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踯躅.(chú)颠踬.(zhì)蜷.缩(juǎn)风驰电掣.(chè)B.麦秸. (jiē) 晌.午(xiǎng)皱襞. (bì) 大腹便.便(pián)C.温驯.(shùn)戏谑.(xuè)摩挲.(suō)战战兢.兢(jīng)D.搽.香水(chá)看.管(kàn)撇.下(piě)阒.无一人(j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延荡恣肆修茸卷帙浩繁B.勋绶情愫馥郁神采熠熠C.忧悒拾掇拖拽纡尊降贵D.砭骨欠收缅怀乌烟瘴气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又把它扔在那里……②一切都那么洁白,那么安静,在宏大天地的梦幻之中。
③她像一头无言的牲畜,怀着的恐惧心理,紧紧尾随着父母。
④我把自己也设想成一个怪物:睁着铜铃大眼盯着它,伸出带爪的十指拨弄他,但是。
A.簇拥沉醉无可名状无济于事 B.簇拥沉浸无可名状无济于事C.蜂拥沉醉莫名其妙于事无补 D.蜂拥沉浸莫名其妙于事无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希望能静静地、安稳地、井井有条....地思考,没有谁来打扰,一点也用不着从椅子里站起来。
B.你对我们只是个举足轻重....的、有害的人!你领导我们,把我们弄得精疲力尽了,因此你就该死!C.课文选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残酷的战争把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D.妈妈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个具有决定意义和充满危险的动作,即使是一个受过杜罗塞尔的《海上御炮术》里面记载的种种技术训练的人,也不会做得更合适、更准确。
B.素芭尽管对它们施以的友情并不是一样的,但它们对素芭都相当亲热,都十分依恋。
C.在价值多元的年代里,是非对错都有各自一定的合理性,人们对事物是否抱有宽容的态度,使小说主题越来越不追求恒定的价值标准,显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D.伯尔的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反对法西斯主义、反对军国主义的进步倾向,被人称为德国新生一代的作家。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
在《炮兽》“人兽大战”的场景中,就充满种种对照:血肉之躯和钢铁猛兽,理性和野性,智慧和野蛮,灵巧和粗暴,还有斗勇和智取,以及动与静。
B.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的“我”,带有冷静的旁观者色彩,更多的是在“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没有过多的主观感受与心理描写,一切景物象征意义,一切情节的内涵全部蕴含在客观的叙述中,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叙事风格。
C.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而泰戈尔则是印度杰出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和托尔斯泰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D.《牲畜林》的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具影响的作家之一。
他擅长用童话的方式来写小说。
除了写小说,他还像德国的格林兄弟一样,收集、编写民间故事。
他用两年的辛勤劳动,编写了一部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媲美的《意大利童话》。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适度的情感会使小说充满人性的温情,而过度的情感则会令读者反感。
即使悲惨的故事并不是非得带着悲惨去写,适当地节制情感,更能打动人。
B.我们谈起作家的某部作品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可见人物对于小说而言是很重要的,不管什么小说都要塑造典型人物。
C.细节也是情节,是情节的一个小部分,它从属于情节,为情节服务,它虽然细小,却有极强的表现力,对整个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D.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叙事而非说理,但小说中也有“理”可寻,这种“理”蕴涵在事实之中,并不特别彰显出来。
与哲学相反,小说更在意主题的模糊多义、充满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8.给下列语句排序,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①事实是针对客观而言的,真实则是就主观而言的。
②《沙之书》证明了这个道理。
③事实与真实的含义有很大的不同。
④“事实并不等于真实”这句话也可反过来表述:真实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事实。
⑤如果把事实比作一些原料的话,那么真实便是对于这些原料的加工制作,它包含了一个组织、升华的再创造过程。
9.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文中横线处各补充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得体。
(4分)10.下面是从《沙之书》中节选的一句话,请模仿句子形式,再写一句话,注意揭示一定哲理。
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的地点是树林。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清兵卫与葫芦》的片段完成10—15题。
(20分)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
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
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
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
”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
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
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
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
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
清兵卫又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
校役拿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的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往校役一推:“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五块钱可不卖。
”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象平白无故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高兴。
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
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11.请找出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 (3分)A. 他“急匆匆跑回家”拿钱,“心中发着跳”“一会儿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这些动作、神情表现出清兵卫看到葫芦激动万分,急切地想得到,唯恐失去的心理。
B. 清兵卫买了葫芦以后,对这个葫芦痴迷到上课也不离手的程度,这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也暗示了清兵卫独到的审美力。
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清兵卫上课不守纪律。
C. 老婆婆一毛钱就便宜的卖掉了古董葫芦不是因为她所说的清兵卫是“小哥儿”,而是她不懂葫芦的珍贵。
D. 在遭受了父亲的呵斥后,“清兵卫沉默了”,可以看出他有坚持己见、不愿屈服的个性,表明他已不怕长辈们的粗暴干涉。
12.父亲听了教员的话后“立刻”抓住清兵卫,还使劲“揍”了一顿,并且还让清兵卫“滚蛋”,最后把葫芦“一个一个”地砸碎。
请说说这些动作、语言描写的作用。
(4分)13.参考下列解释,简要说说教员的象征意义以及他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云佑卫门:一个表演歌颂武士道的演员新地:花街柳巷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的课程,后来发展到主要向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思想14.情节发展到清兵卫葫芦悉数被砸时,故事似乎已经讲述完毕了,可是作者又接着交代了这只古董葫芦的归宿。
这对于情节发展和小说主题的揭示有什么样的作用。
(6分)15.小说结尾处清兵卫又有了新的爱好——绘画,而父亲“又开始嘀咕了”。
这个情节的作用是什么?(3分)(二)阅读下面《牲畜林》的片段完成16—20题。
(18分)德国人心惊胆颤地打量着这浓密的树林,琢磨着如何才能走出去。
忽听杨梅果树丛中一阵响动,跑出一头漂亮的粉红色小猪。
在他的家乡,从未见过猪在树林子里跑来跑去。
他松开牵牛的绳子,就去追赶那头猪。
“花大姐”一旦得到了自由,就一头钻进树林跑了,这里有它许多朋友。
对朱阿来说,这正是开枪的好机会。
德国人手忙脚乱地在抓猪,想要紧紧地抱住它,但猪还是挣脱了。
就在朱阿站在那里准备抠动扳机时,附近出现了两个小孩,一男一女,头戴毛线帽,足登长统靴。
他们脸上挂着泪珠说:“朱阿,请你瞄准点。
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朱阿手中的猎枪又跳起了塔兰泰拉舞。
他的心肠太软了,激动得太厉害了。
这倒不是因为他要杀死那个德国鬼子,而是为那两个可怜孩子的猪担心。
,德国鬼子怀里抱着那头吱吱乱叫、拼命挣扎的猪东撞西撞。
突然,伴着猪的叫声,“咩——”的一声,从山洞里跑出一只小羊。
德国人放下猪,又去抓羊。
他抓住那声嘶力竭叫唤着的羊的一条腿,像牧人那样把羊扛在肩上,向前走去。
朱阿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心想,“这一下你可跑不了了,机会来了。
”正要抠动扳机,突然有一只手托起了他的枪。
原来是个白胡子的老牧羊人。
他合掌向朱阿祈求说:“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只打死他,千万别打死我的羊。
你瞄准点。
”朱阿简直给搞糊涂了,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
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小鸡栖息在树上,豚鼠从树洞向外伸头探脑。
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
看,松树枝上站着一只开屏的火鸡。
他连忙伸手去抓,但火鸡轻轻一跳,跳到更高一层的枝上,尾羽依然展开着。
德国兵放开了山羊,开始爬树。
他每向上爬一层,那只下巴垂肉鲜红的火鸡,就跳到更上一层的树枝上,挺着胸脯,一直保持着开屏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