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农村单亲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易发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农村的劳动力迫于经济压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逐年攀升,凸显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甚至有少数失去了欢聚和关爱,家庭教育的功能也相应失效。

留守儿童也就被迫与留守老人共同生活,他们变得越来越自卑、孤独,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逐渐缺失了与父母的亲情。

教师要个案分析,寻求家校合力,付出爱,给予帮助,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单亲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一、个案描述
王洪,男,10岁,小学四年级,单亲家庭。

个子不高的他,穿着朴素,清洁卫生较差。

从两岁起,他就和奶奶生活。

奶奶今年六十五岁,头发斑白,身体已经佝偻,行动诸多不便。

为了他能从偏远的大山沟里到镇中心小学学习,奶奶专门在学校外租了一间房子来照顾他。

母亲去世早,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很少过问,更别谈监管。

经过我几个月时间对他的观察、走访和交谈,发现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差,不求上进。

王洪在课堂上表现得无精打采,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讲课,还做一些小动作,经常把他的课桌周围弄得脏兮兮的,引起很多同学的不满。

不能完成作业,总是交来空白,即使在老师的催促下做,字迹也十分潦草,卷面是又脏又乱,实在难以批阅。

每次考试成绩惨不忍睹,他却很麻木,绝不会研究错题。

语数老师经常好言相劝,要努力学习,好好完成作业,可他就屡教不改,不思上进,成了老师眼中典型的问题学生。

2、存在自卑心理,自我封闭。

他表现为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管是课余,还是上放学都只能见到他孤独的身影。

与他交谈时总是把头埋得很低,回答的声音几乎听不见,偶尔看到他的眼神充满着的是惶恐。

他不愿与同学进行交流,同学也就不和他一起玩耍。

时间一久,他的内心封闭,更加自卑起来。

3、养成不良恶习,思想偏离正轨。

王洪在家唯我独尊,无论家务大小,他都不做。

他需要什么,奶奶都要毫无选择的尽力满足,久而久之,使得他娇生惯养。

放学回家,根本就不会做作业,只顾看电视。

为了家庭作业的事,还多次与奶奶对打起来,弄得奶奶老泪纵横,后来就直接用谎言搪塞了事。

在学校又多次把同学零花钱偷去消费,以及偷拿同学的学习用品图个好玩。

二、问题分析
1、隔代监护不力,放任自流。

父亲不在身边,只好全权托付给年迈的奶奶。

然而,奶奶身体差,目不识丁,只管吃饱穿暖,不出事。

对于学习是鞭长莫及,心理上更是毫不问津。

即便进行教育,由于老一辈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上非常滞后,加之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根本听不进奶奶的话,导致祖辈的无法管教,干脆放任自流,最终严重影响孩子的受教育状况。

2、沟通少,缺关爱。

这么多年来,父亲忙于赚钱,每月不足一次通电话,一年难得回一次家,对孩子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关心了解不够。

存在着用金钱补偿的心理,认为寄来钱,有吃有穿就是足够的爱。

在他向我倾诉心里话的一封信里,用简单而朴实的话写到:“我很想爸爸,我很孤独,当生病痛苦的时候,爸爸又在哪里呢?我只是偷偷的哭,多么想他回来!”不知道他哭过多少回,不知道他有困难和心事时又多么无助和无奈,他多么渴望有爸爸温暖的爱来滋润干渴的心田。

3、学习差,同学排斥,老师忽视。

由于他在学习上处于弱势,加上自暴自弃,同学对他排斥,逐渐成为了边缘人群。

我观察到组长在收他的作业时,不满意就大声斥责。

在合作学习、游戏活动中,大家都不愿意同他互动,保持着距离。

由于他的沉默和学习差,往往老师容易忽视,没有给予关注和帮助,使得更加落后。

三、指导策略
1、架起沟通之桥,开启心扉。

在课余,找他聊天,聊他的生活和学习。

在交流时做到坦诚相待,以心换心,消除他的疑虑,才能打开心扉,倾诉自己的心里话。

对于他不好直接交流的话或者事采用书信、短信等方式传达,帮助他排除烦恼,鼓励他积极向上。

2、家校合力,共同培育。

加强家校联系,增加沟通频率。

在家里的学习要加强监督,奶奶虽然是文盲,不能检查功课,但是能听得到读书声、看得到写字。

并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独立能力。

与父亲远程沟通,让他明白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父母对他的疼爱、关怀、鼓励和支持不仅影响智力发展,如果缺失还会使他产生孤独、无助的性格特征,甚至导致难以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的障碍,不能一心挣了金钱而丢了亲情。

建议家长每月多和孩子交流,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积极导向。

3、融入班级,快乐学习,规范品行。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为了帮助王洪走出自卑、孤独的阴影,安排几名优秀的留守儿童去走近他,多和他交谈、游戏,思想道德上榜样示范,学习上给予鼓励和帮助,逐步改掉恶习。

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燃烧自信的火焰,感受到同学的关爱和班集体的温暖,在这个大家庭里寻找到快乐、幸福。

4、用爱滋润,用情感化。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们需要用点滴的爱去呵护他,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捕捉闪光点,如在朗读有感情,声音洪亮,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在课堂上给他提出简单的问题,增强信心。

要允许他有反复的犯错,用一颗真诚的去接纳他、宽容他。

当遇到学习和生活的上的困难时,耐心地讲解、仔细地分析和及时的帮助。

用自己的爱去影响和感化,做到润物无声。

四、案例反思
在广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问题儿童不在少数。

面对本该活泼、快乐、幸福和健康的一群孩子,孤独、自卑、学习差、心理障碍已成为通病,我们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与他们朝夕相处,不禁感到伤感、酸楚。

在今后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责任尤显艰巨。

虽然有待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关怀,但我们现在不能袖手旁观,应及时行动起来,给他们关爱和帮助,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予以正确引导和心理疏导。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我们将用耐心和细心去培育学生,奉献自己的爱,使留守儿童也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