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理生化试题材料

植物生理生化试题材料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习题一、名词解释:1、标准曲线:用标准溶液制成的曲线。

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在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下,? 逐一测定吸光度,然后用坐标纸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若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符合光的吸收定律, 必然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即标准曲线2、斐林(Folin )-酚试剂法:也称lowry 法,它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是双缩脲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可利用其在650nm 波长下的特定吸收进行比色测定。

3、茚三酮显色法: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紫色的二酮茚-二酮茚胺。

其吸收峰在570nm,而且在一不定期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4、氮素代谢:氮素及含氮的活体物质的同化异化和排泄,总称为氮素代谢5、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

6、真空渗入:指将叶片打孔放入注射器中,加水浸没,排出空气后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同时把活塞向外抽拉,即可造成减压而排出组织中的空气,轻放活塞,水液即进入组织的方法。

7、离心技术:是根据物质颗粒在一个离心场中的沉降行为而发展起来的。

它是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分子大分子物质必备的手段之一,也是测定某些纯品物质的部分性质的一种方法。

8、电泳: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 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颗粒,这种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9、同工酶:凡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结构和带电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10、迁移率: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

1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凝胶,是以丙烯酰胺为单位,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成的,经干燥粉碎或加工成形制成粒状,控制交联剂的用量可制成各种型号的凝胶12、浓缩胶13、分离胶14、酶活力、比活力: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15、种子生活力: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

16、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

17、呼吸速率:单位时间鲜重或干重植物组织或原生质释放的C02或吸收02的量来表示18、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02或放出02的量。

19、无土培养:不用土壤,用溶液培养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和沙培等。

2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普遍存在动,植物体内,是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的酶。

21、硝酸还原还原酶: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

22、诱导酶: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诱导生成的酶。

如硝酸还原酶可为N0 3-所诱导生成。

23、活性氧:较02的化学性质更为活泼的02的代谢产物或由其衍生的含氧物质,包括.02-、.0H 、H202 等24、生物自由基:泛指通过生物体自身代谢产生的一些不稳定的、带有多余电子的、化学活性很高的基团或分子。

二、填空:1、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时,绘制标准曲线是标准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以_吸光值为纵坐标。

2、常用的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考马斯亮蓝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3、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植物组织氨基酸含量时,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氨,氨__与茚三酮和还原性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的二酮茚胺。

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_正比_,可通过测定570 nm处的光密度,求出氨基酸的含量。

4、用滴定法测V含量时,若样品本身带有颜色,则需先将样品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

5、测定淀粉酶活性时,3,5 —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 )的作用是__与还原糖显色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和终止酶活性。

6、在测定淀粉酶的活性时:a—淀粉酶不耐__酸__,3—淀粉酶不耐_________ 热—。

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同工酶实验中,电泳存在三大效应,分别是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8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方法有—活体法和离体法。

9、用活体法测定硝酸还原酶的材料,取样前叶子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光合作用,以积累光合产物,产生更多NADH 加速硝酸盐的还原。

10、植物呼吸速率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红外线法CO2气体分析法和改良半叶法等。

11、叶绿素吸收光谱有红光和蓝紫光区两个最强吸收区。

12、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蓝紫光区,它不仅可以吸收传递光能,还具有保护叶绿素_的作用。

13、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暗红色。

14、缺N和缺Fe都能引起缺绿病,二者区别在于缺氮老叶发病,缺铁嫩叶发病。

15、水培时要选用黑色容器装营养,这是为了防止藻类滋生。

16、常用_水溶液培养法法确定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17、缺钙症首先会表现于植物的—嫩_______ 叶上。

18、缺乏必需元素镁、氮、钾等,均可引起植物产生缺绿病。

19、植物光合速率测定方法有—该良半叶法和―CO2气体分析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三、选择:1、某蛋白质pl为7.5,在pH6.0的缓冲液中进行自由界面电泳,其泳动方向为()A、向负极移动B、向正极移动C、不运动D、同时向正极和负极移动2、进行酶活力测定时:(A )A、底物浓度必须极大于酶浓度B、酶浓度必须极大于底物浓度,D、酶能提高反应的平衡点C、与底物浓度无关3、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

它们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吸收高峰在(D )波长处A、260nmB、650nmC、540nmD、280nm4、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用(B )波长比色,测定光密度值。

A、260nmB、650nmC、540nmD、280nm5、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一般电泳的分辨率高,是因为具有下列哪种效应?(ABC )A、浓缩效应B、电荷效应C、分子筛效应D、粘度效应6•硝酸还原酶与亚硝酸还原酶(D )A.都是诱导酶B.硝酸还原酶不是诱导酶,而亚硝酸还原酶是C.都不是诱导酶D.硝酸还原酶是诱导酶,而亚硝酸还原酶不是7、酶的分离提纯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是( C )。

A、需在低温下进行,一般在0〜5 C之间B、酶制剂制成干粉后可保存于4C冰箱中C、需经常使用巯基乙醇以防止酶蛋白二硫键发生还原D、提纯时间尽量短8在提取叶绿素时,研磨叶片时加入少许CaC03,其目的是(D )A.使研磨更充分B.加速叶绿素溶解C.使叶绿素a、b分离D.保护叶绿素10、一般而言,正常植物叶片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 B )A.2:1B.3:1C.1 :2D.1:311、测定叶绿素总量时,分光光度计选用的波长是(B 错)应(D 652nm)A.663nmB.645nmC.430nmD.652nm12、叶绿素卟啉环的中心原子是(C )A. CuB. FeC. MgD. Mn13、植物的幼嫩部分,亏缺下列哪种元素时,缺素症首先表现出来。

( B )A. KB. CaC. PD. N14、下列元素中,属于必需的大量元素有( B )A、铁B、氮C、硼D、锌15、高等植物的老叶由于缺少某一种元素而发病,下面元素属于这一类的有( A )A、氮B、钙C、铁16、呼吸作用的底物为(A )。

A、有机物和O2B、CO2 和H2OC、有机物和CO217、光合作用的底物为(B)。

A、有机物和O2B、CO2 和H2OC、有机物和CO218、在95%提取液中,叶绿素a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为(D)。

A、470 nmB、649 nmC、656 nmD、665 nm19、小蓝子法测定呼吸强度生成的白色沉淀是(A )A、BaCO3B、Ba(COO)2C、Ba(OH)2D、CaCO320、TTC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试验中,活种子的现象为(A )。

A、种胚全部染成红色B、种胚全部未染色C、种胚全部染成黑色D、种胚非关键部位染色,而胚根和胚芽的尖端都不染色21、小篮子法测定呼吸强度中,若在滴定时,外界CO2进入呼吸测定装置内,会使测得的结果(A )。

A、偏大B、偏小C、不变D、不一定三、简答题1、怎样提高样品测定的准确性答:①正确采集代表性样品②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③减少测定误差④正确记录和处理测定数据。

2、植物材料的取样有哪些方法?答:①原始样品的取样法:随机取样、对角线取样。

②平均样品的采样法:混合取样法、按比例取样法。

3、简述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答:①检查721A型分光光度计的旋钮和开关,使其回复零点。

②按要求接通电源,按下“ T键”,打开暗盒盖和电源开关,指示灯亮。

预热20分钟。

③调节波长旋钮至所需波长。

④取比色皿分别盛装B、S、U液,置入检测室(比色皿先用蒸馏水洗后,再用比色液润洗才能装比色液)。

B液对准光路。

⑤调节面板“零位细调”,使指示为00.0,即透射比“ T”的零点,同时“一”号闪跃。

⑥合下检测室盖•调节“光量粗、细调”电位器,使指示为100.0,须反复5、6两点操作达到稳定。

⑦按下“ A”键,指示为“ .000'同时“一”闪跃,如果指示读数不是比值时,应调节“消光调零“电位器,使其达到要求。

⑧拉出或推入拉杆,使U、S液分别置于光路读取A值,然后移动拉杆,读B管A值,如为0,则前述A值有效。

⑨在稳定时,重复读数一次,并按下“T”键。

⑩打开检测室盖,取出比色皿,倾去比色液于水槽中,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倒置于表面皿(铺有滤纸)中。

(11)关上电源开关,拔出电源插头,取出比色皿架,检查检测室内是否有液体溅出,并擦净。

检测室内放入硅胶袋,合上盖,套上仪器罩。

4•请介绍3种常用的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答: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双缩脲法、Lowry法(Folin-酚试剂法)、Bradford法(考马斯亮蓝法)、紫外吸收法。

(186-194页)5、简述斐林-酚试剂法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的原理。

(188页)答:Folin-酚试剂法也称Lowry法,斐林(Folin)—酚试剂法结合了双缩豚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其中包括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试剂作用生成紫红色的蛋白质一铜络合物(双缩脲反应);第二步是此络合物以及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的残基使磷钼酸-磷钨酸试剂(Folin试剂)还原,产生磷钼蓝和磷钨蓝的深蓝色混合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颜色深浅与蛋白含量成正相关。

因此,可利用其在650nm波长下的特定吸收进行比色测定。

6、植物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中,斐林-酚试剂法、考马斯亮蓝法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答:①斐林—酚试剂法其优点是:由于加入了Foli n-酚试剂后使蛋白质肽键显色效果增强,从而减少了因蛋白质种类引起的偏差。

其灵敏度比双缩豚法高100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