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解决方法
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解决方法
• 19岁李楠步入大学,交了女友,但相处过程中争吵不断,也因此 分心影响了学业。这些情况导致李楠非常偏执易怒,甚至还有自
残行为,就诊后医生怀疑李楠患了双相情感障碍,为明确诊断,
联系了佳学基因进行致病基因鉴定。
基因层面的分析结果
• 基因解码:佳学基因工作人员对李楠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全面的双相情 感障碍致病基因分析,基因解码显示:李楠N**N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 变:(c.116C>T,p.Ala39Val;c.1204G>A,p.Gly402Ser),家系验 证结果显示,李楠的父母分别携带了一个杂合突变,李楠的父亲: c.116C>T,p.Ala39Val,李楠的母亲: c.1204G>A,p.Gly402Ser。
探究此疾病的发病原因
• 基因解码研究表明,该病涉及众多基因变化,每一个小的影响, 均可增加发病的风险,大多数基因突变如A**9、IM**2等已经在 单项研究中确定,基因解码将不断研究这些基因突变与疾病发生 的关联与作用机制。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双向情感障碍的基因突变也见于其他精 神类疾病的患者,如精神分裂症。目前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和其它 形式的精神疾病的基因学研究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 可是在一次期末考试中李楠发挥失误,没有达到目标和父母的期待, 这次之后情绪非常低落,一蹶不振,不爱说话,有时还大发脾气、摔 东西,父母觉得可能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也不断进行沟通。
• 之后李楠的情绪时好时坏,一直持续至高三,孩子母亲担心这种情况 会影响高考,带孩子看了心理科医生,诊断为中度抑郁,服药后情绪 有所稳定,高考也发挥正常。
• 因此,精准全面的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分析显得尤为必要,不 仅提示疾病风险更揭示发病机制,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同时提 醒大家关注身边的朋友家人,远离双相情感障碍的困扰。
临床案例
• 2017年8月,基因解码研究中心接收到来自广东深圳的血液样本,检测 项目为:“双相情感障碍致病基因鉴定”。
• 患者情况:患者李楠(化名),男,19岁,据李楠父亲介绍,他们从 小对李楠管教非常严格,孩子很争气也很自律,几乎门门一百分,16 岁以优异的成绩步入高中。上了高中后,李楠对自己的成绩不断设定 目标,如果达到了目标,整个人异常高兴。
• 基因解读与遗传咨询:N**N导致的双相情感障碍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模式遗传。根据基因解码结果,李楠的父母是致病基因携带者(他们 自身不会患病),若双方的致病基因都遗传给孩子,就会造成复合杂 合突变,从而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
• 由于已经明确疾病类型,佳学基因专家建议李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能够有效的提高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目前李楠病情控制的较为稳定。
• (1)对于未发病人群,提示个体双相情感障碍发病风险,帮助及早预 防,调整心理和环境因素,有效避免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
• (2)对于患病人群,找到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基因原因,选择有效、 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精准治疗;
• (3)对于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群,找到致病基因,可以指导优 生优育,终止双相情感障碍致病基因在家族的延续,让后代或者二胎 不再患病。
双向情感障碍
躁郁症-解决方法
前言
•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又名双相障碍,俗称 “躁郁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常表现为狂躁症、抑郁症或二 者混合发作,还会有其他精神异常的表现。基因解码研究发现, 该病涉及多个基因突变,在环境作用下共同导致该病的发生,同 时具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会有更高的患病风险,或其他精 神症状,其均可通过致病基因鉴定明确发病原因。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又名双相障碍,俗称 “躁郁症”,是一类精神疾病,与基因遗传关系密切。通常导致 情绪、精力和行为极端变化,常出现在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 但也会在任何阶段发病。
• 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都会有戏剧性的“高潮”和“低潮”阶段, 称之为“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这种情况可以持续从几小 时到几周,也有许多人两者之间没有发作症状。双相情感障碍的 终身患病率在国际水平约为2.4%,我国患病率达到1.5%。
• 而避免疾病代代相传的悲剧便是通过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找到 疾病“元凶”——致病基因,从而保证后代不再患病。
• 躁狂和抑郁混合发作可有精神病的症状,如幻觉和妄想,并同时 具有躁狂和抑郁发作的特点。
• 双相情感障碍常会伴随其他精神疾病,包括焦虑障碍(如惊恐发 作)、行为障碍(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及药物滥用。
• 但是在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以上症状,我们常会认为其单纯是抑 郁症或者狂躁症,甚至是简单的其他的精神疾病,而忽视这可能 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双相情感障碍。
• 佳学基因发现,一级亲属(如兄弟姐妹和子女)患有双相情感障 碍的人,或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病风险要远高于 一般人群。
• 另外,许多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亲属也有其他情绪、焦虑和精神 障碍(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这些疾病在家族成员中聚集是 因为他们遗传了相同的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也常见于一般人 群中,因此家族不止一人表现出症状就不奇躁不安,时而抑郁低落。 • 根据《人体基因序列变化与疾病表征数据库》表明,躁狂发作的
特点是精力旺盛,活动增多,易怒,烦躁不安,不能入睡,以及 行为冲动鲁莽。 • 抑郁症的特征是精力、情绪低落,患者常感到绝望,无法完成日 常工作。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常会反复思考死亡和自杀,比一般 人更有自杀倾向。
• 其中,环境因素是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因素。生活中突发的 压力事件,如家人的逝去、失恋等,均可诱导疾病的发生。另外, 双相情感障碍与药物滥用和颅脑损伤有关。因此基因和环境因素 共同影响了该病的发生。
建议
•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抑郁、自闭、社交障碍、焦虑等异常情况应及早进 行精准全面的致病基因鉴定。一是明确诊断,避免误诊,从而有针对 性的对疾病进行控制与治疗;二是了解家族遗传风险,避免致病基因 在家族中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