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葡萄白腐病、、、、、、、、、2二葡萄炭疽病、、、、、、、、、3三葡萄霜霉病、、、、、、、、、4四、葡萄黑痘病、、、、、、、、、10五、葡萄白粉病、、、、、、、、、15六、葡萄灰霉病、、、、、、、、、16七、葡萄穗轴褐枯病、、、、18九、葡萄黑腐病、、、、、、、、、20十葡萄褐斑病、、、、、、、、、21十一、葡萄蔓割病、、、、、、、24十二葡萄苦腐病、、、、、、、26十三葡萄扇叶病、、、、、、、、、27十四、葡萄卷叶病、、、、、、、、、28十五、萄日烧病、、、、、、、、、29十六葡萄裂果病、、、、、、、、、30十七葡萄缺钾症、、、、、、、、、31十八葡萄缺硼症、、、、、、、、、32十九葡萄缺锌症、、、、、、、、、33二十葡萄缺镁症、、、、、、、、、34二十一、葡萄落花落果病、、、、、、、、、35一、葡萄白腐病1概述葡萄白腐病俗称“水烂”或“穗烂”,就是华北、黄河故道及陕西关中等地经常发生得一种重要病菌,在多雨年份常与炭疽病并发流行,造成很大损失。
2症状特征及原因病害主要为害果穗与枝梢,叶片也可受害,通常在枝梢上先发病,病斑均发生在伤口处,开始呈水浸状淡红褐色边缘深褐色,后发展成长条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有灰白色小粒点。
当病斑环切时,其上部叶片萎黄枯死。
后期病枝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呈丝状纵裂;果穗受害,先在果梗与穗轴上形成浅褐色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扩大使其下部得果穗部分干枯。
发病果粒先在基部变成淡褐色软腐,逐渐发展至全粒变褐腐烂,果皮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以后干缩呈有棱角得僵果极易脱落;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形成近圆形、淡褐色大斑,有不明显得同心轮纹,后期也产生灰白色小粒点,最后叶片干枯很易破裂.3防治依据及方法⒈由于白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果与病梢中越冬,所以结合修剪,做好果园清洁就是减少菌源,控制病害得有效措施。
近年报道,在发病初期用地膜覆盖防止病菌侵染果穗得效果也很好。
⒉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而且高温高湿得气候条件最易发病,特别就是暴风雨或雹灾后,造成大量伤口更易发病,所以改善架面、通风透光、及时整枝、打叉、摘心与尽量减少伤口,提高果穗离地面距离,注意排水降低地面湿度等一系列措施,都可抑制病害得发生与流行。
⒊由于该病流行性强,为此在预测预报指导下做好药剂防治就是非常必要得措施。
通常在发病始期(6月中、下旬)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8~15天左右喷一次,共3~5次即可。
常用药剂有: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福美双加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者使用速净50ml+细截50ml+多达素25ml兑水15kg,进行全株叶片喷施,连续使用两次,间隔期为3天。
二葡萄炭疽病果粒开始着色时,果粒变软,含糖量增高,酸度下降,进入发病盛期,葡萄炭疽病最初在病果表面出现圆形、稍凹陷、浅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点粒(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盘中可排除绯红色得粘状物(孢子块),后病果逐渐干枯,最后变成僵果.病果粒多不脱落,整穗僵葡萄仍挂在枝蔓上. 叶片与新稍病斑很少见,主要在叶脉与叶柄上出现长圆形、深褐色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隐约可见绯红色分生孢子块,但不如在果粒上表现明显。
病原子囊菌围小丛壳属(Glormerella cingulala(Ston、) Schr、et Spaul.),分生孢子盘上聚生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棍棒形,大小12~26x3、5~4微米。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椭圆形,大小10、3~15x3、3~4、7微米。
病菌得有性时期很少发现。
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0~29℃,最高为36~37℃,最低为8~9℃。
3发病规律此病以分生孢子与菌丝在病组织处过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分生孢子可从皮孔、气孔、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从果皮上侵入,病菌侵入后10~20天即可发病,果实着色期发病加重,直至采收。
一般自6月可以侵入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近成熟期发病日渐加重。
据察,谢花后半月(约6月10~15日)出现病果,成为全年得第一次发病高峰。
至8月10日前后,由于果实大量成熟,每逢闷热雷雨,该病进入发病盛期,就是全年危害最严重得一次。
多雨年份或在果园排水不良与棚架过低、枝蔓过密、树龄增加等条件下,薄皮品种、晚熟品种与优良品种病情较重。
早熟品种轻。
4防治方法1田间管理1、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对果穗得侵染。
2、注意排水防涝,严禁暑季田间积水,或地湿沤根,以免诱发植株衰弱,引起病害发生.3、合理密度,科学修剪,适量留枝,合理负载,维持健壮长势,改善田间光照条件,降低小气候得空气湿度。
4、铲除越冬病源:细致修剪,剪净病枝、病果穗及卷须;深埋落叶、及时清除病残体,进行深埋或烧毁。
5、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组织烧毁,生长期及时摘除与拾净病果,病穗深埋,以减少病菌来源,就是首要得防治措施。
6、深翻改土,加深活土层,促进根系发育;增施有机肥料、磷肥、钾肥与微量元素肥料;适当减少速效氮素肥料得用量,提高植株本身得抗病能力。
2生物防治预防方案:a、重点预防月份:山东、辽宁一般7-10月份发生;广东3—6月发生;四川发病盛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
b、用药倍数及用药次数:在发病前使用《奥力克—速净》500倍液或《靓果安》500倍液稀释,进行植株全面喷施。
用药次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间隔期为7-10天喷施1次.治疗方案:发现初期,采用中西医结合得方法,发挥中药治病稳定、长期得优势与化学药剂治病迅速得优势,即《奥力克-速净》50ml+内性强得防治炭疽病化学药剂(如苯醚甲环唑)平常用量得1/3—2/3,兑水15公斤,连用2天,即可控制病情,以后采取预防方案进行预防。
化学防治葡萄生长期进行及时得药剂防治很重要,尤其对晚熟得易感病品种,如:牛奶、玫瑰香、巨峰、无核白、鸡心与龙眼等,重点抓好休眠期,初侵染与再侵染这三个关键时期。
发芽前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或五氯钠200倍混3度石硫合剂喷雾,铲除在枝蔓上越冬得病菌。
生长期开始有孢子时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5天左右喷一次,一直到采收前15天停止.常用药剂有:5 0%退菌特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波尔多液(1:0、5:200)、代森锌、百菌清等,但最好在以上药液中加适量得粘着剂,以提高药效三、葡萄霜霉病1症状叶片受害,最初在叶面上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得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状不一,有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黄褐色干枯得大型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病原菌得孢子梗与孢子囊)。
后病斑干枯呈褐色,病叶易提早脱落.嫩梢、卷须、叶柄、花穗梗感病,病斑初为半透明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病斑呈黄褐色至褐色、稍凹陷,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较稀疏得白色霉状物,病梢生长停止,扭曲,严重时枯死.幼果感病,病斑近圆形、呈灰绿色,表面生有白色霉状物,后皱缩脱落,果粒长大后感病,一般不形成霉状物。
穗轴感病,会引起部分果穗或整个果穗脱落。
2病原与发生规律葡萄霜霉病就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Plasmoparauiticola(Berk、dtCurtis)Berl、EtdeToni、侵染所致。
该菌为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在暖冬地区,附着在芽上与挂在树上得叶片内得菌丝体也能越冬。
其卵孢子随腐烂叶片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左右。
翌年春天,气温达11℃时,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得绿色组织上,由气孔、水孔侵入,经7—12天得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孢子囊通常在晚间生成,清晨有露水时进行侵染,没能侵染得孢子囊暴露在阳光下数小时即失去生活力。
空气高湿与土壤湿度大,利于霜霉病得发生.降雨就是引起该病流行得主要因子。
孢子囊形成得适宜温度范围为13--28℃,最适宜温度为15℃;孢子囊萌发得温度范围为5—21℃,最适宜温度为10—15℃;游动孢子萌发得适宜温度范围为18-24℃。
孢子囊得形成、萌发与游动孢子得萌发侵染均需有雨水或露水时才能进行。
不同品种对霜霉病得感病程度不同,欧亚品种群得葡萄易感病,欧美杂交品种较抗病,美洲品种较少感病。
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利于发病;氮肥施用过多,树势过旺,通风透光不良也利于发病.3防治方法防治葡萄霜霉病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得方针方能奏效,具体措施如下:预防用药:方案一:奥力克霜贝尔3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方案二:奥力克霜贝尔3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发病前期:方案一:奥力克霜贝尔50ml+细截50ml,兑水15公斤水,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方案二:奥力克霜贝尔50ml+霉止30ml,兑水15公斤,每5-7天用药1次;方案三:奥力克霜贝尔50ml+青枯立克30ml,兑水15公斤,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注:对于疫病得防治,同时使用青枯立克灌根,效果更佳,具体使用详见《青枯立克》说明书。
发病中后期:奥力克霜贝尔50ml+58%甲霜灵•锰锌25g或氟菌•霜霉威10—15g,兑水15公斤,3天用药1次.奥力克霜贝尔50ml+80%烯酰吗啉10g,25%烯肟菌脂5ml,3天用药1次。
奥力克霜贝尔50ml+氰•霜唑25g或霜霉威•盐酸盐20g,3天用药1次.①彻底清除落叶,细致修剪,剪净卷须、病枝、病果穗,并将其清除于设施外或深埋,以减少病原.②选用无滴消雾膜做设施得外覆盖材料,并在设施内全面积覆盖地膜,降低其空气湿度与防止雾气发生,抑制孢子囊得形成、萌发与游动孢子得萌发侵染。
③调节室内得温湿度,特别在葡萄坐果以后,室温白天应快速提温至30℃以上,并尽力维持在32——35℃,以高温低湿来抑制孢子囊得形成、萌发与孢子得萌发侵染.下午16时左右开启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使夜温维持在10—-15℃,空气湿度不高于85%,用较低得温湿度抑制孢子囊与孢子得萌发,控制病害发生.④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对果穗得侵染.⑤药剂防治:发芽前地面、植株细致喷布3-50Be石硫合剂100倍五氯酚钠药液,铲除设施内得病原菌。
发芽后每10天左右细致喷布1次杀菌保护剂,或点燃灭菌发烟弹或熏蒸剂。
具体用药可采用200—240倍少量式波尔多液、或27、12%铜高尚悬浮剂(300—400倍液)、或30%绿得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绿乳铜(800倍液)等。
以上药液应与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700倍液)、72%霜露速净(600倍液)等药液交替使用;或与克露发烟弹、克霜灵发烟弹、百菌清烟熏剂等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