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本文以华阴市人民检察院近四年来受理的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毒品犯罪案件为例,分析了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与成因,并提出了检察机关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三大机制建设对策:建立涉毒案件综合办理机制;建立涉毒案件综合档案和信息综合管理分析机制;对毒品案件实行公检法等业务部门协调配合机制。
标签:华阴市;毒品犯罪;成因;对策当前毒品犯罪是社会危害性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
它不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而且往往引发抢劫、盗窃、诈骗、杀人等其他严重刑事犯罪,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构成巨大威胁。
本文以华阴市人民检察院近四年以来受理的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毒品犯罪案件为例,对当前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其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了检察机关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三大机制建设。
一、当前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2011年至2014年,华阴市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毒品犯罪案件共计35件46人,批捕35件46人,法院分别作出有罪判决,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至六年不等。
这些涉毒案件犯罪罪名相对集中,主要是贩卖、运输毒品罪。
且贩毒上线90%左右在逃,不法分子在高额利益的诱惑驱动下,置国家法律和禁毒高压政策于不顾,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导致毒品犯罪案件及犯罪人数始终在高位运行,且有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
可以说,华阴市禁毒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任务艰巨。
具体呈现以下特点:1、毒品犯罪区域相对集中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毒品犯罪活动集中在华阴市五方乡大城、杨城村及桃下等农村居住区。
作案地点,多集中在出租房和市内一些中低档的宾馆。
犯罪分子利用此类地区人员成份复杂,人员流动量大,公安机关及社区治安力量相对薄弱,管理不完善,伺机作案。
通过对2011年至今的毒品犯罪案件统计,在这类地区发生的案件占总案件的80%以上。
2、潼关等周边县已成为本地毒品的主要流入地自2011年以来,华阴市院受理的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中,大多数毒品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均是从潼关等相邻县购入毒品。
从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反映出,在潼关专门有贩卖毒品的窝点,至今未被查获。
贩卖行为猖獗。
其毒品主要成份为海洛因。
有一大批人员从事着为华阴毒贩及潼关毒贩之间毒品的中介工作,从中提成赚取高额介绍费。
3、毒品犯罪成员有向青年及女性蔓延的趋势从华阴市院2011年至2014年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中所涉及的年青人及女性犯罪嫌疑人来看,毒品犯罪分子有发展年青人参与毒品犯罪和女性吸毒人员为筹集毒资,而甘愿沦为贩毒分子牟利工具的趋势。
他们相对缺乏识别能力,一旦被引诱吸毒成瘾后,又无固定经济来源,所以为了无偿从毒贩手中获得毒品免费吸食,心甘情愿的为毒贩零包贩卖毒品给吸毒人员。
4、毒品犯罪家族犯罪明显增多受毒品贩卖的高额利润的诱惑,毒品违法犯罪呈现出“家族化”的趋势,犯罪分子以家族成员为主,以年轻人居多,既有夫妻搭档,也有兄弟配合,还有叔侄结伙,且“运、贩、吸”一条龙。
如:2011年受理的武某等人贩卖运输毒品一案中,武某与高某便是夫妻搭档。
丈夫武某去潼关专门购买毒品,交给妻子经营管理并买卖,妻子高某为其筹集毒资,将卖回来的毒品分成若干包卖给吸毒人员。
于2012年1月武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罚金5000元。
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罚金4000元。
5、毒品犯罪成员多为无业及低学历人员从近几年的毒品犯罪案件看,除少数犯罪人员外,其余毒品犯罪人员均为无业人员。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90%以上,以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员居多。
这些人员无一技之长,又不愿安分工作,整日梦想一夜暴富,不惜铤而走险。
6、犯罪团伙相对固定,且有被打击出狱后,再次沆瀣一气,变本加利的实施毒品犯罪的倾向从近几年以来的毒品犯罪案件看,共同犯罪成为了毒品犯罪的主力。
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大多转变成了结伙作案。
并且存在一人因实施毒品犯罪被打击后,其他贩毒分子仍继续实施毒品犯罪,在被打击的人出狱后,再次沆瀣一气实施毒品犯罪的现象。
从团伙成员人数看,每个团伙少则2人,多则4人以上,其内部人员相对固定,分工明确,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地实施毒品犯罪,既有专门负责联系毒品货源的,又有专门负责分送、回笼毒资的成员,团伙头目不直接与吸毒人员接触,而只是安排手下马仔去送货,负责对手下马仔进行幕后指挥、操纵。
7、以贩养吸成为主要目的大多贩毒人员本身就是“瘾君子”。
他们因吸食毒品花费巨资,家业都因吸毒而耗空,而平时又无正当职业,没有正当收入,因此唯有在吸食毒品过程中通过贩卖部分毒品获取利润,方可保证继续吸食毒品的经济来源。
由于吸毒者直接从事贩毒活动,扩大了贩毒队伍和渠道,使贩毒活动更加猖獗,另外,吸毒人员为了扩大“市场”,赚取更多的毒资,便会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将从未沾染毒品的人和已戒毒成功的人员拉下水。
因此,由以贩养吸产生的社会危害性更加巨大。
8、由毒品犯罪引发的盗窃、抢劫等侵财性犯罪呈日益增长趋势通过对华阴市院自2011年至今受理公安机关提捕的“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案件嫌疑人的统计,由毒品犯罪引发的盗窃、抢劫等侵财性犯罪呈日益增长趋势。
2011年,“两抢一盗”案件犯罪嫌疑人21人,其中吸毒人员为12人;2012年“两抢一盗”案件犯罪嫌疑人24人,吸毒人员18人;2013年“两抢一盗”案件犯罪嫌疑人26人,吸毒人员19人。
二、当前毒品犯罪的成因毒品犯罪社会危害性巨大,虽然对此类犯罪的打击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是毒品犯罪在华阴市仍然频频发生。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毒品犯罪高额利润的驱使巨额的利润空间是毒品犯罪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使得犯罪分子不惜以触犯刑法为代价,铤而走险,走上制贩毒品的犯罪道路。
此外,还有一部分吸毒人员是由于无力支付高昂毒资,通过“以贩养吸”方式来筹集毒资。
2、涉案人员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由于涉案人员多为初中文化水平,文化层次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对自身实施毒品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没有清醒的认识,有的受高额利润的刺激,有的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置法律于不顾,走向毒品犯罪的深渊难以自拔。
3、外来无业人员增加华阴市地处关中东部,毗邻陕豫门户—潼关,交通便利,随着华阴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员流动加剧,外来人员在不断增加,且就业率普遍不高。
在该院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中,外来人员就占有很大比重,无业人员居多。
无业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身无一技之长,又不愿从事脏、累、苦的工作,为了寻求经济来源或满足享乐而走向了毒品犯罪的道路。
4、不良文化的影响亚文化因有别于主流文化而得名,多流行于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阶级和阶层中,特别容易在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低下的“下层阶级社会”的青少年中形成。
据调查,吸毒、贩毒人员中流传“你看哪个穷人吸得起”等观念,还有的把吸食毒品当成一种“赶时髦”,这种特殊的价值取向、生活目标和行为规则直接影响着个人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身份认同。
所谓人以群分,据调查,90%的青少年吸食的第一口毒品来自他最好的朋友,此后便不能自拔。
三、检察机关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机制建设华阴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毒品犯罪案件中,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三大机制:1、建立涉毒案件综合办理机制在具体办理毒品犯罪案件中,该院尝试建立了涉毒案件综合办理机制。
由侦查监督科科长负责对所有涉毒的刑事案件进行综合性把关,将吸毒人员涉嫌的其他刑事案件纳入办理涉毒案件中,搞好吸贩毒人员信息的采集、整理、归纳。
加强了打击涉毒刑事犯罪的力度,解决了侦查监督科历年来立案监督、追捕工作难的窘况,加强了对公安机关办理毒品案件的侦查引导。
该科2013年办理贩卖毒品案件9件11人,除了一件一人因事实证据确实无法到位,另外根据我们采集的资料信息,立案监督贩卖毒品案件2件3人,追捕贩卖毒品人员2人;立案监督吸毒人员盗窃犯罪案件1件2人,追捕吸毒人员盗窃犯罪人员2人。
通过从严从重打击,有效地维护了本市的社会稳定和市区经济的发展,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提高了检察机关执法的公信力。
2、建立涉毒案件综合档案,实行信息综合管理分析机制该院在工作中发现,吸贩毒人员经常聚集在一起成为比较固定的团体,打击一个往往就能牵出一串。
但无论是市公安局还是市检察院、法院,由于分工和人员异动的原因,尚无人给这一特殊群体建立一个综合性档案,进行综合性管理。
所以造成在办案实践中,往往是就事论事,就案论案,虽然在办案过程中,有些吸贩毒人员的名字经常出现,但还是被忽略,使得有些吸贩毒人员侥幸逃过了打击而逍遥法外。
针对这一情况,该院设计了《涉毒案件信息综合采集表》,要求办案人员将办案过程中所了解的吸贩毒人员的信息及时进行采集、归纳,然后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2013年7月份,该院侦监科在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时,贩毒人员杨某进入了办案人员的视线,有多名吸毒人员证实其长期进行贩卖毒品犯罪活动。
办案人员及时与公安禁毒部门、相关公安派出所联系,但犯罪嫌疑人过于狡猾,一直以来均不能抓住能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充分证据。
该院将采集的材料与公安机关办案人员沟通,要求对其进行立案侦查。
最终其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3、对毒品案件实行公检法等业务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的配合、协调,形成强劲的打击合力,是该院开展禁毒工作的又一“法宝”。
一方面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搞好引导侦查。
公安机关因体制原因,片面强调打击指标,各办案部门各自为政,加上人员、经费等实际困难,造成在办案过程中,就案论案,未对所办理案件中所反映出来的涉毒问题进行综合性考虑,进而深入挖掘。
对此,该院今年加大了对公安机关办案的介入引导侦查力度。
另一方面及时与本院公诉部门、法院刑事审判庭接洽,时刻关注案件的进展情况,与公诉部门、法院的同志就案件的事实与证据进行沟通,使得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得以顺利起诉、判决,形成了对吸贩毒犯罪行为打击的强劲合力。
总之,打击和预防毒品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不仅需要公检法部门共同联手加大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杜绝毒品犯罪,政府职能部门也应注重对娱乐休闲设施的投入,开展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提高民众的法律素养,在全社会形成禁毒反毒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