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单元总第71课时6、静夜思教学目标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2、认识生字,会写“目、耳、头、米”,认识偏旁“亠、攵”。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以图入境,揭题导入1、出示月夜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2、板书:静夜思3、释题:“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思念什么?我们一起看看吧!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
三、细读古诗,介绍作者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一生写下了上千首诗歌,风格豪迈,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理解“床前明月光,疑上地上霜。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床前:井栏前。
明月:银白色的月光。
(井栏前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3)边读边想象我们在中秋节的夜晚观察到的景色,说说明亮的月光照在地上是什么样的?(明亮的月光照地上很亮)(4)过渡:诗人看到月光照在井栏前那么亮,以为是什么?(5)理解“疑”。
(以为)你见过“霜”吗?回忆“霜”是什么样的?(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6)把两句连起来说说意思。
(井栏前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好像地上铺了一层白霜)(7)小结:诗人把照在井栏前的月光当成了冬天的霜,可见月光是多么明亮、洁白。
看到这些,诗人想到以什么?3、理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还不懂什么?望:看举:抬(3)“举头望明月”是怎样看天上的明月的?自己做做动作。
(抬起头来,望着高挂在空中的明月。
)(4)看到了明月,李白想到了什么?(自己的家乡)(5)为什么看到明月会想到自己的家乡呢?(一般将“明月”与中秋节相联系。
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候,而自己一个人远离家乡,便不由得低头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6)把两句连起来说说意思。
(抬起头来,望着高挂在空中的明月,便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4、诗人通过对明月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总第72课时一、指导朗读,背诵。
1、这首诗是五言诗,注意停顿。
2、试着背诵。
二、认记生字1、检查字音。
2、记字形。
三、指导书写头:第一笔写在左上格,中间横略向上写要横中线上,第四笔竖撇,压竖中线起笔,最后一笔是点,写在右下格。
米:第一笔点写在左上格,小撇与点相对写在右上格,第三笔是小横写在横中线上,竖压竖中线,撇捺均由中间横入笔,不要过上或过下。
四、布置作业抄写“目、耳、头、米”各两行(包括拼音)教学反思: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7.小小的船教学目标1、认识两个偏旁“舟、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会写“见、白、田、电”。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诗的第一句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73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授课前教师用蓝、黄两色粉笔在黑板上勾勒一幅夜晚星月图,学生看到这幅图立刻联想起晴朗的夜晚,闪闪的星星和弯弯的月亮,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
2.教师板书:船问:你们能借助拼音认识这个字吗?指名读。
3.学生认识“船”字后,接着问:“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船?(轮船、脚踏船、鸭子船……)教师接着说:“你们见过的都是水中的船,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星空中这小小的船,到星空去旅游,想去吗?”板书:小小的船二、教师范读课文,把学生带进辽阔美丽的夜空。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3.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的学法。
4.指名读全文。
(1)教师纠正轻声“的”的音。
(2)注意提醒学生多音字“只”的读音,本课读“zhǐ”的音。
四、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1.同桌同学互读课文,读后标出共写几句话?2.朗读第一句:(1)指名读这句话。
(2)提问: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呀?板书:月儿(3)“月儿”是什么形状的?板书:弯弯的(4)电脑出示课件:(书中夜空图,没有小女孩)提问:那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呢?(月儿)(5)比较理解:弯的月亮和弯弯的月亮、小的船和小小的船有什么不同。
(弯的月亮是表示弯月,弯弯的月亮是表示月亮特别弯。
)(6)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说成是小小的船呢?(因为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两头都是尖尖的,由于月亮离我们太远了,我们看到的只是小船那么大所以……。
)(7)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对月儿的喜爱之情。
实物投影出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同桌读,指名读。
3.朗读第二句:(1)指名读这句。
(2)提问:月儿除了是弯弯的,还有什么特点?(3)出示电脑书中星空图,学生看图说。
板书:两头尖(4)指导朗读:出示: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
(5)把一二句连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4.朗读第三句:(1)齐读第三句。
(2)提问:“我”指的是准呀!(点击鼠标出示小女孩)小女孩坐在小小的船里看到了什么?板书: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3)为什么说是“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点击鼠标,星星一闪一闪的)(4)假如是你,你还想看到什么?请学生想象说一说,然后电脑出示课件有关夜晚星空的内容或天文馆播放的录相。
(5)当你看到这么美的夜空,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
5.配乐朗读全文。
6.背诵全文。
(1)自己练习背。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7.学唱歌曲《小小的船》,放录相磁带。
8.学生边唱边表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74教学目标1.认识2个偏旁“舟”和“门”,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会认3个字。
3.会写练习2中的6个字。
4.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教学重点1.认识2个偏旁,学会6个生字。
2.积累词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教学难点正确指导学生书写“尖”和“看”字。
教学过程一、配乐背诵全文。
二、识字教学(一)学习生字的音:1.自己借助拼音读读生字和会认字。
2.同桌同学互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
3.抽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
4.做猜字游戏巩固字音。
(二)学习生字的字形:1.认识新偏旁“白字旁”和“小字头”。
2.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结构,结合词语和课文内容了解字义。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比比谁记忆字形最巧妙?组的词语最多。
4.小组汇报:的:左右结构,左边是白字旁,右边是“勺”字,笔顺是撇、横折钩、点。
组词:红的、尖尖的。
尖:上下结构,上面是“大”字。
凡是上面小,下面大的,这种形状称为“尖“。
让学生说说哪些东西是尖的?(笔尖:针尖……)只:上下结构,上面是“口”字,下面像“八”字,注意“撇”改成“点”。
还可以用“叶”字,换一部分记忆“只”的形。
组词:只有只要……看: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有些像“手”字,被包部分是“目”字。
让学生抬起左手放到脑门上向远处张望就是“看”字。
在做动作中记住了“看”的字形。
组词:看见看书……见:独体字。
用数笔画方法记忆。
认字多的学生可以用“贝”字记,最后一笔“点”改成“竖弯钩”就是“见”字。
组词:看见见到……星:上下结构,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
上面是日字头,下面是“生”字,笔画是生。
组词:星星、星空、说句:晴朗的夜空,我看见无数颗星星。
.三、写字教学1.请学生描红,(课后练习2)边描边记住生字的笔顺和字形结构。
2.学生自己观察每个字的重点笔画位置,照着范字把每个字独立书写一遍,写完后与范字进行比较。
3.学生提出难写的字。
(星、看)4.实物投影出示带田格的“星”字和“看”字,大家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观察后说一说。
5.教师范写“星”字和“看”字。
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星”字和“看”字。
学生改完后在实物投影上进行评改!6.实物投影出示带田格的“见、白、田、电”字。
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重点笔画位置,然后说一说。
7.学生在书上写“见、白、田、电”四个字。
写后进行同桌同学评改!8.小组内评选书写大王和书写进步奖。
四、巩固练习1.大生字本上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教师巡视纠正写姿和执笔方法。
对于书写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帮助辅导。
2.抄写词语。
星星五星只有看见听看见尖尖的3.课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
(1)读读左边的短语。
(2)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蓝蓝的”、“闪闪的”。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座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4.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五、小结儿歌中的小女孩在晴朗的夜晚看见弯弯的月亮,那么可爱,像只小小的船,于是她就想自己坐在小船上,想了很多。
刚才你们也到了这美丽的夜空中去遨游,夜空中有很多奥秘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
六、布置作业抄写“见、白、田、电”各两行(包括拼音)教学反思:这是一篇韵文。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想象奇特,易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驱谴他们想象。
8、阳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会写“也、长、山、出”,认识笔画“竖提”和“竖折”和偏旁“阝”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和识字是教学的重点;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是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每一课时75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也、长、山、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认识“光”字谁能组词?这些词本意都是光。
我们人类每天都会接触到什么光?板书课题:阳光。
认识新字:阳,左右结构。
左边“双耳阝”,右边是“日”字,代表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学习生字,读准音1、读准字音。
2、记住形。
3、书写生字。
四、指导书写1、认识笔画“竖提”和“竖折”。
2、指导书写。
也:每一笔是横折钩,横斜出笔向上翘,至竖中线右一点出折,不要过长,顿笔出钩。
第二笔竖中线左侧起笔,不要过长。
最后一笔竖折弯钩,弯比较长。
依次讲解“长、山、出”。
五、朗读课文找两个同学读课文六、作业布置抄写“也、长、山、出”各两行(包括拼音)第二课时76教学目的1、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