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

中学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7古诗词阅读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作者简介】刘长卿(约726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擅长五言诗,自称“五言长城”。

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语文教材。

【诗歌鉴赏】前两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灵澈上人的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声,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上人归山。

后两句描写灵澈山人辞别归去的情景。

灵澈上人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走越远。

“青山”呼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上人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往往黯然忧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2分)示例:暮色苍苍的竹林寺,晚钟阵阵,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灵澈上人头戴斗笠,渐行渐远。

2.“杳杳钟声晚”中的“晚”字有什么作用?(2分)“晚”字点明时已黄昏,这时的钟声仿佛在催促灵澈上人归山,渲染了诗人送别时的怅惘之情。

文言文阅读贫俭子犹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

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

然则俭不可乎:各不可耳。

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郑余庆素吝。

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

众皆怪之。

侵晨赴之。

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蒸烂去毛,莫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

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

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检率。

镇河东日,尝有台使至, 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春囊造成,用力不少。

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大惭。

(选自《古今谭概》,有删改)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

③舂(chōng)用杵去谷发壳或捣碎。

④爨(cuàn):生火做饭。

【作者简介】《古今谭概》又名《古今笑史》、《古今笑》、《谈概》,是由明朝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写的笔记小说。

内容大多是历代的典故,如著名的“州官放火”。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

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

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参考译文】子犹说: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节俭,是人的天性。

因为贫穷而不得不节俭,而节俭不一定是因为贫穷,所以说是“人的天性”。

既然这样节俭是不是需要推行?回答说:吝啬是不可取的。

节俭到吝啬的地步,那么即使堆金积玉,和乞丐有什么区别呢?郑余庆向来吝啬。

有一天,(他)忽然请几个亲朋好友吃饭。

大家都觉得奇怪。

(大家)都在早晨就去赴宴。

等到太阳很高了,郑余庆才出来,招呼仆人说:“吩咐厨师(把吃的东西)蒸得烂一些,要除去毛,不要把颈项折断!”大家相互交换眼色,以为一定是清蒸鹅、鸭一类的菜。

又过了很久,(菜)用盘子端了出来,酱和醋也都很香、很新鲜。

只见每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饭,一枚蒸葫芦,大家都暗笑勉强吃了下去。

王罴为人节俭直率。

(他)镇守河东的时候,曾有台使到来,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

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生火,费力不少。

你有选择地吃,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

使者大惊,十分惭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会:适逢B.众皆怪.之怪:觉得……奇怪C.皆匿.笑强进匿:偷偷地D.乃裂去薄饼缘.缘:边缘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在这里是“会合,聚集”的意思)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节俭到吝啬的地步,那么即使堆金积玉,和乞丐有什么区别呢?(2)尔之择选,当是未饥!你有选择地吃,恐怕是不饿!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B.郑余庆让侍从叮嘱厨子“蒸烂去毛,莫拗折项”,大家以为他要请吃蒸鹅、蒸鸭之类。

C.王罴对使者浪费粮食的做法甚为不满,命令侍从撤去食物。

由此可见他节俭直率的特点。

D.作者认为,节俭是一种品性,与生活贫穷毫无关系。

他提倡节俭,但是反对过于吝啬。

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与生活贫穷毫无关系”不恰当。

原文中“贫不得不俭”的意思是“因为贫穷而不得不节俭”就指出节俭与生活贫穷有很大关系)现代文阅读(一)最甜的桑葚徐方圆①每年初夏,我都会买桑葚,却从没买到过那年吃过的那么甜的桑葚。

②那年我们12岁。

那天课间,班上的活宝大喷聊起他在外婆村上摘桑葚,讲得唾沫横飞。

璎珞问大喷:“兄弟,你外婆家住哪儿?”“桐棉地,离这里十二里地,出了校门向北直走,马路牙子上就能看到桑田,没摘。

”大喷忙不迭地说。

接下来是语文课,上的是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我和璎珞传了一节课的纸条,我们在密谋着一件事:中午去桐棉地摘桑葚。

③中午一放学,我们就飞奔到车棚,推上自行车冲出校门。

门卫大爷问我们:“你们没去食堂吃饭?”没……”话没说完,瓔珞骑单车载着我就飞起来了。

④我们如脱笼之鹄般自由快乐,初夏的风微微带着点热气,空气里氤氲着麦田、艾蒿和各种野花的清香,一路上是变幻的美丽,但我们无暇顾及,我们的小心眼里只想着桐棉地,还有那紫红的桑葚。

⑤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看到了碧绿的桑田,桑田里缀满了大红大紫的桑葚。

我们被眼前从未见过的盛景惊呆了,忽然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我们钻进了高过人头的桑树丛中。

⑥“树上的果子不脏的!可以直接吃!”瓔珞对我挤挤眼睛。

于是我们就在桑树丛里大吃起来,被阳光烈透的桑葚,甘甜无比。

“哎!你说谁最先发现桑葚的?”璎珞一边吃,一边问。

“神农氏呗!我最崇拜他!“”我觉得头有点晕。

”“我也是,不会是要中暑吧!”“还是回去吧!别迟到了!要是让老师知道了,我们准没有好果子吃!”⑦从桑田出来,我们顿时觉得热了。

璎珞骑车载我,依然是一路狂奔。

终于赶在预备铃响起时坐到了座位。

刚想拿点桑葚和同桌分享,却听到大喷说:“老师来了!”我一紧张,将一把桑葚全塞进嘴里了。

可这时老师偏偏问我一个问题,我的非正常吞咽动作出卖了我,我只好交代了摘桑葚的事,只是隐去同伙。

于是我被勒令抄写十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璎珞免于一劫,下课居然在我边上朗诵她自编的《假如桑葚欺骗了你》,但刚念了两句,就脸色大变,然后她就被送去医院了——急性肠胃炎。

病愈后,她也被罚抄了十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⑧“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瓔珞说,那年的桑葚是她吃过的最甜的桑葚,是的,那也是我吃过的最甜的桑葚。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6.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3分)文章叙述了多年前一次离校吃桑葚的故事,抒发了对童年无限的怀念之情。

7.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照应文题,引出下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8.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我们如脱笼之鹄般自由快乐,初夏的风微微带着点热气,空气里氤氲着麦田、艾蒿和各种野花的清香,一路上是变幻的美丽。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我们”离开学校去桑园的快乐心情;从触觉、嗅觉、视觉等感觉角度进行描写,表现了“我们”去桑园的那份美好心情。

9.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被阳光照透的桑葚,甘甜.无比。

指普通的桑葚的甜味。

(2)是的,那也是我吃过的最甜.的桑葚指那份吃桑葚的最甜美的回忆。

10.对文章结尾,“我”与璎珞都被罚抄十遍诗文的事,你如何看待?(4分)示例一:我支持老师的做法,毕竟私自离校是种不安全的行为,应该为轻率的行为付出代价。

示例二:我不支持老师的做法,犯了错,批评教育就足够了,不用再罚抄诗文。

(二)这颗彗星没“尾巴”思飞①彗星最明显的特征是拖着一条光亮的大“尾巴”,因而民间将其称为“扫帚星”。

可是,最近天文学家报告说,他们在太阳系内发现了一个轨道与彗星类似但没有彗尾的天体,其独特性质可能会为揭开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奥秘提供线索。

②天文观测表明,彗星也是太阳系家庭的一类成员。

它们主要由冰和其他冰冻物质组成,多形成于太阳系边缘的寒冷地带。

当彗星沿着自己的运行轨道接近太阳时,构成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蒸发,并反射太阳光,即分为中央密实而明亮的彗核、雾状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三个组成部分。

由于带有长尾,又较少见,彗星一旦出现就甚为引人注目。

③由于彗星是太阳系最原始的天体,在太阳系诞生46亿年来,它几乎始终保持着形成初期的状况,同时还可能携带孕育生命的种子,因此引起了人类对其探测的重视。

鉴于地面观测距离较远,难以认识彗星的真实面目,故而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后,就用航天器对其进行研究。

④实际上,并非所有彗星都环绕太阳运转,有些只是太阳身旁的临时来客。

凡是绕日运行的彗星,均被称为“周期彗星”。

它们的轨道都是很扁的椭圆,人们可以提前算出其到达远日点和近日点的时间,为发射航天器进行探测提供了依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已用航天器对多颗各具特色的彗星进行了探测有的直接撞击或登陆彗核进行研究,还有的在穿行彗发时收集了约100万颗彗星尘埃微粒样品送往地球。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样品和探测数据资料,知晓了彗核内部含有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物质,彗星成分中包合有机分子,加深了对太阳系起源的认识。

⑤这颗人类首次发现的无尾彗星代号“C/2014S3”。

在2014年发现它时,持续观测发现它的轨道与彗星类似,但许多其他特征与大多数彗星不同,最明显的就是没有彗尾。

天文学家称其为Manx(马恩岛猫)天体,Manx是一种无尾猫的名字。

科学家分析显示,这个天体的主要成分为岩石,水分含量只有常见彗星的十万到百万分之一,和常见的彗星不同,升温后也难以挥发物质,这可能就是它没有像一般彗星那样出现彗尾的原因。

此外,它绕日运行一周需要860年,目前已经飞过了近日点,这个位置大概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两倍,正飞向太阳系外缘的奥尔特云区城。

⑥无尾彗星的发现,不仅给彗星家庭添加了一种类型,而且引起了专家们对其起源的探讨。

天文学家认为,这个天体是在地球诞生时期形成的,很可能就是原始地球的一部分,然后像打弹弓一样被原始地球弹射到了太阳系外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