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多地中考作文题+专家解析出炉(备考趋势)今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难度如何?是否保持了一贯的命题趋势?专家又是如何点评的?今天,我们汇总了2020年已经新鲜出炉的13地中考作文题,和专家的点评。
这些点评对于孩子理解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了解各地的试题风格,打开写作思路都有很好的帮助,一起看看吧!专家点评012020上海中考作文题目:有一种甜题目:“有一种甜”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华师大二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孙彧:这个题目延续了上海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形式,题目简洁凝练,贴近学生生活,重视“走心”,让每个考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中提取、表达。
题目的关键词是“甜”。
从狭义上看,食物的各种味道:甜、酸、苦、辣、咸,“甜”是其中的一种;从广义上看,“甜”亦属于人生百味中的一种。
无论是食物之味,还是人生之味,“甜”都是由人品出来的,对同一件事物、事件,不同的人品出的滋味是不一样的。
“甜”字前面的“有一种”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写出新意,写出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深入思考。
“甜”的对立面是“苦”,生活中“甜”和“苦”看似有明显区别,实际上又是有所关联的。
苦尽甘来的“甜”是令人难忘的,由苦到甜的过程能促使自我精神的成长,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有的事情目前来看还是“苦”的,可是“苦”中带“甜”,虽苦犹甜,泪光中有微笑;有的事情目前来看令人尝到其中的“甜”味,可是甜中有苦涩、有值得人反思警戒的东西。
可见,今年的题目呈现了生活的丰满、厚重,充满了思辨性,可以反映出考生情感体验的细腻度,更可以考察出他们对生活认识的深广度。
从写什么和怎么写来看:这个题目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围绕“甜”写多件事。
如果写一件事,则在叙事的具体生动性上有更高的要求,如描写方法、叙述方式的运用上可以更加灵活、多样。
如果写多件事,则需注意它们应共同指向“一种甜”,否则文章就会显得散漫杂乱,在详略布局、重点确定、结构层次上亦要多些考量。
考生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如学习过程、运动比赛、校园活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事,也可以写周围的同学、父母、街坊邻居身上发生的事,还可以放宽视野,关注广阔的社会,写社会生活整体或其中某一群人通过众志成城的艰辛努力突破了困境、获得了进展、取得了成功。
叙事终究是为了立意服务,立意是文章的灵魂。
无论写几件事,写什么事,写哪一种甜,最终都会归向这篇文章到底想表达什么,你的思考是什么。
考生可以在叙述中凸现对“甜”的认识,也可以在文末通过抒情议论的语句得出结论,若能留有余味,启迪深思则更好。
从感受走向感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加深体验。
总体而言,这是一道好写,但是区分度也较高的题目,在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的同时,又给予不同层次的考生以足够的思维空间。
022020杭州中考作文题目:给老师写封信你即将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希望参加新学校的社团活动,使自己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假如学校已有你感兴趣的社团,就申请加入;假如学校目前还没有符合你兴趣特长的社团,就申请创建一个新社团。
请从上面申请的内容中任选一项,给新学校负责社团工作的张老师写封信。
可以讲述有关你某项爱好或技能的故事;也可以陈述你申请的理由和相关设想。
要求:(1)统一署名“杭晓舟”,时间“6月26日”;(2)600-800字;(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沈仁红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实践硕导点评:今年中考作文题不难,一封自我推荐信,谁都可以有话说。
但要得漂亮分则需注意:是信,就要眼里有阅读对象,要有真诚推荐自己的叙述感;是一封自荐信,就要立足于自荐的目的工作,迅速理析出自己的特质;既然是自荐,还要立足于对自我的了解,客观地叙述、自信地肯定;当然还有关于书信的格式、文学写作的优美等等。
2020年这个题目,让我们看到了杭州市中考,对于六万多学子的宽容,题目一见放松大家都有话说,却又颇具评分的区分度。
区分的同时,也体现了文理思维综合素养的方向和要求:因为是自荐信,是要向对象去说明介绍,并且尽量能够说服对象,这就比通常的作文有了更高的逻辑表达要求;这样的题目,也体现了“关注成长、做好自我、尽量发挥”的生命观,体现了如何于团体中去寻找自我价值的集体观。
自己创建社团也可,这就又结合了,整个社会发展正日益重视的创新与创意。
可谓一举多得,出题不可谓不用心。
032020绍兴中考作文题目:三选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般庭院面积有限,花能入选,必有合乎人意的条件:或因为开得早,如梅;或因为开得久,如月季;或因为开得迟,如菊。
好的文字总能引发我们的无限联想与思考,请运用所给材料,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
(1)写一封信劝导表妹。
(读初二的表妹最近很苦恼。
她总觉得比不上人家,长相平平,没有才艺,学习成绩也不亮眼。
尽管老师再三肯定她善良诚恳表现好,但她依旧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丑小鸭。
你决定写封信劝导她。
)(2)向《文苑美文》杂志“妙笔生花”专栏投稿(3)准备一份国旗下讲话的讲稿要求:①若写书信可用“表妹你好”开头,亦可省略署名和日期②角度自选,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16行。
③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著名作家章月珍点评:今年的中考作文结合王鼎钧的《一朵花》的话是一个要点,千万不能撇开这段话,但这也不是重点,只能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喻体。
我觉得这也有2019年浙江高考作文的影子。
首先用花园和花的比喻来做引子,从而得出一点感悟,最后由花写人,我们该怎么做。
以花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必自卑,人生总有适合你生长的土壤,只要你是一粒种子,终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材”就是你的特长,你与众不同的地方。
今年的绍兴中考作文题规定了三种文体。
一个是书信体,一个是文学体,一个是演讲体。
第一个是书信体,书信体的对象是表妹,所以要合乎表妹的情况和口气,劝说她认识自己的特长,然后扬长避短,这样人生依然有精彩。
第二个是文学体,给《美文》杂志“妙笔生花”栏目投稿要注重文字的优美性和形象性,这很重要。
而国旗下的演讲的对象是全体,所以文章要朗朗上口,简明扼要,更要声情并茂,引起共鸣。
这三种文体的作文,无论写哪个,都得从花的可取之处入手,或者与可取这个中心相联系。
形式和文体可自主选择,但都离不开可取之处这个中心,劝自己的表妹也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去结构成篇的。
虽然三个题的文体各不相同,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但估计那些平时只会死搬硬套的学生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
比较去年和今年的绍兴中考作文题,我觉得都在引导学生要有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
只是去年的是呼唤理智,而今年的则是强调修己。
特别是今年的作文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写作空间和更多的写作形式。
学生也有了更多的写作自由,命题者是稳中求变。
出题者的意图一是引导立人立德,让自己有所为,战胜自卑,活出生命的独特,也就是活出生命的厚度,以德传香于世,成就一道独特的风景;二是引导学生要全面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尤其是注意语文知识的应用性。
同时让学生由自然的东西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
题目虽然有点限制的,但相信阅卷老师在批改的时候估计会放宽一点的。
今年的绍兴中考作文题更注重情境和比喻。
情境式是需要把王鼎钧的话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
而比喻式是以花园、花等为比喻来说理。
跟往年相比,今年的形式新了,且有一种比喻的前提。
我看了今年杭州和宁波的中考作文题,再联系绍兴的中考作文题,觉得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有更注重运用和更注重自我价值思考的趋势。
042020宁波中考作文题目题目:自己决定1.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怎么办?”......"自己决定。
"请你以“自己决定”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请你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推荐语,向阅卷老师阐述你刚写的文章《自己决定》的一到两个亮点。
钟艳:自己决定才是成长纵观近几年的宁波中考作文,今年的文题依旧沿用情境化出题形式,亲切朴素,材料通俗易懂,不给考生设置立意障碍,同时不失思辨。
作文中给出的:“怎么办?”“自己决定!”这样的对话,相信在学生的生活中曾经出现过,亲人间、师生间、同学间,当然也可能是自己的内心独白……因为有实际的体验,自然容易唤起考生的写作灵感。
这是一篇《自己决定》,文体的自由度比较大,可以是记叙文,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是虚构文学。
如果写记叙文,那么“自己决定”的“自己”应该是考生“我”,当然也可以不是,比如讲别人的经历会不错。
比如:我听爸爸讲述,他年轻时选择从军的经历;我见证妈妈的转行再创业,自己决定一步一步怎么走……我想,这样的选材应该会不太一样,当然,这需要考生有较强的驾驭素材的能力和扣题点题意识。
如果选择写议论文,那就要走出自我,走向广阔的历史长河和社会中,引经据典去寻找那些自己做出决定的素材,充分挖掘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然后加以构思写作。
这个题目,看似寻常,却充满思辨,彰显着生活的丰富和厚重。
我觉得,一个好的题目,一次成功的写作之旅,应该是考试的一次成长之旅。
正如《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他最终决定接纳,跟着父亲去养鸭一样。
考生最终会走到一个怎样的立意高度点,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篇文章的优劣。
正所谓:立意是文章的灵魂。
当然,这个题目也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当下的孩子,很多时候缺少这样“自己决定”的机会,成人过于强势的介入,让不少孩子少了很多这种心灵成长的机会。
有人说,经历了中考,才算长大。
希望我们的考生,能在“自己决定”的路上,收获成熟、从容和自信。
052020温州中考作文题目:笔记以“笔记”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一、写给同学分享笔记、记笔记的经历写记叙文;二、给不愿意记笔记的人写一封信;三、给上初中的弟弟写记笔记的方法之类的,写说明文。
温州第十四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余鲁平今年中考作文题,既没有人们预想的抗疫宏大叙事的主题,也没有像去年中考题那样鼓励想象创新的文学情趣。
以"笔记"为写作话题内容,明列三种写作文体可选择。
考题从写作内容到写作形式,都显得平淡,平凡。
笔记,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方法,初中生人人都有过实践经历,自然人人都会有话可说。
但是,如何将人人都做过的平凡事写出不平凡的情趣与哲理,确实有不小的挑战。
易上手有区分度,话题内容有明确指向的限定性,很大程度上能防宿构与套作。
考生要想脱颖而出,于平凡写出不平凡,应试中一定要善于营构写作的弹性空间。
“笔记”固然大抵是文化学习范畴之活动,但如果考生在写作主题上只囿于文化学习,写作主题空间就局促。
“笔记”,还应该是事关青少年思想精神成长的活动,并且,文化学习也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青春内容。
所以,在主题构思上,将"笔记"的内容与内涵上升到人生精神成长去写作,主题就有巨大的弹性空间,作文就可以从平凡走向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