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72分)新华网2010年8月6日报道,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同意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文艺创作存在中低俗化、娱乐化倾向严峻等不良风气的治理,要主动发挥引导作用,善于发觉、提倡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作品。
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要紧表明()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②人们对一个事物无法做到全面正确的认识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④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能够随意揭示世界上任何事物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文艺制造者要进行文艺创作,应该()①完全依靠自身的灵感和聪慧才智②明白得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差不多需求③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④关注最宽敞人民群众的全然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发是()A.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B.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C.坚持走可连续进展道路D.坚持用进展的观点看咨询题4.下列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和进展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进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固的联系②运动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也确实是进展③事物差不多上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差不多上进展④进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学不能够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中这一古语所体现的哲理是()A.要用进展的观点看咨询题B.要充分人的主观能动性C.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D.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6.2010年9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中指出,深圳经济特区坚持进展第一要务,大力解放和进展社会生产力,主动推进自主创新,提升经济进展质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制造了“深圳速度”,探究和积存了实现快速进展、走向富裕的成功体会。
上述论断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A.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起促进作用B.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C.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进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进展真理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差不多上变化进展的7.下列诗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学道理的是()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④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动身明白得进展,认为进展的实质是()①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②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③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循环④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相互转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通信方式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写信到打电话,再到现在的手机与网络等多种方式交流。
通信方式的变迁启发我们()A.意识关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剂和操纵作用B.坚持用绝对静止的观点看咨询题C.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坚持用进展的观点看咨询题D.改变和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类10、.关于质变与进展的关系,下列讲法正确的是()①进展一定是质变②质变一定是进展③进展不一定是质变④质变不一定是进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青海湖每年入湖沙量987万吨,湖深由上世纪初的37.5米淤塞到现在的25.28米,湖堤裸露面积达359.4平方公里,成为近年来沙尘活动新的诱发地。
这表明()A.自然界是变化进展的B.人类社会是变化进展的C.进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D.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12.事物的进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进展,这启发我们()A.要抓住机遇,赢得主动B.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进展C.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要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13、.“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这句话告诉我们()A.要重视量的积存B.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C.要重视意识的作用D.要对以后充满信心14、.据专家介绍:“毒品能使人产生躯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依靠性,第一次吸毒是终身吸毒的开始,爱护自己不受毒害唯独有效的方法是永久不尝试第一次。
”这是因为()A.错误的思想意识严峻阻碍事物的进展B.事物是变化进展的C.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D.质变是量变的前提15.新事物的成长()A.一开始就表现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在其初期就完全具备并充分显示和发挥其优越性C.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任何艰巨险阻D.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哲学寓意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道路是曲折的D.一切从实际动身17.量变和质变的全然区不是()A.事物的变化是前进依旧后退B.事物的数量是增依旧减C.事物的变化是大依旧小D.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全然变化18.下列不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防微杜渐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19.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峻事故的背后,必定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启发我们()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觉和利用规律B.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D.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20.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
30多年过去了,两岸从隔绝到交往,从交往到商谈,从商谈到共同和平进展,克服了许多干扰和杂音,持续迈出向前进展的坚实的步伐。
这表明() A.新事物本身不可幸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点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有一个过程C.事物进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D.任何事物的进展差不多上漫长的、曲折的21.我国明代大学士文嘉在《今日诗》中写道:“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一辈子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惋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这首诗要紧表明()A.有了质变就有进展B.事物的进展离不开量的积存C.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D.量变必定引起质变22.“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
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就无所谓,累也不讲累。
”励志歌曲《今天》中的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有()①事物进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②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④量的积存必定推动事物的进展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23.(2009年高考广东卷)“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楚。
”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24.(2008年高考海南卷)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涵着丰富的哲理。
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涵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劳,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交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二、主观题(共28分)25.有人认为:要进展就要变,不变就可不能有进展,变确实是进展。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12分)26、(2010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咨询题。
(16分)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
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
关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可不能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腐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进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进展观。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进展观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的表述错误;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在一定时期内,人类不能认识或揭示现实世界中的所有事物,④的表述错误。
2.D 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制造的主体,文艺制造者的文艺创作离不开宽敞人民群众的实践,①的表述错误。
3.D 解析:A与B是辩证唯物论原理,不符合设咨询要求;C是经济生活道理,不符合设咨询要求。
4.C 解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固的联系,①的表述错误;进展是运动变化,反之,运动变化不一定是进展,②的表述错误。
5.A 解析:由材料中“学不能够已”得出正确选项。
学不能够已:求学不能够让它停止,即学习是无止境的。
已:停止6、D 解析: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进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进展起阻碍作用,A的表述错误;B的表述正确,是辩证唯物论哲理,不符合设咨询要求;C是认识论哲理,不符合设咨询要求。
7、C 解析:“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①③④都体现了进展的观点。
8.A 解析:新事物汲取旧事物中的合理、主动地因素,克服其消极、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③与④的表述错误。
9.C 解析:A与材料不符;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临时的,B 的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既不能制造、改变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的表述错误。
10、C 解析:此题考查质变与进展的关系。
事物的质变分为两类:一类是前进的、上升的质变;一类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
只有那种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进展。
②③的表述错误。
11、A 解析:青海湖的变化,属于自然界的变化进展。
12、B 解析:A项不体现哲学道理,C、D两项都没有分析质变的重要性。
13、A 解析:学习要想日有所长,必须重视量的积存。
14、C 解析:A、B两项不符合题干含义,D项讲法错误。
15、D 解析:A、B、C三项差不多上错误观点,都没有正确揭示新事物的成长过程。
16、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晰诗句的含义,从哲学上看,诗句要紧是强调新事物的进展趋势是不可战胜的,应选B。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所体现的哲学寓意。
17.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全然区不,从二者的含义可知,此题应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