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哲学院美学考研参考书,专业指导,考研经验,复试录取汇总
专业介绍
专业目录
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学原理》王旭晓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美学导编》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近三年分数线
2018年复试及录取情况
2018年录取情况
专业课复习建议
人大的专业课一门是中西哲学史,一门是自己选的专业的题。
按理来说哲学史应该只考到黑格尔,没想到今年考了海德格尔,幸好四选三,我这种业余选手可以巧妙躲过。
但是这也说明老师的套路你根本就无法揣测,难道你能不满说海德格尔超纲了吗?所以多准备总是没错的。
中哲的题目都是常规题,常规到我之前就自己练习过。
当然可能就是因为今年的题太常规了,大家分数普遍分布在105-115之间。
我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我是从三月份开始准备专业课的,到六月份之前把专业课看过一遍,不过基本没什么印象了。
到暑假开始准备第二遍,这时候我开始自己整理笔记。
整理笔记是对知识结构的一个梳理,也是对自己思维逻辑的一个梳理。
然后9-10月份我过了第三遍,11月份开始进入最后的背诵阶段。
这个过程我状态很差,那时候压力很大,周围的同学都有了出路,纷纷进入实习或者闲逛的阶段,而我必须要每天待在自习室背书,而且专业招的人太少了,我对自己也没多大信心。
当时基本只是出于惯性在机械的背书,常常背着背着就掉眼泪,很感谢那时候陪伴我的家人朋友。
总之到了十二月我还没有完全背下来所有的题目,特别是康德和黑格尔,我一直不太理解。
后来干脆放弃了理解,把重点死记硬背了下来。
很幸运的是西哲和西美考的关于康德的题都是很基本的,我侥幸做了出来。
大家一定不要学我,像这种很难的知识点一定要在暑假和九十月份就要想办法问老师问同学看书查资料弄明白,不说能不能遇上这种题,起码考前心里不慌。
我的经验教训:
1、刚开始就要制定可执行的计划,不要走一步看一步。
只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了你暑假或者九月制定的任务,考上研是顺理成章的。
我建议跨考或者基础不扎实的同学三月份就开始看哲学书同时做笔记。
笔记是很关键的,一定要有好的笔记来帮助记忆、梳理逻辑。
人大622必读参考书目:两本中西哲的蓝皮书,这两本一定要做笔记、看扎实,中哲细节到其中引用的原文(为什么引用、这句古文什么意思、阐发了什么思想),西哲则梳理好逻辑框架。
其他的自己选读。
可以补充看北大版和复旦版。
801这科的复习方法还要具体到你选的学科,现在是9选1,大家不要再误以为是8选2之类的。
2、知识点不是知道就行,而是要理清楚前后逻辑关系。
为什么这位哲学家在这个时代提出这个理论,他是为了回应前人的什么问题,他的思想又对后来的哲学家造成了什么影响。
这是纵向的。
另外横向的则是把这个哲学家自己的思想梳理清楚,他的本体论、方法论等等思想之间的关系。
答题的时候先回答问题,比如回答康德的哥白尼革命是什么,再答他为什么提出,有哪些影响,然后他的思想还有哪些。
这样的回答能告诉阅卷老师,你的基础知识是扎实的,如果再有自己看论文或者看学术书整理的一些创新观点就更好了,当然不强求,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否则就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班门弄斧了。
3、有一个很管用的小tip:十二月临近考试的时候自己拿一张A4纸,把每个哲学家思想的关键词写在纸上。
比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本原、美是和谐…就用很简单的关键词,每个哲学家写一行就可以,中西哲中西美都可以这样整理在一张纸上,然后关上书,就拿着这张纸,看你能不能口头把知识梳理清楚,连成一段通顺的文字。
这样的方法是我本科室友传授我的,她每次期末考试就是用这个方法,非常好用。
感谢前辈经验,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哲学考研学科排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