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讲话(淄博)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2011年10月26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利民今天会议的议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形势,部署我市今年到明年的文化产业工作,提出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工作措施。
刚才,各区县、高新区的同志介绍了各自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对加快发展全市文化产业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这些都非常好。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分析优势,找准突破口,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发展文化产业,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3月24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慧晏到我市有关企业调研陶瓷琉璃产业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我市陶瓷琉璃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意见一是要倍加珍惜陶琉资源,以更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陶瓷琉璃产业这张淄博重要的城市名片打造得更加靓丽。
二是要把陶瓷琉璃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来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创新方式方法,彰显文化创意特色,提高陶瓷琉璃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
三是要遵循“微笑曲线”法则,统筹抓好制造、创新、品牌三个环节,在不断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品牌营销,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是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并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好各类人才的作用。
五是要把发展陶瓷琉璃产业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生态淄博陶风琉韵”精品旅游线路,促进陶瓷琉璃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六是要严格标准,强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行业自律,积极搭建陶琉产品展示平台、营销平台、拍卖平台,进一步提升和释放“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的品牌价值。
作为文化产业的组织协调部门,要以为国家、民族负责的紧迫感、责任感,肩负起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使命。
(一)要充分认清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
文化产业作为低碳产业、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以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绿色环保、发展潜力大,成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倍受青睐。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
在我国的北京、上海、云南、杭州、长沙等一些城市和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般来说,形成支柱产业要具备5点一是产业规模较大,占GDP的5以上,二是发展较快,市场需求高,三是就业涵盖广,四是关联度大,五是节约资源和能源。
我省各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呈现出相互赶超的竞争趋势,据有关材料显示,2009年,青岛市、烟台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75亿元、16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5、4.6;2010年,临沂市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为108亿元,占GDP 的比重为4.5。
2009年、2010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6亿元、12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1、4.37。
从数字上分析,目前我市还处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集团。
但是,形势非常严峻,不容乐观,必须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的步伐。
不发展要落后,发展慢了还是落后,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我市在“关于促进全市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中,提出“从2011年始,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用5年左右的时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当前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看,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还非常艰巨,所以,我们要充分解析自身特点和优势,明确目标责任,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
(二)要充分认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我市具有百年的工业发展史,有比较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是文化资源大市,有齐文化、聊斋文化、鲁商文化、陶琉文化等众多文化资源。
经过多年发展和行业积累,形成了一些产业的比较优势。
2010年,我市实现了天鸿书业民营图书出版发行码洋、长征教育幼儿动漫电子教材销量、卓创信息资讯网站经营、泰宝镭射公司全息防伪产品市场占有量、汇祥电动跑步机销售等“五个全国第一”,民营发行、书刊印刷、电影单院票房收入、文博及工艺美术品销售、工艺美术人才建设“五项全省领先”。
这既是我们取得的成绩,更是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有力条件。
可以说,现代印刷发行、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文博书画、文化用品生产在省内与兄弟市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要鼓励、保护这些行业形成的积极向上、敢超一流的发展势头,还要充分发挥这些行业的技术、人才、产业积累、信息资源优势,引导这些企业挖掘潜力、创新思路、激活资源、优化资本,走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信息、市场和资本融合的路子,把企业和产业做大做强。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近年来,我们创新思路,提出了全市整体发展的大方略,这就是“一园两带三基地十大产业”的发展框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实施“231”战略、“326工程”,抓好“四轮驱动”,发展“五大优势产业”,同时,颁布实施了“文化产业政策30条”等17个指导性、政策性文件,市里和各区县都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配备了一批学历高、专业化、年富力强的工作骨干,这将成为淄博市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把我市的文化产业推向一个新高度、新层次。
(三)要充分厘清影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全省的位次也比较靠前。
未来五年,淄博文化产业发展机遇难得,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也存在一些影响、制约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问题,如创新能力、专业人才、科技水平等。
在文化产业“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分析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尤为必要。
纵观全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提高创意水平的问题。
我市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市,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制造文化产品的能力还相对较弱。
以我市地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创意产品,例如动漫产品的制作等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意产品少,产值低。
文化元素植入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力度不够。
尤其是我们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工业产品的文化含量不高。
二是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推动一个地区、行业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人,可以说一个名家就是一个品牌,一个文化人才就可能带活一个曲目、一个团体、一个产业。
总体来说,我市专业人才不少,市级以上会员达8000人,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61名、省级以上陶瓷艺术大师106名。
但是,我市文化艺术管理人才、新兴产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具备文化经营才干和文化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缺乏,这些将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瓶颈。
这就需要我们在人才培育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育上好好动脑子,探索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竞争机制和完善的保障机制,真正能引进能人、培养能人、留住能人。
三是进军资本市场的问题。
受投融资体制限制,资金一直是困扰许多文化企业发展的难题。
文化产业要大投入才有大产出,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智力和技术成果上,文化创意企业能做质押的物质性东西不多,向金融机构贷款受到种种限制,一些私募基金因担心风险大,投向文化产业的比重也较少,形成了资金瓶颈。
下一步,在建立完善文化产业资本市场上还大有文章可作,省里已筹建为文化产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文化产权交易所,我们也可以尝试组建文化产业投资运营公司,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探索以文化艺术品抵押或典当形式进行资本运作的投资新模式。
四是核心层文化产业增加值偏低的问题。
去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其中核心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9亿元,尤其是影视业、演艺业、新闻业增加值更低,这种不平衡,也制约着我市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是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园区的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其外部发展的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虽然我们制定了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但还没有完全到位,尤其是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尽管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但是还处于成长期,还需要大力的培育。
六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性工作还需进一步细致、深化。
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布局还不够清晰,发展哪些、规范哪些、淘汰哪些,还需要进一步理顺。
另外,在文化产业统计的基础数字上,近几年虽然有了进展,但是仍然不够准确,不够规范,不够全面。
二、突出工作重点,搭建发展平台,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框架已定,各种保障政策和措施都已出台,可以说,思路清楚,目标明确,政策实在,措施具体。
下一步工作就是要抓重点,选准突破口,搭建发展平台,优化工作手段,不断开创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要大力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建设。
文化产业的项目规划、品牌打造、人才培育、企业发展、园区建设到一定阶段,需要一个推介平台,需要积极的措施、政策引导,所以,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宣传推介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首先,要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平台建设,建立项目的挖掘、培育、建设机制。
要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就需要不断地有一批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创新力强、潜力前景大的项目建设起来,项目的培育、引进和建设是第一环节,要坚持不懈地实施好项目带动战略,要做到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培育一批和储备一批,全面统筹我市文化产业项目,充实、调整、完善文化产业项目库。
要围绕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做有心人,广交朋友,抓住机遇,不放过任何商机。
要区别分类、突出重点,筛选一批发展前景好、影响大、投放效益强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精心策划包装,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各种渠道开展招商活动,吸引更多的文化产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落户淄博。
上半年,市里将组织一次赴上海长三角、深圳珠三角等地的招商活动,大家要早筹备、早谋划,力争活动取得较大成效。
其次,要加强文化产业展示平台建设,扩大影响,打造品牌。
近年来,我们高密度、高质量的参加省文博会、举办文展会等节庆会展活动的实际效果证明,重大的节庆会展活动具有独特的焦点效应、聚集效应和关联带动效应,在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要吸收借鉴前两届文展会成功经验,创新办会思路,坚持市场运作,增强招商功能,举办第三届淄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力争在规模化、市场化、影响力上超过前两届,打造有影响的鲁中文化创意展示交流平台。
同时举办第三届文化创意大赛暨文化创意周活动,搭建陶琉和丝绸创意产品的展示平台、营销平台、拍卖平台,集中展示、宣传、推介文化创意成果,为文化企业和人才提供展示才能和实力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