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经济变革的前景分析宫玉涛2012-9-13 15:55:44 来源:《东北亚学刊》(津)2004年04期作者简介:宫玉涛,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102600)内容提要:金正日推行的经济变革是当今世界各国注目的焦点,变革的成败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朝鲜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从而影响到一系列朝鲜问题的解决。
对金正日推行的经济变革的前景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当前朝鲜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金正日经济变革前景金正日时代推行的经济变革有其先天的缺陷。
就目前来看,变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朝鲜体制的特殊性,使人们对它的任何举动都充满着一种不信任,不敢以正常的眼光衡量朝鲜自上而下推行的经济变革,事实上朝鲜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也的确使人们大大降低了对它的期望值。
但也不可否认,朝鲜这次经济变革也有着不同以往的不少有利条件,如果朝鲜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金正日的这次经济变革就非常有可能得到深化。
不论这次变革成功与否,对朝鲜人民来说,这都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拉开了朝鲜进行正式的、全方位的变革的序幕,拉开了朝鲜融入世界的序幕。
(一)经济变革有利因素分析1.朝鲜占有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
朝鲜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三面环海。
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北枕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邻,东北与俄罗斯相接。
东北端有不冻港罗津港,西海岸的南浦港是朝鲜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国内有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地理条件较优越。
日本、韩国的资金和技术,中国的援助,俄罗斯的资源,可以迅速、便捷地到达朝鲜。
朝鲜早在20世纪 80年代就把北部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长期以来积累了一定的对外开放的经验以及必备的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体制,同时也有一定水平的基础设施。
2.良好的教育将成为朝鲜经济变革的重要推进剂。
世界近现代史证明,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不断发展、飞跃的重要条件。
朝鲜良好的基础教育和相对发达的高等教育将是促使金正日的经济变革不断深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初期就重视教育的发展,即使是在国家经济困难的境况下,也不遗余力地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
1956 年,朝鲜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制,1958年实施中等义务教育制,1967年实行九年制技术义务教育制,1975年开始实行十一年义务教育制,并建立了专科学校、工人大学、函授、夜校教育网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干部和劳动者正规学习系统。
金日成曾说朝鲜已经成为“教育之国”,这一点在今天看来也不为过。
朝鲜对知识分子很重视,这一点我们从朝鲜劳动党的党旗上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
朝鲜劳动党党旗的党徽是锤子、笔和镰刀,笔在中间。
经过50多年的努力,朝鲜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目前,朝鲜几乎所有的劳动者都具有中学毕业以上的文化水平。
在全国劳动人口中,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分子的人数达到182万,这样的教育水平即使放在世界范围内看也是一流的。
相对发达的教育所带来的成效虽然由于特殊的原因,暂时没有强烈地显示出来,但毫无疑问,这为朝鲜21世纪的经济变革储备了丰富而宝贵的人力资源,将为金正日时代乃至未来朝鲜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3.金正日个人在经济变革中的影响和作用。
在强调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权威政治和主体思想的朝鲜,以前是金日成,现在是金正日,他们是朝鲜的权威人物,能够决定朝鲜的发展。
朝鲜的这次经济变革与金正日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金正日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变革的命运。
金正日个人的经历,目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务实的作风以及金正日本人在这次经济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使我们有理由对朝鲜的经济变革有所期待。
金正日虽然出身于一个“政治世家”,但他又不同于以前的那些“打江山坐江山”的革命前辈,他年轻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学时就读于朝鲜最著名的金日成综合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大学时代,他不仅学习了大量政治方面的知识,而且掌握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接触了很多西方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应该知道经济对政治的巨大影响作用。
后来金正日陆续发表了大量的经济方面的文章,强调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在实际行动中也显示了对经济工作的异常重视。
从思想意识上来说,金正日被国内外很多人称为“新思路的开拓者”,是一个能够随着形势发展而不断开拓新思路、适应新形势的权威领导人。
4.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对金正日经济变革的借鉴作用。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困难的国内经济,以巩固政权为主要目标的朝鲜领导人当然不会无视中国的崛起。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金正日上台后,朝鲜开始客观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理性地宣传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朝鲜明显加强了同中国的一些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的接触和交流。
朝鲜各级领导人出访中国的频率与以往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金正日在2000年后两次访华,参观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随后据一位朝鲜的政府官员透露,金正日在访问中国上海时表示:“以上海特区为模式,朝鲜也要建经济特区。
”(注:参见《金正日指示:“要建上海式的特区”》一文,[韩]《朝鲜日报》2001年1月26日报道。
)而随后朝鲜也的确在经济革新方面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动作,特别是新义州特别行政区的创立被认为是中国上海(一说是香港) 在朝鲜的翻版。
2003年6月,朝鲜将变革的矛头指向了私营部门,宣布扩大私营部门,被朝鲜官方通讯社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被西方媒体看作是仿效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
(注:参见沃德:《北朝鲜将扩大私营部门》,[英]《金融时报》2003年6月 11日报道。
)虽然朝鲜一直否认在模仿中国,但就目前所能看到的材料看,朝鲜领导层确实在密切关注、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方式。
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实施方面也刻意或不刻意的参照中国的路径。
一些外国学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为朝鲜提供三条经验教训:第一,良好的经济结构有助于决定变革战略和变革的成果;第二,宏观的稳定性将决定变革的速度和规模;第三,最重要的是,政策大体上决定变革的进程。
(注:Thomas H.Henriksen and Jongryn Mo:《North Korea after Kim Ll Sung:continuity or change?》,39—40 page,Stanford,Calif: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97.)5.国际社会尤其是中、俄、日、韩等周边国家希望朝鲜变革的强烈愿望,以及表示愿意在某种条件下先提供支持的愿望,也将有利于金正日经济变革的发展、深化。
朝鲜在东北亚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虽然朝鲜的政权被西方视为一种威胁,但对于东北亚国家或者在东北亚有着重要利益的国家来说,维持朝鲜的稳定是目前最好的战略选择,朝鲜的崩溃给他们带来的可能不是收益而是灾难。
中国与朝鲜有着传统的关系,也是冷战后朝鲜的最大援助国和依靠国。
中朝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也发展很快,自朝鲜和中国20世纪50年代签订“易货协定”以来,中国一直是朝鲜对外贸易的稳定对象国。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本成为朝鲜第一大贸易对象国。
1998年朝中贸易额达4.13亿美元,占朝鲜对外贸易总额的28.4%。
进入新千年后,两国贸易关系依然迅速、稳定的增加,2001年朝中贸易达到了6.3亿美元,较200 0年增加了28.6%。
(注:林今淑:《朝鲜经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见表))以朝鲜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从事贸易或者投资为例,他们大多数是中国延边地区的人员。
再以朝鲜对外餐饮业对外投资为例,也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
1998年朝鲜10大贸易对象国及地区(单位:千美元)序号国家或地区朝鲜的出口额朝鲜的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占有率(%)1 中国 57313 355705 413018 28.62 日本 219489 175137 394626 27.43 中国香港 52454 30230 82684 5.74 印度 36673 28999 65672 4.65 俄罗斯 8462 56500 64962 4.56 德国 29638 24370 54008 3.77 新加坡 2323 33899 36222 2.58 孟加拉国 28897 547 29444 2.09 法国 16501 8985 25486 1.810 意大利 1924 19275 21199 1.510大交易国(地区)总额453674 733647 1187321 82.3 朝鲜对外贸易总额559331 882863 1332194 100.0 中国对金正日经济变革的态度不单纯是资金、技术的支持,更是经验的支持。
俄罗斯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始终与朝鲜保持着特殊的关系。
俄罗斯和朝鲜国内目前都存在一批要求加强两国各方面关系的强大势力。
自苏联解体以来,朝俄关系冷淡了相当一段时间,但自普京上台以来,由于俄罗斯急于融入亚洲,希望重新恢复它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朝俄关系再度密切。
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多次表示要加强朝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应该说俄罗斯在朝鲜问题上始终与西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对朝鲜的经济变革和开放持肯定的态度。
处于经济复苏时期的日本同样不希望东北亚发生混乱甚至战争,稳定是日本经济复苏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朝鲜是东北亚稳定的“关键”。
日本担心战争的爆发,自己会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成为朝鲜报复的目标。
就目前而言,没有比督促朝鲜改变其“孤独式的反抗”、杜绝战争更好的办法了。
朝鲜问题的存在对日本始终是个威胁,改变朝鲜封闭的共产党政权一直是日本追求的目标,在强硬手段不现实的情况下,促使朝鲜成为“普通国家”也许是日本最好的选择。
就民族感情来说,韩国人对朝鲜经济变革的支持是绝对的,是任何别的民族无法比拟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朝鲜改革开放,才能给半岛带来和平和民族的统一。
韩国人是绝对不希望朝鲜半岛再次发生战争的,无论结果如何,其中一个结果是永远避免不了的,那就是战争必将给韩国、给朝鲜民族、给整个朝鲜半岛带来重大灾难。
在目前战争手段无法实现统一的情况下,和平方式成为最佳的选择。
韩国人深知,一个开放的朝鲜比一个封闭的朝鲜更能有利于半岛的和平,更有可能实现民族的统一。
因此,20世纪90 年代特别是金大中入主青瓦台后,迅速改变了对朝的敌视态度,转而推行“阳光政策”,希望以此换取朝鲜对韩国的善意。
“阳光政策”的实施,也的确为朝鲜半岛内部交流与合作的扩大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朝鲜民族的凝聚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更令那些主张半岛和平、合作统一的人士高兴的是金大中的继任者卢武铉,已经明确表示要继续推行“阳光政策”。
“阳光政策”在逐渐缓解了南北双方的敌意的同时,韩国政府也放宽了对朝鲜投资和民间援助的限制,并加大了政府对朝鲜的援助,这有利于金正日更好地利用韩国的资金、技术,以更好地推进经济变革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