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下历史课件.ppt

七下历史课件.ppt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唐朝的建立者是
A、李 渊
B、李世民
C、李建成
D、李元吉
2、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他 重用敢于直言,后人称为“人镜”的是
A、房玄龄 C、魏 征
B、杜如晦 D、姚 崇
3、在唐朝,其统治被称为有“政启开元,治 宏贞观”的皇帝是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中宗 D、唐玄宗
• 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 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 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 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鹰 闷死在怀中。
• 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 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 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 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 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 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盛 顿 的 唐 人 街
的 唐 人

唐 装 会 议 着 装
---APEC
• 剑桥隋唐史:太宗的统治……是唐代的第 一个鼎盛时期,而且在某些方面在整个中 国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
唐太宗的自我评价: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 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污。”
“功大过小”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 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 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 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 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 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城:长安
善于用人

二、 “贞观之治”


(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太 宗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 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
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
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吸取隋亡教训。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 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二)治国政策和措施 (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2)戒奢从简 (3)合并州县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魏征
•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 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 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 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 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 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 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 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房杜 玄如 龄晦
房 谋 杜 断 ”
“贞观之治” 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
国力加强
• 格鲁塞:“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 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 在令人惊奇的亚洲出现了。”——《草原 帝国》 柏杨: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
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 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 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 代。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 (1).这两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材料二中的第二面镜子是谁?他重用 的人才还有哪些?
新:课导入:
街多

华多
马 六 甲 的 唐 人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 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 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 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 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 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 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 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宋庆龄高度评价:“武则天是中国 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 女政治家”。
毛泽东盛赞她:“武则天确是个治国天 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 有用人之术,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 觉得她不简单,简直就是了不起。”
课堂小结:
唐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中国 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时期,是继秦汉之 后,在中外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王朝之一, 对祖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作 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为先辈们的辉煌 自豪,更应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开创 一个新的里程碑,早日实现伟大的民族 振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