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辛亥革命
【2016年考试说明】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梳理】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必要性:
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可能性(条件)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派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
此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②1905 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并决定创立《民报》作为机关报。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实践准备: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其中最著名的是广州黄花岗起义。
3、偶然性(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二、辛亥革命的概况
1、武昌起义
(1)概况:1911年10 月10 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起义军攻占了武汉三镇。
(2)结果: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清朝
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直接目的),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2)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国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
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⑤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⑥实行责任内阁制。
(3)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意义
(1)政治: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2)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风俗: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要点突破】
1、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
革命史观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近(现)代化史观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
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经济上
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思想上心。
社会史观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文明史观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辛亥革命的结局和教训
(1)说辛亥革命胜利,主要因为: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说辛亥革命失败,主要因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最主要理由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3)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和镇压
(4)教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典型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
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材料二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梁启超
材料四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
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朱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权力转移有何价值?
(2)材料二认为辛亥革命时期人文思潮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3)材料三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请举两例加以证明。
(4)材料四认为辛亥革命的结果是什么?综合材料三、四,应该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1)原因: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
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
(2)特点:将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原因:辛亥革命时期民族危机加重。
(3)意义:辛亥革命使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大大增强。
举例:新文化运动大大增强了人民的民主意识;五四运动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国民大革命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
(答出其中两例即可) (4)结果: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人们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评价: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