200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和政县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

2006年5月20日,松鸣岩花儿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儿会期间,方圆百里,数十万群众朝山赴会,届时歌手云集,商贾纷至,人流如潮,歌场似海。

地点:临夏时间:每年农历4月26至28(俗称四月八)9.桃花会介绍:安宁种桃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桃乡之一。

每年暮春时节,十里桃乡"处处桃树红霞飞,片片桃花吐芳菲"。

晚清以来,安宁桃林渐为人知。

清人陶保廉的《辛卯侍行记》中有安宁堡"春多桃花"的记载。

此后,安宁桃园为兰州市民春游赏花佳地。

每年春末以安宁堡为中心,车水马龙,游人很多。

众多文人墨客流连树下,饮酒赋诗,留下无数佳话。

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师范大学迁十里店,一些大、中、小学生集体春游,形成松散的桃花会。

1984年开始,由市、区人民政府举办一年一度的桃花会和物资交流会,宣传兰州,宣传安宁。

至2004年,共举办桃花会二十届,每年游客达五六十万人。

游客除踏青赏花外,还可以参观丰富多采的文艺活动、书法绘画展览、经贸洽谈等。

地点:兰州市安宁区桃园时间:每年4月份桃花盛开之际10.环县道情皮影艺术节介绍:中国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