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卵巢周期

卵巢周期


四、卵巢分泌的多肽激素、细胞因 子、生长因子
1、多肽激素:来源于颗粒细胞,也产生于垂体促性腺细胞,形
成调节促性腺激素合成和分泌的激活素-抑制素-卵泡刺激素系统。
多肽
抑制素
激活素 卵泡抑制 素
生理作用
选择性地抑制垂体FSH的产生,包括FSH的合成和分泌, 增强LH的活性 在垂体局部作用,增加垂体细胞GnRH受体数量,提 高垂体对GnRH的反应性,从而刺激FSH的产生
始基卵泡 窦前卵泡
大于9个月 65天
窦卵泡
募集(经天
黄体形成及退化14天
窦前卵泡 窦卵泡 成熟卵泡
三、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 1、甾体激素的基本结构及代谢 • 2、甾体激素的生物合成 • 3、卵巢性激素的作用 • 4、甾体激素的作用机制
3、卵巢E、P的作用
E
P
子宫肌 子宫内膜
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肥大,使肌层增厚 增进血运,促进和维持子宫发育 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修复
宫颈
粘液分泌,颈管开放
输卵管
阴道 第二性征
促进输卵管肌层的发育及上皮的分泌,增加输卵管肌 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细胞内糖元合成
黄体: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 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襞,卵泡壁的卵泡 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向内入侵,周围由 结蹄组织的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
黄体的退化
黄体
卵子受精 妊娠黄体,至妊娠3个月末退
hCG

卵子未受精 在排卵后9-10日退化,黄体功能限于14日。 黄体退化时黄体细胞逐渐萎缩变小,周围的结 蹄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侵入黄体,逐渐由结蹄组 织所代替,组织纤维化,外观白色,称为白体。 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开始新的周期。
卵泡增大直径达500um
月经11-13日,优势卵泡 增大至18mm(E≥300)。 此时在FSH的刺激下,颗 粒细胞内出现LH、PRL受
体,形成排卵前卵泡
排卵前卵泡
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 又称格拉夫卵泡,卵泡液急剧增加,直 卵泡外膜--卵泡内膜--颗 径可达18-23mm,卵泡向卵巢表面突出, 粒细胞--卵泡腔--卵丘--
放射冠--透明带
窦卵泡后发育阶段
• 募集:月经前5-7天,持续8天 • 选择:月经3-4天 • 优势化:月经5-14天 • 排卵:月经第14天 • 黄体形成:月经后期
定义
透明带 卵泡膜 募集 选择
颗粒细胞合成和分泌粘多糖,在卵细胞和放射冠之间形成的薄而透 明的膜。
卵泡基底膜附近的梭形细胞形成两层卵泡膜
卵泡内膜:从卵巢皮质层间质细胞衍化而来,细胞呈多边形,较颗 粒细胞大,富含血管。
卵泡外膜:为致密的卵巢间质组织,与卵巢间质无明显界限。
窦卵泡的发育相当于前一卵巢周期的黄体晚期及本周期的卵泡早期, 血清FSH水平及其生物活性升高,超过一定阈值以后,卵巢内有一组 窦卵泡群进入生长发育轨道,这种现象称为募集。
始基卵泡
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围绕静止于停留于 减数分裂双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
窦前卵泡 窦卵泡
初级卵泡: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分化为 单层立方形细胞
次级卵泡:初级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使 细胞层数增至6-8层(600个细胞以下)
透明带
颗粒细胞内出现FSH、E、 A受体
卵泡内外膜,内膜出现 LH受体
募集、选择
在E和FSH的协同作用下,颗粒细胞间隙 聚集的卵泡液增多,最后融合成卵泡腔,
约在月经周期第七日,被募集的发育卵泡群中,FSH阈值最低的一个 卵泡,优先发育称为优势卵泡,其余的卵泡逐渐退化闭锁,这个现 象称为闭锁
颗粒细胞 细胞成立方形,无血管,营养来自外周的卵泡内膜
卵泡腔 富含卵泡液和E
卵丘
呈丘突出于卵泡腔,卵细胞深藏其中
放射冠 直接围绕卵细胞的一层颗粒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2、排卵
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抑制FSH的产生
• 2、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Ⅰ、肿瘤坏死因子-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也参与卵泡生长发 育的调节。

60万
胚胎16-20w 1/3卵原细胞+2/3初级卵母细胞
高峰 600-700万
胚胎16w-出生 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围绕静止于停留于减数
后6m
分裂双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形成始基卵泡
出生时
200万
青春期 排卵
是卵细胞储存 的唯一形式
30万 300-400
1、卵泡发育和成熟
卵泡发育阶 段
定义及分类
特点
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加快上皮细胞脱落
促进乳腺腺泡增生
月经中期--增强E对垂体LH排卵峰的 正反馈作用 黄体期--负反馈,抑制FSH及LH的 分泌 促进水钠排泄 体温↑
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 1、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促进阴蒂、阴阜、阴唇的发育,并促进阴毛、腋毛的 生长。过多会 对E产生拮抗作用,如减缓子宫和子宫内膜的 生长和增殖,抑制阴道上 皮的增生和角化。长期使用,有男性化表现。
2、甾体激素的生物合成
Δ5途径
胆固醇
↓ 孕烯醇酮
Δ4 途径
17α-羟孕烯醇酮
脱氢表雄酮
DHEA
雄烯二酮
孕酮 17α-羟孕酮
雌酮
睾酮 雌二醇
性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示意图
LH
FSH

雄烯二酮
固 醇
睾酮
雄烯二酮 雌酮

睾酮

E2
芳香 化酶
卵泡膜细胞
基底膜层
颗粒细胞
雌激素合成的两细胞-两促性腺激素学说示意图
初级卵母细胞(始基卵泡)
数十年
LH峰
完成第一次减数分
次级卵母细胞裂(卵子)
受精后
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受精卵
时期 胚胎6-8w 胚胎11-12w
生殖细胞的发育
原始生殖细胞不断有丝分裂,细胞数↑,体 积↑,称为卵原细胞 卵原细胞开始进入第一次减数分裂,并静止 于双线期,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生殖细胞数量 (个)
卵泡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 排卵前,成熟卵泡分泌的E2(≥200pg/l)达高峰,促进下 丘脑GnRH的大量释放,继而引起垂体释放FSH及LH,出现 LH/FSH峰。LH峰是即将排卵的可靠指标,出现于卵泡破裂 前36h。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3、黄体形成及退化
1、甾体激素的基本结构及代谢
均属于类固醇激素,基本化学结构为环戊烷多 氢菲环。
主要在肝脏内代谢,肾脏排出。
C原子数目 基本结构 代表激素
1、E 18
雌烷核 E2、E3、雌酮
2、P 21 3、A 19
孕烷核 孕酮 雄烷核 睾酮
代谢物质 E2代谢产物雌酮及硫酸盐、 E3、2-羟醇酮 孕二醇 雄酮、原胆烷醇酮,以葡 萄糖醛酸形式排出
• 2、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
促进蛋白质合成,肌肉生长,并刺激骨髓中RBC的生长;性成熟前, 促进长骨骨质的生长和钙的保留,性成熟后,使骨骺关闭生长停止;促 进钠、水吸收,并保留钙。
4、甾体激素的作用机制
• 脂溶性,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与胞质内 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质受体复合物。
• 受体蛋白发生构型变化与热休克蛋白解离,从而 使激素-胞质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核受体结 合,形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从而引发DNA的转 录过程,生成转导mRNA,在胞质核糖体内翻译, 生成蛋白质,发挥相应的生物效应。
促进乳腺腺管增生,使乳头、乳晕着色 使阴唇发育,色素加深等
下丘脑、 通过正反馈作用,促进FSH及LH的分泌 垂体
代谢及体 温
促进水钠潴留 ↑HPL,↓LPL,↓胆固醇水平 维持和促进骨质代谢
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及对缩宫 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宫 内生长发育
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子 宫内膜 抑制粘液分泌,颈口关闭
卵巢周期
一、卵巢功能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三、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四、卵巢分泌的多肽激素
一、卵巢的功能
卵巢功能: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 内分泌功能:分泌激素
卵巢周期:从青春期到围绝经期前,卵 巢的形态及功能的变化。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孕6周开始
原始生殖细胞
有丝分裂
卵原细胞
孕12周开始
进入第一次减数分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