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生最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8.8%,2002年该比例已经上升至3 6%。

卫生部最近颁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全国患病人数达1.6亿多。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患病人数增加7 000多万人。

近年来,由高血压引发的高致残、致命性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日益攀升。

资料表明,年龄在40~70岁之间,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危险性就增加一倍。

高血压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但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仍处于较差水平。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的因素
年龄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加10%;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尤其
在35岁以前;3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平均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尤其是收缩压。

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家庭史,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系亲属的高。

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双亲血压都正常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只有3%;双亲血压都高于正常的儿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为45%;单卵双生兄弟(姐妹)的高血压相关系数可达55%。

●可改变的因素
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体重指数(BMI)18.5~23.9 kg /m2,为正常体重;BMI为24~27.9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

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2~6倍。

体重每增加10kg,收缩压升高2~3mmHg,舒张压升高1~3mmHg。

本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成人超重率22.8%,肥胖率7. 1%,比1992年分别增加了39%和97%,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 00多万。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不仅超重的人容易患高血压,而且身体脂肪的分布特点也与高血压有关。

当身体的脂肪过多地集中于腹部,形成向心性肥胖(通常以腰围/臀围比例来衡量)即常说的将军肚,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一般人群。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人体摄入的钠75%来自于饮食,人体对钠盐的生理需要量很低,成人摄盐1~2g/d足以满足生理需要。

食入
过多的食盐,可导致高血压。

在我国尤其北方,膳食偏咸,农村地区平均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可高达20g,北方城市也平均高达13~14g/ d,大大超过了WHO建议的不超过6g/d的标准。

钠盐导致血压升高机制为:①增加了血容量;②水钠潴留,使血管平滑肌肿胀,管腔变细,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食盐中致血压升高的成分主要为钠,膳食中的钾可以对抗钠的升血压作用,但我国人群膳食中钾的含量普遍偏低,高钠而低钾对血压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此外,钙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以及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即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比值)降低,也被认为是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长期过量饮酒:男性饮酒超过20~30g/d,女性饮酒超过10~15g/ d即为过量饮酒。

酒能引起高血压,并加重高血压,损害心、脑血管。

酒对血压的影响分为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

急性效应指酒后数小时的影响,一般认为酒后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精神放松,可暂时引起血压降低,但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对心脏有一定的损害。

慢性效应即数日后可引起血压上升,饮酒越多,血压越高。

少量地喝一些红葡萄酒,可能有预防冠心病的作用,但长期饮酒50ml/d以上,肯定对血压有不良影响。

与饮酒次数相比,量对血压的影响更大。

缺乏体力活动:正常血压人群中,久坐和体力活动不足者与活跃的同龄对照者相比,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20%~50%。

长时间看电视等静止的行为因素可以独立地影响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

看电视时间与肥胖及糖尿病发病危险呈显著正相关。

看电视时间每天增加2
h,肥胖发病危险增加23%,糖尿病发病危险增加14%;静坐工作每天增加2h,肥胖的危险增加5%,糖尿病的危险增加7%。

长期精神紧张:长期精神紧张、愤怒、烦恼以及环境的恶性刺激(如噪音),都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劳累、睡眠不足、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心理也可引起高血压。

危险因素控制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高血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我们可以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简单归纳为下面几句话: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调适。

●合理膳食
低盐:建议平时高盐地区可以先减少到8g/d,然后再逐步降到6g/ d以下(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后,1平盖食盐量约为6g)。

这里的食盐量指烹调用盐和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算成食盐的总量。

多吃蔬菜、水果:新鲜蔬菜和水果是膳食钾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深绿色和红黄色蔬菜,富含钾、钙、抗氧化维生素和食物纤维,对血压或心血管病有保护作用。

另外,蔬菜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降低血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些蔬菜如芹菜、荸荠等还有降压作用。

中国居民的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吃新鲜蔬菜400~500g,新鲜水果100~200g。

改善动物性食物的结构,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多选用鱼类、
禽类及适量瘦肉;少吃动物油、肥肉及动物内脏;瘦肉每天不超过1 00g。

已有高脂血症者,每日肉类不超过75g,鸡蛋不超过1个。

增加豆类、豆制品以及杂粮,保持膳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不吃或少吃糕点,可适量吃些硬果,如核桃、花生、瓜子等。

我国营养学家建议:成年人每月每人摄入14kg谷类、3kg薯类、1kg蛋类、1.5kg肉类和0.5kg鱼类。

增加钙质摄入:饮用牛奶,食用豆类和新鲜蔬菜及木耳、香菇、虾皮、紫菜等,可以增加钙的摄入量。

提倡每天喝250ml鲜牛奶,但要避免奶油、乳酪等奶制品。

●戒烟和戒酒
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饮酒;孕妇不应饮酒。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男性每日饮酒<20~30g,女性<15~20g。

●控制体重
对于高血压患者必须关注是否超重,并对其进行减轻体重和控制体重的生活方式指导。

膳食中提供能量的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酒精,其中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为9千卡,比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高一倍多,摄取过多的脂肪,无论是动物脂肪还是植物油,都容易造成能量过剩。

因此要控制膳食能量,首先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具体来说就是要少吃肥肉和减少烹调用油。

每天吃肉最好不超过100g,烹调用油不超过25g。

同时还要增加体力活动,增加热量的消耗。

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5%,应考虑减肥。

减肥速度因人而异,每周0.5~1kg为宜。

初步减重不超过原体重的15%。

不要
采用通过极度饥饿达到迅速减肥的方法。

BMI≥28kg/m2者若非药物治疗措施效果不理想,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加用减肥药物辅助治疗。

●开展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个人喜好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不宜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项目。

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30min 左右。

如持续运动30min有困难,可分多次进行,每次运动10~15 min,1日内累计达30min亦可。

锻炼强度因人而异,以运动后不出现过度疲劳或明显不适为限。

健康人运动时的适宜心率=170-年龄。

高血压患者运动中应注意的是运动的目标是达到靶心率,而不是最大心率。

即:220-年龄=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乘以70%为靶心率。

靶心率是既安全、又能达到锻炼目的的心率。

但若合并其他疾病,难以达到靶心率,不应强求。

此外,患者基础心率有快有慢,较快心率者易达到靶心率,较慢心率者不易达到。

后者即使达到靶心率,对患者来说其运动强度也太大。

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对靶心率的要求应灵活掌握,一般主张高血压患者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运动。

血压超过2 20/110mmHg的患者应禁止运动,通过服用降压药后若血压下降,可考虑轻度活动。

严重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也为运动禁忌证,但心功能纠正后,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开始慢慢运动(如散步等)。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但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来说,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摒弃不良生活方式不但可使药物治疗更为有效,而且有助于病变逆转,
降低并发症。

本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率已达8.1%,根据血压的轨迹现象,儿童期就要开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开展体育运动,进行高血压预防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