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泡菜的现状研究及展望

四川泡菜的现状研究及展望

延边大学
课程文献综述

题目:四川泡菜的现状研究及展望****:***
学院:延边大学工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2012级
学号:2124021789
****:***
二〇一四年六月
四川泡菜的现状研究及展望
阙明阳
(延边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
摘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四川泡菜的历史由来,其制作特点及文化特性。

同时,本文阐述了四川泡菜的营养保健作用,并在分析其市场开发现状的同时展望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四川泡菜;工艺;营养保健;市场现状
泡菜作为一种传统的腌制食品,在中国受到广大人的追捧。

而在泡菜中,四川泡菜更是深受国人的喜爱。

四川泡菜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

同时,四川泡菜在维持人体膳食均衡,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功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而随着《舌尖上的中国Ⅱ》的大热,其提及的四川泡菜也随之大热,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相应的研究也增加起来。

1四川泡菜的历史
《诗经》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瓜”是蔬菜,“菹”是渍制加工的意思。

盐渍菜是泡菜的雏形,所以泡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关于制作盐渍泡菜的更详细的记载有北魏的(386~534年)《齐民要术》。

而到了宋、元、明朝,我国的泡渍菜已有很大的发展,如酱渍、醋渍、糖渍等蔬菜品种均有。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姜辣萝卜、生腌木瓜’’等淹藏菜蔬。

宋朝诗人陆游写有“菘芥可菹,芹可羹”。

元·韩弈《易牙遗意》的“三煮瓜法”。

明·刘基《多能鄙事》自勺‘‘糟蒜”。

明·邝瑶《便民图篡》记载有萝卜干的腌渍方法,“切作骰子状,盐腌一宿,晒干,用姜丝、橘丝、莳萝、茴香,拌匀煎滚”。

泡(渍)菜传至清朝,其品种已是丰富多彩了,清·袁枚《随园食单》和李化楠《醒园录》等都有详尽的记载。

而关于四川泡菜的记载,则见于《成都通览》(宣统元年即1909年),其记载了四川成都“常见泡菜22种”及“家家均有”。

2四川泡菜的特点
四川泡菜除了其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等口味特点之外。

而四川泡菜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它的泡制方法和种类。

四川泡菜用传统的泡制方法,抑制泡菜里菌类的生长,使之保持平衡。

不管是泡制一天还是几十年,都能泡出可
口的味儿。

而泡菜种类则可以用“无所不泡”来形容,肉,蔬菜等只要想得到的都可以成为原料。

3四川泡菜的制作
3.1四川泡菜的原料
四川泡菜由于“无所不泡”,因而其原材各种各样。

而其最基本的泡菜原料:辣椒,青菜,姜,胡萝卜。

同时,在制作四川泡菜的同时也加入各种香辛料,而在四川常用的香辛料有:蒜、花椒、生姜、辣椒。

3.2四川泡菜的加工
①将要泡的菜洗净风干。

②将清水烧开,放入适量盐(每1公斤水约80克盐)放在旁边备用。

③起坛水:用以前的泡菜坛子里的“母水”,放在新鲜坛水里,会有更好的味道,里面有大量的乳酸菌。

将已经冷却的清水倒入母水之中。

④加入佐料,花椒,茴香,白酒,坛水就制成了。

⑤将准备好的蔬菜入坛腌制。

菜要装满,尽量少留空隙,以液面靠近坛口,盐水淹没蔬菜为宜。

在坛口周围水槽中注入凉开水,扣上扣碗,放在阴凉处。

⑥泡菜放的地方注意阴凉,注意保持坛口始终有水以保证坛中不进空气和细菌。

如发现坛中有生花的现象,加入少许白酒即可。

⑦泡辣椒和青菜的时候可以用很少的母水,放入辣椒,再放入盐,一层辣椒一层盐,卤水不必淹过泡菜。

4四川泡菜的保健功能
4.1维持膳食营养均衡,是低热量食品
四川泡菜是以新鲜蔬菜为原料,经泡渍发酵而生产的,是对蔬菜进行的“冷加工”,较其它加工蔬菜的有益成分损失较少,所以泡菜营养丰富。

四川泡菜富含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维生素,钙、铁、锌、等多种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

可以满足人体需要的膳食营养均衡,是很好的低热量食品。

4.2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是营养健康食品
四川泡菜特有泡渍发酵的生产工艺技术,决定了它含有丰富的活性酵母菌。

现代科学初步研究表明,酵母菌及其代谢产物乳酸(0.3%~1.0%)等物质,具有如下的生理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肠道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和血脂浓度;抗高血压作用;预防糖尿病;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等。

4.3香辛料的添加,是营养休闲食品
四川泡菜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入辣椒,大蒜,生姜等香辛料。

这使得四川泡菜在色香味方面更面面俱到。

而香辛料中含有很多对于人体有益的成分:辣椒素,大蒜素,生姜辣素等。

因而,四川泡菜是营养休闲食品。

5四川泡菜的活性成分
5.1乳酸
乳酸作为乳酸菌发酵的最终产物之一。

乳酸的积累导致肠道PH值下降,这可以对许多细菌产生广泛的抑制作用,即强烈的抗菌作用等,对人体起到了清洁肠胃的作用,它促进了肠胃相关蛋白质分解激素的分泌,调整肠内微生物分布,使肠道内的微生物分布趋于平衡,从而改善肠道功能。

乳酸菌发酵代谢的另一产物是细菌素(如类抗生素物质、细菌致死性蛋白等),是具有拮抗作用的物质,可调节肠道功能。

5.2乳酸菌
乳酸菌主要定殖人体小肠和大肠内,它们利用糖类发酵,产生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有机酸,这有利于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

而大肠中的各种微生物则利用这些占碳水化合物全部能量的40%-50%的有机酸进行新陈代谢活动,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而且,乳酸菌还能合成B族、K族维生素等。

5.3纤维素
四川泡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膳食纤维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由于纤维素可与胆固醇结合,故可降低脂类的吸收水平,包括对胆固醇的吸收。

因而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同时可以治疗习惯性便秘。

较大量的膳食纤维混在食物中,可以使食物的容量增加,形成较大的粪团,这使肠道蠕动时,易于将食物残渣推送。

5.4维生素B1
维生素B1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当维生素B1缺乏时,按其程度,依次可出现下列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干性脚气病),心血管系统反应(湿性脚气病)Wernicke(韦尼克氏)脑病及Korsakoff综合症(多神经炎性精神病)。

同时维生素B1在促进成长;帮助消化;改善精神状况;维持神经组织、肌肉、心脏活动的正常;减轻晕机、晕船;缓解有关牙科手术后的痛苦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6市场现状及前景
2009年,全四川省泡菜产量120万吨,产值90亿元;四川省泡菜企业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9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全省拥有6个泡菜“中国驰名商标”,并拥有自营出口权。

2010年,“四川泡菜”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2010年全省泡菜产值120亿元,居全国第一;泡菜年销售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0余家;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中国名牌1个。

2011年,四川泡菜产量达到180万吨,产值150
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6家),年加工鲜菜近500万吨。

在认识到四川泡菜的成绩时,也要认识到四川泡菜产业也存在有许多不足。

其泡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多数泡菜生产企业规模较小,零星分散;生产乃然粗放,手工操作较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泡菜品种较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低端产品竞争激烈;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不稳定;大部分企业研发能力较薄弱,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乃然不足;缺乏泡菜专用原料,蔬菜原料基地建设滞后等等。

参考文献
[1] 陈功,夏有书,张其圣,李恒,余文华.从中国泡菜看四川泡菜及泡菜坛[J].中国酿造,2010(8)
[2] 张鹏,张兰威,吴海波.香辛料对四川泡菜中酵母菌生长的影响[J].中国调味品,2007(6)
[3] 陈功,余文华,张其圣,李洁芝,游敬刚,肖颜林.四川泡菜营养与健康安全性研[R].成都: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2009
[4] 陈功.试论中国泡菜历史与发展[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46(3)
[5] 谢峰.话说四川泡菜[J].当代蔬菜,2006(6)
[6] 林风.那一坛泡菜[J].四川省情,2012(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