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梵净山旅游攻略

贵州梵净山旅游攻略

贵州梵净山旅游攻略
梵净山旅游景点攻略
棉絮岭
西上梵净山的汽车终点站、西线徒步起点,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顶、老金顶、
凤凰山一览无余。

在此可以看到梵净山一大奇观——万米睡佛、又为佛中佛,佛头三个、座佛两尊,寓
意“五福临门”,且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极像大肚弥勒,千百年来当地百姓把梵净山
称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赐敕碑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圣旨而建,当时的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对梵净
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作了记载。

碑文写到梵净
山是“古佛道场”,是“天下众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
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北京,倾动十三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
黎民百姓纷纷涌来朝拜的“极乐天宫”,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云金顶
山峰直立高达百米,上半部一分为二,由天桥连接两端。

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
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

红云瑞气常绕四周,人称红云金顶,谐“鸿运金顶”。

状若飞
天游龙,又似佛手二指禅,更像人类的生命图腾。

根据其形而又称“天下第一峰”。

攀铁索而上,四面悬崖峭壁、一路古庙摩崖,主要有明万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桥功德碑》等。

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

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供奉观音菩萨。

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三个响头,再带一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
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康成长。

观音洞外面凭空伸出一块石头—报恩石,上刻有“无
德不报”四个大字。

从观音洞往上为“金刀峡”“一线天”。

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

黔山第一石
西线上梵净山,到达山顶草甸层后,立于山头的一尊奇石,像赞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一!。

据说清朝大书法家严寅亮书写颐和园匾额书写“黔山第一”也来自它的灵感!
万米睡佛
万米睡佛,仰卧在梵净山顶,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

千百年来,各地百姓把梵净山
当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天桥架于金刀峡之上的石拱桥,凌空千尺,极为壮观,桥面宽1.86米,长5.41米,拱跨5米,始建年代应当与释迦、弥勒殿同。

二天桥在金顶腰,高3.9米,宽3米,雍正九年1731
曾加修理。

这两座桥迄今保存完好。

洞穴
观音洞在金顶半山凹处,外方砌石墙,有岩浆泉水涌出,属上金顶的半山朝拜之处。


皇洞在金顶北约1公里,为一天然石洞,面积100多平方米,传说九皇娘修炼之处,洞门为块
石砌成,洞内有皇娘梳妆井和磨簪石等。

五是奇峰经石。

金顶高约90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缝名金刀峡,将金顶一分为二,上
有天桥相连。

金顶周围万卷经书、蘑菇石、老鹰岩、“金盆洗手”栩栩如生。

老金顶千姿
百态,角峰相遂,百丈深渊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堪称一绝。

云海波涛
从金顶远望,白云无际,浓密处如堆积的新絮;稀疏时像薄洗的轻纱。

面对此景,清人有
诗云:“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


佛光幻影
每逢雨后初晴的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在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中出现五彩光环,中嵌
人影,人动影动。

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浓雾中还会出现比人高大数十倍的投影,即幻影。

八是山花红叶。

梵净山红花绿叶四季不败,珙桐、杜鹃、玉兰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一年四季轮番开放,游人如置身于花的海洋,心醉神迷。

数百年来,湘、鄂、川、黔、赣、滇、闽及东西各国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络绎不绝,“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若城
市然”,足见当时佛教之盛况。

梵净山从金顶摩崖石刻到庙宇的断垣残壁,从民间故事传说到民风民俗,都透出浓郁的
佛教文化气息。

虽然,由于现代社会人类活动,森林及动物大量减少,这一方尚存的原始生
态并拥有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的地球“绿宝石”名气大增。

已成为全国佛教文化
旅游和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