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考语文分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课内篇目

2019年中考语文分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课内篇目

2019年中考语文分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课内篇目2019.4一、(中考真题上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9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蹬几不可登。

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

(4分)一、【答案】1.B 2.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3.登山的过程所见的景色【解析】1题考查的是古文的文学常识,只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即可。

.B姚鼐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澈:到水底;句意为: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3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这段文字主要写了登山的过程和所见的景色。

【参考译文】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

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

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

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

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二、(中考真题黑龙江哈尔滨)阅读《五柳先生传》选段,回答问题。

(8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不详:⑵期:2.(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译文:⑵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译文:3.(2分)除了“性嗜酒”,五柳先生还有哪两大志趣?答:二、1.(2分)⑴不详:不知道⑵期:期望2.(4分)⑴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⑵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3.(2分)读书(好读书);写文章(著文章或常著文章自娱)。

三、(中考真题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8分,每小题2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语句,朗读时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然则/何时/而乐耶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

B.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凄楚景象。

C.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的人生境界。

3.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二和第三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情境。

B.选文语言骈散结合,依文章内容而变化,既简洁凝练,又流利畅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选文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在一起,于起承转合之间传达出作者超然物外、心怀天下的理想襟抱。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豁达乐观的胸襟。

4.下列诗句与本文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句是()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朗读节奏。

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按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意义断句。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意为“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本句主语为“予”,谓语为“尝求”,宾语为“古仁人之心”,故正确的朗读停顿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故选D。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写法分析与内容的理解。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中“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使用的是夸张与对偶的修辞,“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使用的是比喻和对偶的修辞。

故C项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述错误,由本段文字开头“至若春和景明”可知本段文字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春景,故“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表述有误。

故选C。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

《岳阳楼记》一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故C项中“传达出作者超然物外、心怀天下的理想襟抱”表述错误。

故选C。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本主旨。

《岳阳楼记》一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达的是陆游的爱国情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故选A。

四、(中考真题青海西宁)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9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2分)(1)行拂乱其所为拂:(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2分)(1)管夷吾举于士于:(2)曾益其所不能其:3.用现代汉语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句。

(2分)译文:4.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答: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选用文中句子回答)四、1.(1)拂:违背。

(2)拂:通“弼”,辅佐。

(每小题1分,共2分)2.(1)于:介词,从。

(2)其:代词,他。

(每小题1分,共2分)3.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饱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4.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再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

(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练)。

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2分)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五、(中考真题重庆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15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1]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2]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1][2]鄂版教材为句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何间.焉()(2)小惠未徧.()(3)小大之狱.()(4)故克.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