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环境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我国环境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摘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许多政府采取了各种手段来控制环境污染。

其中,环境税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中国的税收政策也与环境税有关,环境税是当前税收中最重要的一环,中国的环境税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革和调整,以改善中国目前的环境税收政策。

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字:环境污染环境税收策略Abstract: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come common problems facing the world today, restric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reatening the survival of human beings. Many governments have taken various means to contro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mong them, the environmental tax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government as more and mo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ina tax policy is also concern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tax, environmental tax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the current tax, China environmental tax has many deficiencies, the need to reform and adjustment to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tax policy improve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tax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vironment tax strategy目录1.前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 文献综述 (1)1.3.1国外研究综述 (1)1.3.2 国内研究综述 (2)2.完善我国环境税收政策的理论分析 (2)2.1福利经济学理论 (2)2.2公共经济学理论 (3)2.3法学理论 (3)3. 我国环境税收政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3.1环境税收政策的定位不合理 (3)3.2 环境税收的征税幅度过小 (4)3.3环境税收的征收范围过窄 (4)3.4环境税收优惠政策单一 (4)4. 完善我国环境税收政策 (4)4.1环境税收政策各要素的设计要合理 (5)4.1.1 环境税收政策各要素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5)4.1.2根据国情设计环境税收政策 (5)4.2完善我国环境税税种体系 (5)4.2.1保留和完善现行税制中与环境有关的税种 (6)4.2.2开征必要的环境税新税种 (6)4.3确保环境税收政策顺利实施 (6)4.3.1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 (6)4.3.2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 (7)结论 (7)参考文献 (7)1.前言1.1研究背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意识到,先进的工业生产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舒适和便利,也不断破坏我们的环境,耗尽了我们的资源。

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

空气污染,白色污染,河流污染,水土流失,频繁的干旱和洪水,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在为人口,资源和环境早日建立的“罗马俱乐部”中心议题发表了震惊西方世界的作品“极限增长”,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加速工业化发展,人口增长,粮食短缺,不可再生资源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五种相互影响,构成了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由于地球的有限性,这些趋势的增长也是有限的,超过了这个限度人类可能会突然失控,瓦解。

我们重视和平时代的经济发展,二是社会问题,再次是生态环境,但其影响力的本质是相反的,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社会危机需要巨大的政治力量解决,而环境危机难以解决。

1.2研究意义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将日益严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们现在的社会显然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存在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利用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保护环境的同时更强调要积极运用财税、信贷等经济调控手段来加强环境保护,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3 文献综述1.3.1国外研究综述自20世纪70年代,不少发达国家就把税收作为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使税收在环保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到8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掀起第一次“环境税收”的高潮,主要是针对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等突出的“显性污染”进行强制征收。

自90年代以来,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除了利用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外,也开征了各种环境保护税,并已取得显著的社会效果。

真正全面地实施环境税制,还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从原来的只偏重于零散、个别的环境税种的开征,发展到集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功能于一体的环境税收体系。

财政方面也逐步从考虑收入为主转到考虑支出为主的绿色财政,这就是欧洲国家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始到现在的一个历程。

1920年,马歇尔(Marshall)的福利经济学为环境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环境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政策手段,主要依托的是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理论。

一方面环境是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环境又表现为一种公共物品。

20世纪8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发表了第一份关于利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报告。

在这些经济手段中,税收手段的运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支持。

在欧美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调整现行税制,开征环境税(包括废气税、水污染税、固体、液体废物税、噪音税),实行对环境改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使税收对改善环境,节约资源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因此,人们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形象地称为“绿色税收”。

90年代以来世界绿色税收的发展出现高潮,由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都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并出现了不少研究新成果,促使绿色税收研究得到极大发展。

1.3.2 国内研究综述我国没有形成系统的环境税收政策体系,现有的涉及到环境税收的政策起源于环境收费政策,也叫行政征收,是用来调控污染者的行为,后来发展为环境税收。

我国目前的税收体系中,一般只有资源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被认为是环境税,但设计初衷大都不是为了环境保护,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环境税收框架,可以说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环境税收体系,其他税收政策制定时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比较淡薄,缺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所以我国的环境税收政策亟待完善。

如国外普遍开征的汽车燃料税、能源税、噪音税等我国基本没有设立,而此类税种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它们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的环境保护作用。

现有涉及环保的税收政策中,有关规定不合时宜,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

如资源税纳税人缴纳的税额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开采条件,而与资源开采对环境影响几乎无关,无法有效引导和监督开发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同时,征税范围过窄、计税依据不合理等缺陷,都制约了其环境保护作用的有效发挥。

近年来,我国对部分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实行提高税率的税收惩罚措施,而对环保产品实行税收优惠。

在增值税方面,自1999 年10 月起,对企业使用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节约用电技术和产品,享受免税优惠。

在现有的对环境税收的研究中,主要是以污染征税为研究重点,进而研究生产、消费领域的环境税收问题.对资源保护的研究也只是在研究能源税时才涉及。

对资源保护的研究,没有从资源定价的角度,更没有从税收参与资源价格形成的角度去研究.这一点也正是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它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

目前的环境资源状况,指出我国的税收政策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积极推出环保税收措施。

总体上看,我国环境税收政策主要局限于行政性征收,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大多属于事后鼓励,对治理污染的效果并不明显。

所以改革和完善我国目前的环境税收政策迫在眉睫。

2.完善我国环境税收政策的理论分析2.1福利经济学理论福利经济学于20 世纪初形成于英国,后来在美国、瑞典和法国得到传播。

1920 年马歇尔(Marshall)的学生庇古(Pigou)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创立。

30 年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在对庇古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补充,创立了新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配生产要素和商品,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问题,它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或延伸,主要从社会福利观点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

2.2公共经济学理论环境问题在公共经济学理论上的分析,可追溯至1972年诺德豪斯(Nordhaus)与托宾(Tobin)两位学者的研究。

诺德豪斯与托宾等人认为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国民经济福利的指标并不适当,虽然经济总量提高了,但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指标不仅仅是经济总量,更多的是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各种因素,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挤等。

按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可分为两大类,即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从性质上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围。

2.3法学理论经济学为改革与完善环境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环境税要想顺利有效实施必须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保障,环境税既然是税收的一种,那么它必然具有税收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环境税收政策的改革与调整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特征,如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这些都是环境税收改革要加强和完善的。

设置环境税, 就是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特定行为征税, 通过物质利益机制, 纠正纳税人行为, 来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