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第四章第一节

《思修》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
正如我们现在的很多人一样,都知道 这是不道德的,不应该做的,但是为 什么不能做这个深层的原因大家都不 甚了解,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 以然。所以今天,我们必须先来了解 一下道德起源和历史发展。
第四章
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 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 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 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 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 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第四章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主要体现在: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 决定的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 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 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第四章
•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 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 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 道德的变化。
第四章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 客观条件都统一于人的生 产实践:劳动创造了人和 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 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 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 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 动力,也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体统一的 重要条件。
第四章
道德的产生和发 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 史过程,一开始表现为 各种风俗、习惯、禁忌, 到后来逐渐获得了自己 的独立表现形式,并获 得了发挥自身功能和作 用的途径。
第四章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如何产生 的?
第四章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
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 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 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 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第四章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起源
(二)本质
道德
道德的起源的“另类”解释
第四章 •
[趣谈]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 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 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 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一只猴子想 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 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 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 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 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它四只猴子 打了一顿。
第四章

在幼儿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1987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 人问其中的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里学到您 所认为的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回答: “是在幼儿园里。”“在幼儿园里学到什 么?”“我在幼儿园里学到:要乐于同别人分享 你的一切东西;要公平正直、光明正大地与别人 争;永远不要打人;把你找到的东西放回原处; 你弄乱的一切要由你来负责整理得井井有条;不 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你伤害别人的时候要 道歉;要知害羞,要有廉耻之心;在踏入社会的 时候,有随时注意交通安全;要相互团结,彼此 互助。 思考:上述故事对我们有何启发?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 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 能力。
第四章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 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 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 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 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 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 和调节功能。
第四章
道德的主要功能
认识功能
调节功能 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辩护功能
第四章 3.人类道德的进步性表现
第一,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越来越 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 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四章
第二.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 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 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 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 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 要尺度。
第四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
思考:偷车人为什么脸红?
第四章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 1.影响经济基础的 形成、巩固和发 展。 • 2.道德是影响社会 生产力发展的一 种重要的精神力 量。 • 3.道德对其他社会 意识形态的存在 和发展有着重大 的影响。
第四章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 4.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 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 稳定。 •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 神境界、促进人的自 我完善、推动人的全 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 6.在阶级社会中,道 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 工具。
第四章
为什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 平高,而现在经济发展了 道德反而下降了? 讨 论
第四章
提示
• 今天的道德水平真的降低了吗?
• -------注意道德现象与道德本质的差异
结论
• 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 • 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第四章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一) 道德的主要功能
加强道德修养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一节 继承和弘扬 弘扬 道德及其 中华民族 社会主义 历史发展 优良道德传统 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 基本道德 规范
第四章
课程导入
人生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 而“如何做人”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怎样的 道德品质的人。
假如社会没有 了道德?
本章就从理论到实际阐述我们应如何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四章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1.道德的历史形态:
原始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第四章 2.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 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
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
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 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第四章
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 系的产物。只有 形成了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 相互关系,才会 产生道德。
第四章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 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当人们意识到自 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 物的根本区别,意识 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 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 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 的迫切要求时,道德 才得以产生。
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
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
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
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 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第四章
案例故事:他脸红了
一个年轻人发现自行车丢失,一怒之下偷了别 人的新车,跑回家,却发现装有1000多元钱的钱包 忘在那里,于是又着急骑车跑回去找。 只见一位20正是这个女孩的高尚行为,挽救了一 多岁的女孩正拿着自己的钱包等在 个险些变坏的灵魂。可见,道义的教育 车棚,问了几句,还了钱包,那女孩说“我的车被 威力巨大。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表 人偷了,我身上没带钱,你先借我 2元,我坐车回 明:道义的力量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 去,留个地址,我明天还给你。” 是法律所不能替代的。 偷车人脸一红,用他自己的话说:“真希望天 上响个炸雷,将自己肮脏的灵魂炸个彻底。”他发 誓:今生绝不再做亏心事。
复习提问:
1、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2、什么是人生环境? 3、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4、协调个人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哪 些原则?
第四章
道德箴言录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令 我敬畏: 在我头上的灿烂星空和 在我心中的道德律令。
康德
第四章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章
第四章 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章
• 因为其它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 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 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 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 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 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 才所发生的情形,其它四只猴子打了B一顿。特 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 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慢慢的 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 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 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子们打。这就是 道德的起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