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滨海新区高三年级七校联考一、(12 分)1.(6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路是人类向大山的扣.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
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碣.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漏.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
更有当头的棒喝.,,让你心生敬畏。
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
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扣.(kòu)首长揖.(yī)匍匐.(f ú)B.葳蕤.(ru í)拱.(gǒng)桥磷.(l í)n峋C.泄漏.(l ù)棒喝.(hè)碣.(ji é)石D .戛.(ji )á然而止草甸.(di à)n 滔.(t ā)o滔流水(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虔诚密密麻麻振聋发聩B .虔诚密密匝匝醍醐灌顶C .真诚密密麻麻振聋发聩D.真诚密密匝匝醍醐灌顶2.(3 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全世界的博物馆几乎都是金字塔形的藏品结构,塔尖上是镇馆之宝、 珍贵文物, 腰身 上是量大面广的 B .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般文物,底层是待研究、待定级的资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 进行修订,降低了适应症范围,并明确指出C .大多数市民坦言,3 岁以下儿童禁用 放鞭炮虽然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 但是如果在环境和鞭炮之 间做出选择,绝大多数市民会选择前者 D .人们把高空坠物称为 “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弹,困扰着市民,严重威胁着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3 分)下面所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边城》湘西 翠翠 沈从文 B .《祝福》《呐喊》鲁迅思想家 ,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像不定时的炸 C .《鸿门宴》西汉纪传体 司马迁 D .《高老头》法国 现实主义 雨果长篇小说 礼教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长篇小说 最初并没有一定具备作为书法范本的功能。
二、( 9 分) 4.(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魏晋时期, “手帖 ”是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 因为王羲之手帖书信里字体的漂亮,在他去世后三百年间,这些简短随意的手帖逐渐被 保存珍藏, 装裱成册页卷轴, 转变成练习书写、 欣赏书法的范本, “帖 ”的内涵才从 “书信 扩大为习字的书法范本。
②特别是到了唐太宗时代,因为对王羲之书帖的爱好收藏,以中央皇室的力量,搜求南 朝文人手帖。
把原来散乱各自独立的手帖编辑在一起,刻石摹拓,广为流传,使王羲之 和许多南朝手帖,因此成为广大民众学习书写的汉字美学典范,产生《十七帖》一类官方敕定的手帖总集版本,也促使“帖”这一个词汇有了确定书法楷模的意义。
③因为“手帖”意义的改变,原来南朝文人书信的特质消失了。
唐代的名帖,像欧阳询的《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都已经不是书信性质的文体,连字体也更倾向端正谨严的楷书,魏晋文人行草书法手帖的烂漫洒脱自在都已不复再见。
④欧阳询的书法大家熟悉的多是他的碑拓本,像《九成宫》、《化度寺碑》,已经成为汉字文化圈习字的基础范本,也都是楷书。
欧阳询名作,收藏在北京故宫的《张翰帖》、《卜商帖》和辽宁博物馆的《梦奠帖》,其中或有双勾填墨的摹本,但年代都非常早,不会晚过宋代,摹拓很精。
《张翰帖》近年北京故宫展出过,卷尾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的题跋。
⑤王羲之字体的行草风格与他书写的内容有关,因为是写给朋友的短柬、便条,所以率性随意,“行”草“ ”说的是字体,其实也是说一种书信体的自由。
《张翰帖》不是书信,是从《晋书?文苑传》的张翰传记中抄录的文字,是严肃性的史传,因此欧阳询的用笔端正严格到有些拘谨。
《张翰帖》一开始介绍张翰“善属文,纵任不拘”,文学好,为人任性不受拘束。
下面就是与顾荣的对话,结尾两行是最美的句子“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一向端正严肃的欧阳询,似乎写到这样的句子,也禁不住笔法飞动飘逸了起来。
⑥宋徽宗曾经评论《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
高宗也曾经评判过欧阳询的书法“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
孤峰崛起,四面削成⋯⋯”“猛锐长驱”、“四面削成”、“险劲”、“刚劲”都可以从《张翰帖》的用笔看出。
(摘编自《听蒋勋讲最令他迷恋的历史》)(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的第二段阐述了唐皇室对王羲之手帖的爱好收藏与“帖”书法楷模意义之间的关系。
B.文章第六段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写出了《张翰帖》的特点。
C.文章在论证了“手帖”的意义改变后,指出唐代的许多名帖已经不具备书信的性质,而且字体和前朝相比更倾向端正与严谨。
D.手帖是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最初并不具备书法范本的功能,但到了王羲之时发生了变化。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帖的内涵由书信扩大为习字的书写范本,是因为王羲之手帖书信里字体漂亮,在他去世后三百年间,这些手帖逐渐被保存珍藏,装裱成册页卷轴,转变成练习书写、欣赏书法的范本。
B .《十七帖》一类的官方敕定的手帖总集版本的产生是因为“帖”这一词汇具有了书法楷模的意义。
C.《张翰帖》作为书信不仅笔法严谨,而且飞动飘逸。
D.我们经常说字如其人,因为欧阳询为人处事严谨,因此他的《张翰帖》用笔端正严格拘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书法楷模的“帖”的出现靠的就是唐皇室对王羲之手帖的爱好与收藏,对南朝手帖的搜求。
B .因为唐代的名帖《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已经不再是书信,所以这些帖的笔法严谨而不飘逸。
C.由宋徽宗和宋高宗对《张翰帖》的评价来看,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出欧阳询的书法在宋朝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D.魏晋文人用行草写帖,唐代人用楷体写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帖的字体的风格受文体的绝对影响。
三、(15 分)5.(2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清)方苞雍正十有三年秋九月,皇帝宅忧,甫旬日,即起杨公名时于.滇南,士大夫知与不知,皆惊喜相告。
乾隆元年二月,公至自滇,以.礼部尚书入教皇子。
上与诸王大臣议政之暇,时召公入见。
而是秋七月上旬遘末疾,泱月而薨。
是日,士友奔唁,暨国子生聚哭于庭阶者凡数百人。
盖公自童稚以至笃老,居乡立朝,莅官抚众,无一言一事,不出于中心之诚,故其感于人者,如此其至也。
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
始圣祖仁皇帝悼学政废弛,以九御督学,自文贞始,而公继之,校士一.遵文贞成法,士虽摈弃无怨言。
其主试陕西亦然。
癸已,圣寿六十,延臣庆贺。
上问:“翰林中有杨名时否?”遂特召入京。
丁酉夏,出为北直巡道,曰:“吾欲试以民事也。
”公细大必亲,无留狱.,无匿情、至今为.民所思,曰:“百年中无与.比也。
”已亥,迁巡抚云南。
会征西藏,大师驻省城。
为营馆舍,数宴犒,而约束坚明,无敢叫嚣。
七年中,凡军民疾苦,大者奏请,小者更易科条,事无遗梗,恩信浃于蛮孥。
公天性和易,虽驭仆隶,无厉色疾言,而是非可否,则守其所见,固植而不摇。
世宗宪皇帝即位,手谕褒嘉。
三年,擢兵部尚书,总督云贵。
公益自奋厉,思竭忠诚,于人之邪正,事之得失,风气淳薄,尽言无隐。
公平生介节义事,美行嘉言,不可胜纪。
余始见公于文贞公所。
余与文贞辩析经义, 常自日昃至夜中。
公端坐如植,言不及,终已无言。
用.此益信公之为学能内自检摄,而未暇叩其所藏。
及往年,余再入南书 房,公继至,始知公于文贞所讲授,笃信力行,而凡古昔圣哲相传性命道教之指要,异 人异世而更相表里互为发明者,皆能探取而抉其所以然。
呜呼 ! 公之用无不宜,忠诚耿著 而人无间言,盖有以 .也夫!(选自《方苞集》 ,有删节)(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校士一.遵文贞成法一:全部 B .公细大必亲,无留狱 . 狱:案件C .用.此益信公之为学能内自检摄 用:重用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于是秦王不怿,为 .一击缶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礼部”是古代 “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 方宾客等事务。
B .“出 ”指在朝任官, “入 ”指派任至外地。
C .“迁谪 ”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 “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 “左迁 ”必是升 职。
D .日昃,古人根据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如太阳正中叫做日中,而不到中午,上午 十一点左右,就叫做日昃。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D .盖有以.也夫!以:原因 A .即起杨公名时于 .滇南B .以.礼部尚书入教皇子C .至今为.民所思D .百年中无与.比也A .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 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
B .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
C.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 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
D.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杨名时体察民情,爱民抚众。
巡抚云南时,他为军民排忧解难,恩信遍及蛮夷。
B.杨名时为学深厚,笃信力行。
师从李文贞时,他常与文贞辨析经义直到深夜才停止不言;对古代的圣哲学说,他能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
C.杨名时以诚待人,受人敬重。
他从滇南被起用时,士大夫们惊喜万分,奔走相吿;他患病去世后,士友纷纷前往吊唁,国子生在庭院痛哭。
D.杨名时做官勤勉,颇有政绩。
他在礼部任职时,堪当大任,深受皇上称赏;出任北直巡道后,掌管刑狱,事必躬亲。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征西藏,大师驻省城。
为营馆舍,数宴犒,而约束坚明,无敢叫嚣。
②公益自奋厉,思竭忠诚,于人之邪正,事之得失,风气淳薄,尽言无隐。
四、(23 分)6.(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1)下面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一项是A .“背窗雪落炉烟直”,写出了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以窗外的雪花作室内香烟的背景,匠心独运,描绘的画面给人以静而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