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名优经济林酥梨之乡、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县”。

2007年初,砀山县被列为安徽省第一批扩权试点县,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

京九、京沪铁路,京福、连霍高速、105、206国道擦肩而过,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

东距历史名城徐州80公里,西接古都商丘6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四省通衢”之地。

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

一小时可抵徐州机场,三小时可到郑州机场。

突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砀山县境内。

该风景区由青岛明园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00多亩。

景区楼台亭榭曲径回廊繁花似锦,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各种树艺造型修剪的惟妙惟肖,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田园画卷。

同时,古式花轿、花车、骑马、骑骆驼游园、花船荡水等游玩项目富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突山国家AA级风景区于2008年4月28日揭牌,是砀山首家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的景区。

砀山县园艺场之东,良梨项范围内残存有故黄河河坝,坝头向前凸现,如鳌头探望,西边,是无边的果园,梨花盛开季节,驻足故道大堤远眺,但见漫漫黄河故道上万顷梨园,银妆素裹。

一行行,一排排,高低错落,春风指来,如波翻浪涌。

白的浪花,从脚下铺开,向天边涌动,云嬉雪舞,横无际涯。

有诗赞曰:“昔日黄尘今日花,雪舞云漫无际涯,立马鳌头送目遐,数尽环宇第一家。

”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开发是砀山生态与旅游产业开发的核心重点项目,砀山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旅游业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并已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旅游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

鳌头观海坐落在砀山县黄河故道风景区中心地带,园艺场之东。

依托砀山75万亩连片果园和黄河故道独特的自然景观,景点与“乌龙披雪”、“武陵胜景”、“瑶池烟霞”、“贡梨园”、“梨树王”、百岁“老梨树群”以及万亩精品酥梨生态旅游观光园等自然景观连成一片,形成有机联系的黄河故道文化生态旅游带。

砀山历史悠久,秦设三十六郡,砀居其一。

这里是五代梁王朱温故里,又是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这里有明代大将薛显墓,有留下唐代诗仙李白足迹的宴嬉台,有远近闻名的清真寺,有碧波荡漾的黄河故道。

砀山素有“梨都”之称,以盛产酥梨年产量15亿斤左右,砀山梨销往欧、美、东南亚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名扬海内外。

近百万亩连片果园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堪称世界之最。

在砀山近百万亩果园中,古树奇观砀山有逾百年老树六万余株。

在园艺场侯楼分场一处百亩老梨园,梨树多有百岁高龄,满园古树,肌肤苍黑,铁干嶙峋,乌鳞斑驳,枝桠虬劲,横空逸出。

开花季节,则满树冰肌玉骨,花白如银,缠裹掩映,洒漫天寒香。

梨园中间,被誉为“梨树王”的一株老梨树,华诞已一百八十余岁,占地0.3亩,年产酥梨4000余斤。

因其树形大、树龄老、果实硕大、黄亮美观、皮薄多汁、酥脆爽口、香浓味甜而驰名中外,闻名于世。

龙霄公园位于萧城龙虎路商业步行街中心。

东西两段长510米,宽50米,占地38.25米,原计划新区建成后施工建设为加大创建文明县城的力度,县委、县政府、县文明委决定提前启动,建成标准高、品位高的百花园。

品牌世家:指挥部于一九九八年十月委托县设计室设计。

经过有关专家和县领导反复论证,多次修改,确定建成多功能开放式花园,园内现有六角双层凉亭二座,花架三个,花样彩灯喷泉一座,花坛三十二个,汉白玉动物雕塑六尊,路灯二十盏,道路、设施占地5500平方米,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

工程于1999年月2月开始建设,绿化工程采取招投标方式,包栽保活,管理两年。

现各类花木花草全部栽植结束,计有腊梅、牡丹、红枫、寿星桃、桂花等花木、花草60多种,草坪1.4万平方米,整个工程于六月底完工,工程投资180万元。

现在龙霄园已成为萧城人民休闲、娱乐、纳凉、活动的最佳场所。

同时,绿化、美化龙城,提高城市品位,是萧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萧县梅村生态园,一个以山水著称的生态田园,经过7年的成长之后,不折不扣地成为一道亮丽的绿色生态景区。

在这里,绿色是生态庄园的“棋盘”,林、果、禽、水产以及娱乐、游、住、饮等皆是“棋子”,而“棋谱”就是突出“农”字、固守生态、保持绿色。

孔庙又称圣庙、文庙、学宫,俗称黉学。

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

清顺治《萧县志》对其建筑布局作了如下描述:“中为先师庙,东西两厢。

前为庙门,门外东为名宦、西为乡贤二神祠。

前为泮池,跨以石桥,又前为棂星门,门之前为屏墙,棂星门西为儒学大门,由大门直北,东向为仪门。

先师庙后为明伦堂,堂东为崇德斋,西为广业斋,东北为启圣祠,堂西北敬一箴亭。

”孔庙大殿萧县古时为祭祀孔子的地方,科举时代是县内的最高学府。

因风雨剥蚀,战火焚毁及“0”的破坏,今仅存孔庙大成殿。

198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门寺约建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历经元、明、清各朝,均香火鼎盛。

元至正年间,禅僧静本等爱其地幽深僻,在此开山建寺,因是山东南之谷号天门,遂命寺名曰:“天门寺”。

明宣德四年,知州杨秘重建,更名为“天门禅院”。

又说史料记载,公元425年南朝开国皇帝刘裕之子义隆在天门山兴建寺院,因山坳两侧的山头是簸箕型延伸出去,又像天公的两扇大门,得名天门山,因寺院建于此处故称为天门寺。

今天门寺在萧县东南戴村,是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属于历史遗产、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重点风景区。

现在殿堂20余间,供有缅甸玉佛6尊及各种佛象40余尊颇具规模。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始于1948年11月、12月中旬,歼灭-黄维兵团后,淮海战役总前委全体成员-、-、陈毅、粟裕、谭震林在蔡洼杨台子李春华家后院召开会议,研究渡江作战部署和部队整改方案。

淮海战役旧址会议休息时,五位-在院内合影留念。

在此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军指挥部已迁入该村,到49年元月,淮海战役结束,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共在蔡洼工作28天。

现该村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及总前委会议旧址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室内用具(老式床、桌椅、条几等)保存完好。

-旅游小贴士:地址:位于宿州市萧县境内圣泉寺位于萧县城西北1.5公里的泉山北坡,有房舍30余间,寺依山势,殿庭门廊,颇为壮观。

因寺旁有一泉曰“圣泉”而得名。

品牌世家:圣泉,虽仅一小池,但四季不涸,且泉水甘洌,为矿泉水中的上品,来此取水游乐者络绎不绝。

地址:萧县城西北1.5公里的泉山北坡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萧县城东南30公里处,东靠京沪铁路,西连淮北、南接宿州,北近徐州,距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连霍高速、合徐州高速在景区边缘交汇,外部交通十分快捷、方便。

皇藏峪风景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景区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审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称号,是AAA-风景名胜。

景区内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好完好的落叶阔叶林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总面积20平方公里,山、水、泉、涧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小气候明显,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称。

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汉高祖刘邦称帝前为躲避秦追兵藏身皇藏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剑泉、苏轼祈雪处、闵子祠等,山中瑞云寺为安徽省佛教重点寺院。

森林公园皇藏峪为山东古老丘陵的延伸部分,山脉大致南北走向,最高峰海拔374米,一般为100—300米,相对高度20—30米,山顶平缓,山坡较陡。

黄藏峪原名黄桑峪,因峪内长满黄桑树而得名。

汉高祖刘邦称帝前曾因避秦兵追捕而藏身于此,故改名皇藏峪。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微时常隐芒、砀山间,即此山有皇藏峪,汉高祖避难处”。

皇藏峪为陶墟山系南部的剥蚀低山丘陵,山岩为石灰岩体,有许多天然洞穴及井泉、山石景观)四周峰峦层叠,涧水淙淙。

峪中天然森林三千多亩,有146种树木和六百多种草药。

在平畴千里的淮北大地,有此高峰幽谷,实为难得,乃是徐淮地区游人间往之地。

林探花府座在宿州市杨庄乡林庄,系清代武探花林方标的府第,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方标,字锦堂,力大过人,善施兵器,武艺高强,清嘉庆辛未武科探花,清代名将,历任甘州提标、城守参将、衢州总兵、浙江提督等职。

探花府尚存房屋58间,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其建筑布局、房屋结构、砖雕、木雕、彩绘等装饰都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探花府原有房屋81间,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

府门前空场树立旗杆4根,高11米左右,旗杆座分列大门两侧。

主体建筑四进院落,明三暗五式,主体建筑的西部还有三进侧院建筑。

主体建筑后面原设有花园和养鱼池,花园左侧有练武场,陈设有各式武器,可供参观。

-安徽宿州市涉故台位于宿州市墉桥区西寺坡镇涉故台村,这里古代是一片沼泽地,故名“大泽乡”。

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c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即发端于此。

涉故台呈覆斗形,北高4.6米,南高3.2米,东西长67.6米,南北宽65.5米,面积4427.8平方米,台周围绿树掩映,环境优雅。

台上有古柏数株,台东沿尚存一口古井,深20余米,曰:“龙眼井”,为寺庙遗存。

台上存有明万历、清道光、清光绪、民国29年四块碑记。

周围还有篝火狐鸣处,鱼腹丹书湾及七十二连营等景点。

涉故台风光台南70米中轴线上矗立一座陈胜、吴广起义大型浮雕像,雕像通高9米,宽6.2米,厚1.7米,总重120吨,雕像外形为火炬形,象征陈胜、吴广点燃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陈胜右手持剑指向蕲县,左手振臂呼唤起义军,吴广怒目举棒,首冲在前。

此稿样在1984年全国城市雕塑评比会上获得铜牌奖。

台周围还有篝火狐鸣处,鱼腹丹书湾及七十二连营等景点,《史记、陈涉世家》载有相关故事。

台东南建有陈胜、吴广起义纪念馆“鸿鹄苑”,仿古建筑,总面积2475平方米。

集碑廊、文物陈列于一处,内有名家碑刻数十方,并陈列全国知名书画家馈赠书画近五百件。

涉故台作为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祥地,是中国农民战争和农民革命的源头,是历史的载体和见证,是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

闵子骞祠及墓座落在曹村镇闵祠村。

三面环山,泉水涌流,环境幽雅。

紧傍206国道,交通便利。

是我市重点名胜古迹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与颜渊齐名。

闵子以孝名天下,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

宋朝皇帝褒闵子为“畿圣”,历代皇帝赐匾封公,文人墨客赋诗题记,其懿行美德千古传为佳话。

盘龙山,俗称老山,位于县城东北30华里。

环山之石,盘伏如龙,故名。

山上曾建玉皇庙,前后两进,有王母殿、灵官殿、弥陀殿、地藏王殿。

山南有百子堂,三官殿。

民国37年(1948),全部建筑毁于炮火。

今盘龙上处处是断瓦残碑,礁鳞状山石尚存。

西南山腰有古银杏一棵,粗需两人合围,30里外清晰可见,现已被山民还愿焚香烧死,旁植小银杏一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