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哪些素养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按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长大能够成为合格接班人。
班主任不仅要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
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繁多而艰辛,责任重大,对班主任的素质和修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哪些素养呢?
一、个人素养
(一)高尚的道德素养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班主任纵有高超的管理技能,但没有相应的道德品质为主导,也无法把他的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
班主任的道德素养主要包括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忠诚,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及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良好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个必要条件。
班主任的心理品质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三个方面。
热爱学生的班主任,言行中无不流露着关爱。
理智的班主任,不会感情用事,不会与学生斗气、记私仇或迁怒学生,即使在心情不佳的时候,也能客观、正确的对待学生。
有耐心的班主任会把学生“缓慢”的进步视做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然后换一种更适当的方式,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机会体会成功的滋味。
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以下个性品质:良好的性格、富有创新精神、轻松自如的心态。
二、专业素养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
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随时随地注意学习,使自己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教师作为特殊的专业人员,还必须掌握相当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现代教育观念。
(二)较强的工作能力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包括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班级组织能力、比较全面的管理能力、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及较强的开拓能力等。
班主任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与学生的交往中,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很难想象一个说话含混不清,言辞不达意的人会成为一名好的班主任。
语言的组织依赖于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这是师生在课内外进行交流的前提条件。
班主任的组织能力除了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有条理之外,还表现在对班级集体的管理过程中,如课堂秩序的维护、班干部的任用选拔、团队活动的组织、班级计划的制定实践等。
三、职业道德与工作热情
(一)较高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
作为一名教师,职业道德甚至比专业技能更重要。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教师应自觉加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民族团结、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进行社会发展规律和观点的教育;进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二)饱满的工作热情热爱工作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热爱学生。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中心,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榜样以及心灵的培育者。
班主任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就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还需要努力调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