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及有机更新的路径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及有机更新的路径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为例
【4】赵文婕等.从老北京胡同到京城‘‘仓J意空间”一南锣鼓巷特
色店调研报告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10). 【5】卢骁等.基于和谐理念的城市历史街区的交通优化Ⅱ】.广州 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6】徐琴.高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Ⅱ】.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特色
14%
其他
服饰、工艺品
酒吧咖啡厅
23%
图1南锣鼓巷业态构成图
鼓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且弥足珍贵。 该区域属清代镶黄旗管辖,积淀了浓厚的官府文化 气息,而且民间自发形成的民俗文化兴盛,多为广 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民间文艺、器乐、游艺 与竞技、手工艺、美术、节事庆典等,但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其中一些非遗项目后继 乏人,濒临消失。 2.街区业态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但同业竞争 现象严重。近年来,街区所属的交道口街道按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fzl,2008,(04) 【2J武安等.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及活力复兴研究U】.城市发展 研究,2007,(02). 【3】张慧琪等.南锣鼓巷文化休闲商业街发展调研Ⅱ】.调查研究,
2009,(07).
2.提升业态文化内涵,促进南锣鼓巷特色街向 更高层次发展。文化是商业特色街的灵魂和精华。 目前,南锣鼓巷街区虽然形成了一定特色和知名 度,但从现状发展来看,还是以南锣鼓巷沿街发展 为主,文化内涵显得比较单薄,文化魅力尚不突 出。未来发展要充分挖掘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内 涵,突出文化特色,彰显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品 位,加强文化主题活动和商业街区结合,推动产业 由南锣鼓巷沿街向纵深发展,激发整个区域活力, 实现由特色商业街向文化休闲街区的转变,形成集 民俗文化体验、创意设计、文化演艺、旅游休闲等 业态于一体的发展格局。 3.推动文化资源整合利用,引导特色产业发 展。一要积极引导被占用文物的使用单位、产权单 位(如国家机关、私人等)实现对外开放,提升文 物资源的文化功能;二要针对已经具备开发利用条 件的文物保护单位,在恢复原有文物价值的基础 上,增加文化旅游、文化展示等新的社会功能,促 进合理利用;三要加强对挂牌四合院及近现代建筑 的保护性利用,积极引入特色商业、文化创意、商 务办公等业态。 4.创新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 与开发。国内许多地区积累了引人社会力量参与文 物保护的宝贵经验。苏州市创造性地提出‘不求所 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开了古建筑允许买卖的先
的有效模式和路径,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1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有机更新;南锣鼓巷地区
【作者简介】田继忠,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北京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
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有机更新的内涵解读 1.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整体保护。历史文化 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 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 定规模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包括核心保护区 和建设控制区。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不仅包括 街区内的文物建筑、传统建筑群、街巷格局、建筑 风貌及河道水系等外观整体风貌,而且包括街区所 承载的文化,即保护地名典故、民俗礼仪等非物质 形态内容,维持文化多样性。
工作生活环境。
河,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及措施,对社会力量参 与古建筑保护的进行奖励,奖励金额的最高标准是
工程维修总额的10%;丽江政府破除‘保护古城是
政府的事,保护经费投人只能靠政府解决”的传统 观念,在保证古城风貌不变的前提下,将南片区民 居恢复等项目委托给企业运作,探索出了‘古城保 护市场化运作”的新路。 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南锣鼓巷的发展要充 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市场化运 作,促进文保单位及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要 积极支持和引导产权单位、私房主以及各类社会资 本参与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如可以采取股份制 的形式,居民以其所有的古建筑租赁或人股,同时 吸收社会资金人股,参与古建筑的保护、经营和收 益。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一批文化经纪机构、 文化经营公司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挂牌 四合院的挖掘利用工作,加强对文物使用单位的沟 通、监测和管理,促进文物使用单位在加强保护的 前提下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以有机更新的理念指导南锣鼓巷等 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对于充分激发区域历史文化 资源的文化功能,促进区域成为城市中发展活力强 劲的特色区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打造品牌、丰富品种、提高品级、提升品位”的
原则,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导向,实施了商业业态优 化补偿政策,通过置换、限制、招商等方式,鼓励 符合街区定位的商务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人驻, 并给予资金扶持,扩大其商业经营规模。截至2009 年3月,南锣鼓巷主街共有商户153家,主要以服饰 工艺品、酒吧咖啡厅、特色餐饮业等为主,如图1 所示。 随着南锣鼓巷商业价值的快速提升,许多新进 商户追求短期利益,在咖啡厅、文化酒吧、创意工 艺品店等成熟行业扎堆发展,同业竞争愈演愈烈。 而且许多店铺创意产品,往往被别家抄袭过去,再 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售。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利润 空间越来越小,店铺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且严重 影响了商家原创的积极性。 3.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但交通、停车等问 题依然突出。近年来,南锣鼓巷累计投入4亿多元 的资金,对街区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改造,实施了煤 改电、电力线人地、信息安全监控等一系列改造提 升工程,街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日益优 化。但随着南锣鼓巷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客流 比较集中,胡同交通拥挤、停车位紧缺等问题日益 凸显,而且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于产业快速发展 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的发展。 三、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及有机更 新的现实路径 1.加强整体风貌保护,优化街区环境品质。按
(责任编辑:杨艳军)
万方数据
历史文化街区135・
万方数据
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种方式、分片实施、
滚动改造”的方式,加强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内 房屋腾退修缮,逐步加以整治、改建,或拆除不符 合传统风貌保护要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加强重要 文物保护单位的持续性保护,保持特有的‘胡同一 四合院”居住形态与空间特征。 通过疏散人口、改善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 施,着力提升街区环境品质。一要积极争取市区政 府针对旧城人口疏散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多路径探 索人口疏散方式,降低区域人口密度。二要借鉴日 本银座实行交通管制的经验,加强胡同交通治理, 鼓励步行,实施机动车单向行驶,严格禁止在胡同 两侧停放车辆,以改善街区交通环境。三要合理布 局垃圾箱等生活服务设施,统一设计与胡同风貌相 适应的路灯、路标指示牌、广告牌等基础设施风 格,逐步完成各胡同街道的架空线人地工程,恢复 胡同传统的静空景观。四要通过胡同绿化、庭院绿 化、房屋立体绿化等多种措施逐步提高街区绿化水 平,加强玉河水体环境卫生保护,营造宜居宜业的
‘城市整体的有机性”、
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签订定向人才合作协议,鼓 励高校教师及其科研团队以多种身份参与园区建 设、以项目制的形式参与产业运营,鼓励大学生 在园区就业与创业。要建立健全园区人才激励机 制、服务机制等,在职称晋升、科研项目与经费 分配、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倾斜,为他们创业创 新提供跟踪式、系统化服务,在工商注册、专利 申请、成果转化等方面牵线搭桥。建立和保障以 知识产权、技术要素入股的创新机制,激发专门 人才的创新潜能。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力度,建立针对文化创意保护与侵权界定的技术 标准和法律法规,明确文化创意保护的构成要 件、技术指标,明确不同层级知识产权侵害的判 定标准与依据。制定符合文化特点、具有可操作 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法规。根据侵害知识产 权行为的不同程度,行业主管部门应处以勒令整
参考文献
【1】张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o】.河
海大学学报,201l,(6):8卜83. (责任编辑:夏明芳)
万方数据
城市功能完全丧失、城市环境严重恶化的地区,一 般采取大规模拆旧建新,再按照历史原貌恢复的方 式,如南京老城南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二是复古 模式,根据城市规划,拆除不良建筑物和构筑物, 对尚可使用或具有保留价值的城市建筑物和构筑物 进行保护性修缮、改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原 貌进行必要的再开发,部分地改变现有景观的方 式,如北京前门地区的改造;三是小规模渐进式改 造模式,对具有保留价值街区进行保护性修缮,强 化城市功能,保护城市环境和原有地区景观的方 式,如北京市东城区的微循环改造方式。 3.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的关系。 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是城市景观中最具特色的 部分,显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最能反 映城市的特色。强调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有利 于延续城市文化,保留文化特色,是城市发展的前 提和目的。有机更新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 化街区大拆大建,使城市文化遭到严重破坏的教训 基础上,深刻总结出来的一种全新发展方式。这一 方式的最大创新就是将科学发展观引入历史文化街 区更新改造中,强调以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原有 景观为核心,将历史文化遗产和古建筑的保护纳入 城市规划进行通盘考虑,是一个集保护、修复和发 展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因此,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 护与有机更新是不可割裂、相得益彰的,整体保护 是有机更新的前提与目的,有机更新能够有效促进 整体保护,是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有效方式与路 径。 二、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 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于1990年列入北京市批 准的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惟一完整保 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 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保护范围东至交道 口南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西侧为地安门外大 街,北到鼓楼东大街,总面积88.15公顷。其中, 南锣鼓巷全长786米,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八条特 色商业街之一,2009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亚 洲必去的25处风情地之一,其存在的问题如下。 1.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利用程度较低。 在南锣鼓巷街区的1000多个院落中,保护完好的尚 存数百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l处(可 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0处。这些文保单位历史悠久,规格较高,具有重 要的建筑和观赏价值,但目前除了矛盾故居外,其 他文保单位仍未对外开放,利用程度比较低。南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