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1 珍惜劳动成果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

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学生回答:很多很多。

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

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

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

因此产生辩论。

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

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学生回答:当然要。

板书: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四、师问:我们看看聪聪现在到哪儿啦?快乐林--老年宫。

噢!原来是一些爷爷奶奶听说了聪聪的事,正在给他讲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呢?对了,同学们,记得上堂课我让大家找的呢?现在请大家分别讲出来听听。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五、刚才大家找出了古诗《锄禾》,我们还没有看,下面我们一起跟着录像齐声背诵吧!播放:古诗《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一珍惜劳动成果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探究活动举办一次“体验农村生活”的活动1、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可利用假期时间)去体验几天农村的生活。

2、或家里有农村的亲戚,去亲戚家住几天。

不浪费粮食活动目标教育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懂得浪费粮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克服学生中存在的浪费粮食的一些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良好生活作风。

活动途径与方法请懂得农业的长辈作报告,具体介绍粮食的生产过程,让学生有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开展"我和XX比童年"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自己的生活在"吃"方面的优越性,充分调动他们珍惜粮食的情感。

将同学们日常浪费粮食的价值累计,算一算浪费粮食这笔账,用具体的数据教育学生。

活动内容(主题队会)1.主持人朗诵古诗《悯农》导入活动?quot;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表演小品。

▲一同学放学回家后直奔餐桌,端起饭就往口里扒,很快就吃完了,然后把嘴巴一抹,扬长而去。

父母过来一看,桌上尽是饭粒,摇摇头说:"唉,这孩子……"▲另一同学早上在餐厅过早,拿起一个肉包子,用手掰开,很快将肉馅部分吃掉,把余下部分捏成一团,随手往桌上一丢,然后又照此吃法吃了几个肉包子。

3.组织讨论:他们的举动是一种什么行为?这样做对不对?主持人小结:这是一种不爱惜粮食的行为,说明他们不珍惜农民叔叔的劳动果实,是不热爱劳动人民的表现。

这种做法要不得,长期下去,必然会带来极大的浪费。

4.听故事。

请在"我和XX比童年"活动中收集好材料的同学上台讲述世界上受苦受难儿童的故事,着重介绍他们的饮食情况。

5.请辅导员介绍粮食的生产过程:育苗-插秧-除草灭虫-收割-加工。

让同学们了解粮食的来历,认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从而得出结论:粮食的确来之不易。

6.要求同学们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今后的惜粮打算,主持人听后归纳:▲吃饭应小心些,尽量不漏撒。

▲按量取食,争取不剩饭剩菜。

▲不能因为自己的偏好而丢弃一些食物。

7.主持人组织大家根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评选出班级"节约粮食标兵"。

8.辅导员总结这次队会。

活动实践请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家时行吃饭习惯训练,做到不浪费一粒粮食。

说一说:1、水稻从播种到收割,农民们付出了哪些劳动?2、你周围有哪些浪费粮食的现象?怎样做才能体现对农民劳动的尊重?习题精选算一算1、算一算,我们每人每天节约约1克米,全国约13亿人口,每天节约大米多少吨?2、算一算,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约13亿人口,每天节约多少钱,能帮助多少个失学儿童?不比吃穿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2.懂得和别人比吃穿是好虚荣的表现。

情感:1.以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为荣。

2.反感比吃比穿的行为。

行为:1.生活上注意节俭。

2.不和别人比吃穿。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生活节俭、不比吃穿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选择:当你看到别人的东西(用具、玩具)比你的东西好的时候,你怎么想?A特想要B很羡慕C想要,但听从父母的意见学生回答并统计A、B或C所占的比例。

师问:是的,同学们都有一些羡慕或想要的心理。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一看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好时就应该要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出示书中的“说一说”栏目,并谈一谈,如果你是小美,你会怎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

师问:同学们说得很对,要勤俭节约,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本第二课的第一、二段。

同学举手朗读。

师问:同学们请想一想,张俭为什么还穿着这样的衣服,他是没有钱买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小结:对,张俭不是没有钱买,而是他认为作为丞相,应该考虑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至于衣服,只要简洁干净就行,俭朴一点没什么不好。

板书:衣服要简洁干净二、师问:张俭为什么坚持穿旧衣袍?请同学分组看一下课文第三、四段,然后组内讨论并请代表汇报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师小结:很多同学都说到了,张俭的衣袍虽然很旧,衣料也不太好,但是可以御寒,再说,大家若都相攀比,看谁穿得豪华,会形成不好的风气,尤其是丞相,更不应该那样做?他做得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古人是这样做的,我们呢?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师答:我们更应该保持优良美德。

在学校里,不比穿,不比吃,尽量都穿校服,做一个清洁干净讲卫生的好学生。

板书:不要相互攀比三、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五六段,读后请说一说,大臣们为什么感到羞愧?学生朗读。

学生分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补充。

师小结:张俭的做法也得到了辽王的赞赏,说明勤俭节约的作风是受到爱戴的,是受到尊敬的,相互攀比是可耻的,不应提倡的,因此,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如此,你简朴,别人不会瞧不起你,而会更尊敬你,你们说对吗?那么现在请大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问:好,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好的做法和意见,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卡片,就你把刚才所说的都到自己的卡片上,然后贴在板报上,我们都对照着去做好不好?学生领取卡片,并贴在板报上。

板书:保持传统美德四、师问:请看课本中的评一评和议一议栏目,一共4个小题,请下面的四组同学们各抽选一个题目进行讨论,并请代表汇报结果。

五、师小结:好,四个组同这都做得很好,希望我们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让我们为自己的好习惯鼓鼓掌吧!板书:二不比吃穿衣服要简洁干净不要相互攀比保持传统美德送你一句话---物质上知足常乐探究活动(一)评一评1、搜集一些伟人生活俭朴的照片和事例,并讲给大家听。

2、分组讨论应该向伟人学习什么?3、并结合自己说一说应该怎样向伟人学习?4、把所说的观点制成卡片,对照着去做。

5、期末评一评,看谁做得最好。

记住贵在坚持请记住:能使你永远快乐的方法:以积极的心态去看世界,世界是美好的;以积极的心态去看人,人是可爱的。

议一议1、应该如何对待学习没有自己好的同学?2、应该如何对待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3、应该如何对待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同学?4、家庭生活条件好应该炫耀吗?探究活动(二)不挑吃挑穿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挑吃桃穿是一种不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学生一种俭朴的生活作风。

活动途径和方法:.通过家校联系的方式,掌握学生日常生活中吃穿方面的情况。

.在班内进行榜样教育,评选“生活节俭好少年”,倡导一种良好的生活风气。

活动内容:(民主生活会)1.导言:我们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身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可从我们日常所吃的主食、副食中获取。

我们已是一名小学生,着装应该大方、得体。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学比较讲吃穿,做了一些与小学生形象规范不相符合的事情。

今天我们来开一个民主生活会,具体讨论一下我们的吃穿问题。

2.出示议题:小学生在吃穿方面该注意些什么?3.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讲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偏好:▲有的人不喜欢穿旧衣服,要家长买些新潮服装。

▲有的人特别爱挑食、偏食,只喜欢吃某种食品,而不喜欢吃其他食品。

▲有的人喜欢攀比,看到别人吃什么和穿什么就向家长提出一些不应有的要求,恨不得在吃穿方面永远超过别人。

4.组织学生谈论对上述偏好的初步认识。

教师结合讲解:▲我们吃饭的目的是为了使身体得到营养,不同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是不同的,如果长期只吃某一种食品,就容易造成这种营养素过量,而其他营养素缺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