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目的: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2、了...

教学目的: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2、了...


人物小传的特点:
1.短小精悍 2.不铺陈细节
3.语言简洁凝练
介绍人物生平的主要事件
变故: 意外发生的事情。 筹办: 筹划举办。 衰落: 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维新: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一般指政治上的改良或 改良主义运动。 生计: 生活。 辞职: 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 彷徨: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呐喊: 大声喊叫助威。 讲师:高等学校中职别次于副教授的教师。 教员: 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 学籍: 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学生的资格。 侦探: 作侦探工作的人;间谍。 乞食: 要饭。
1、请同学模仿本文写一篇三四百 字的自传。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关于鲁迅先 生的语萃、事迹,并谈谈你从中得 到的收获。
课后纪要
优点: 以本篇文章为范本,让学生了解传记文章的 特点;把教学要点放在自传写作特点的研讨上。 也能熟悉传记类文章的写法。 不足: 背景的介绍比较公式化,缺乏生动性。 最好能结合鲁迅的作品作讲解。
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型 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详略得当,主次分 明。对关键的事件要交代清楚,理解的清楚, 更重要的是,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 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自强不息、 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鲁迅先生虽 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 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为国家、人民而 努力读书,不畏邪恶,正直自强。
4.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 学堂呢? 提示:俗话说:“便宜无好货”,鲁迅因 为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为当时所不取的水师 学堂,虽然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 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 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 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 球,一个叫西半球。”
4、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鲁迅的童年过得怎 样?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鲁迅作品中透露 的消息描述一下。
提示: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 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 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 学的老师指点,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鲁 迅的童年应该说是很幸福的。
鲁迅家的客厅
绍兴鲁迅故居 百 草 园
1926年 12月
1927年 4月 1927年 9月 1918年
到广东做了 中山大学教 授
辞去中山大学 教授 出广东,定居 在上海 开始从事文学 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 创作 的劝告
您的位置:>>鲁迅自传>课文分析
刻苦著作 鞠躬尽瘁
您的位置:>>鲁迅自传>课文分析
3、鲁迅的家世怎样? 提示: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 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一八八一年九 月二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 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 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 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个典 型的书香门第。
“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 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鲁迅,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 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 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 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 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 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 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 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 医,后弃医习文。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2、了解传记的特点, 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 和爱国思想。 重点难点: 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2、分析鲁迅和老舍 两篇自传的异同,欣赏两种不同的写作特色。 德育要点: 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爱国思想。 教时安排:本课共分 2 课时。 第1课时:1、掌握生字、词语。 2、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 要创作成果。 第2课时:1、了解鲁迅的思想转变过程,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鲁迅思想的社会意义。2、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人物自传的 一般写法。3、分析鲁迅和老舍两篇自传的异同。
5.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 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它们之间有 什么不同?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 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 提示: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 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 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 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 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从中 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果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 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 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土。
青年求学
著述情况
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 事 件 原 因 出 生 1893年13岁 辍学回家 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 1898年18岁 旅行到南京
考入水师学 堂
时 间 1881年
大约过了半年 改进矿路 学堂学开 矿
您的位置: >>鲁迅自传>课文分析
追求真理
时间 事件
一 九 0 三 年 毕 业 之 后
自传,就是写自己的叫“自传”。自传 的篇幅可长可短;它属于“传记”。“传记” 是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传记文要求写真 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篇幅 短小,扼要地记敕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 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鲁迅自传》 便是写自己 的小传。
传:也叫传记,是用来记叙人 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大传 篇幅长短 小传 传 自传 立传后 个朋友立了些 小计划,提倡 新文艺
您的位置:>>鲁迅自传>课文分析
弃医从文
您的位置:>>鲁迅自传>课文分析
1909年 29岁
回国
因为母亲和几个别的人 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
在浙江的两级 (刚) 师范学堂做化 回国 学和生理教员 第二年 到绍兴中学 (1911) 堂做教务长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民主革命和现代 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 遗产。 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 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家 族制度与封建礼教。此后“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发表 《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杰作。他一生著 译约近1000万字,计有小说集3部,杂 文集17部,散文诗集1部,回忆散文集 1部,1400多封书信,还有1912年5月5 日到1936年10月18日的日记,以及《中 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 术著作。
3.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一场变故?家庭景况沦 落到怎样的境地? 提示: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 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 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 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 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 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 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手蔡 稿元 。培 一 商九 讨三 营三 救年 共鲁 产迅 党致 人宋 信庆 的龄 、
我们知道,鲁迅无论其经历还是思想, 都是极为丰富的,复杂的,我们完全可以把鲁 迅的传记写成一部厚厚的大书。事实上人们研 究鲁迅的书文成百上千,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 众多的其他材料,复活一个比本文更为鲜活、 具体的鲁迅形象。请同学们据此思考人物小传 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①短小精悍;②不铺陈细节;③语 言简捷严谨。
绍兴光复 做绍兴师范 后(1912) 学校的校长 参加宣传
您的位置:>>鲁迅自传>课文分析
革命政府在 南京成立后
到北京教育部做部员 兼做北京大学、师范 大学、女子师范大学 的国文系讲师 被北洋军阀 政府通缉
1926年
做厦门大学教授
您的位置:>>鲁迅自传>课文分析
声援学生
您的位置:>>鲁迅自传>课文分析
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 历程中总是战斗在最前线,他“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 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的思想改变了 千千万万的人……….他是我国现代史上最杰 出的文坛巨匠,被人公认的文学家,思想家 和革命家;他是伟人,也是凡人。知道他是 谁吗?
在你的心目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给下列词语注音:
u 筹办(chó 学籍( xué 乞食者( qĭ 呐喊( nà bà n jí shí hăn ) ) zhě ) ) 衰落( shuāi luò) 学力( xué lì ) 生计( shēng jì ) ng huá ng 彷徨( pá
您的位置: >>鲁迅自传>基础知识
时间 思想转折 1、本文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 2、概括鲁迅的主要经历 。 回国工作 少年变故
6.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对鲁迅回国后, 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的理解。 提示:鲁迅就像一头困兽,为生活,更为 救国救民的理想在黑暗的旧中国左冲右突。 7.文章最后一段交待的是鲁迅著作方面的情况, 那我们怎样理解鲁迅的在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提示: ①《狂人日记》批判旧中国“吃人的历史”。 ②《阿Q正传》批判国民的劣根性。 ③《记念刘和珍君》抨击军阀反动统治:
原 因
被 派 往 日 本 去 留 学 血荐轩辕
您的位置:>>鲁迅自传>课文分析
同年待到 在东京预 备学校毕 业
决意学医 进了仙台 医学专门 学校
因为确知道了新的医 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 大的助力 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 国人因(在日俄战区争中) 的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 觉得在中国医好个人也无 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 动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__臧克家(著名诗人) 许多人是不战而屈,先生是战而不屈. __邹韬奋(著名社会活动家)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__佐藤村夫(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撒泪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__斯诺(美国著名记者) 他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着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 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的方 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____毛泽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