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级实验室生物安全
五、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GMP 实验室 用于干细胞、免疫细胞制备,属于一级生物安全实验 室,用A2型生物安全柜即可满足要求。
质量检测实验室
用于HIV/HCV/HBV等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属 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用A2型生物安全柜即可满足 要求。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英文缩写
BSL-1、BSL-2、BSL-3、BSL-4 (bio-safety level,BSL) 表示仅从事体外操作的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ABSL-1、ABSL-2、ABSL-3、ABSL-4 (animal bio-safety level,ABSL) 表示包括从事动物活体操作的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二级防护:实验室结构设计
二、生物安全标志介绍 Coding 文件编号/Document
图上的两个同心圆象个枪管3个镰刀 型的标志可以理解为象牙,犀牛角 ,鹿角 红色代表血腥 很多圆形的的组合代表全球危机 通常用于二级生物安全以上实验室
与病源微生物接触就有安全问题
从事病院微生物工作人员,感染率较普通人员高5-7倍!
九、干细胞研究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
建立系统、规范的生物安全评价体系 确保干细胞安全。
谢 谢!
洗眼器
灭火器
其它配置
采用正确的细胞产品标识
九、干细胞研究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
干细胞研究及其相关临床应用在为人类带来巨大利 益的同时, 也存在着生物危害的潜在安全隐患。
干细胞无论用于基础研究还是临床治疗, 都必须经 过实验室干细胞分离、培养、定向诱导分化甚至基因 操作, 体内研究还涉及细胞的移植和体内示踪等较为 复杂和耗时的过程。这些过程存在来自干细胞的内源 性的和操作过程中外源性的生物危害风险。
LOGO
实验室生物安全 Laboratory Biosafety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定义
实验室为科研或工作场所时,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 验室工作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 措施。 目的: 1. 确保工作人员不被实验对象污染 2. 确保工作环境不被实验对象污染
实验室生物安全定义
一级防护:个体防护装置
六、生物实验室危害类型
微生物
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毒 素、寄生虫 受感染的人或动物的血液、组织或体液等
感染物
细胞、分子
细胞系之间污染,分子水平核酸污染
七、实验室感染途径
皮肤接触感染 粘膜接触感染 气溶胶吸入感染 食道吸入感染 单击添加文字内容
八、生物实验室基本配置
生物安全柜
24小时实时监控系统
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 50346-2004,建设部2004年8月3日发布公告, 5.《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2003年10月15日颁布施行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 2003年5月12日颁布施行。
三、我国实验室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7.《生物安全柜行业标准》 YY0569-2005,2005年7月18日颁布,2006年6月1日实施 8.《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233-2002),2003年8月1日实施
四、国际上相关法律法规
1.WHO:1983年就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2003年4月第二版(修订版)以电子形式在WHO网页上问世
2.美国:NIH/CDC联合出版的《微生物学及生物医学实验室生 于操作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二级: 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 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 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三级: 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 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四级: 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 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九、干细胞研究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内源性
细胞
自身所携带传染性疾病
内 源 性
细胞被感染
未知或罕见的病原体污染
细胞
自身所携带的遗传性疾病
九、干细胞研究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外源性
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等
支原体:人源性、动物源性
外源性
真菌:细胞操作导致
病毒:HBV/HCV/HIV/CMV等,交叉污染导致
三、我国实验室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第424号国务院令。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3年6月4日,第380号国务院令
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 19489—2004),2004年5月28日颁布
三、我国实验室安全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