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四节 结构研究法
❖ 均一的晶形 ❖ 明确敏锐的熔点、沸点 ❖ TLC、PC (样品在三种展开系统中均呈现单一斑点
时方可确认其为单一斑点)
❖ GC(在加热条件下能够气化而不被水解)、HPLC
二
结 构 研 究 的 主 要 程 序
三、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 1. 确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 2. 质谱 (MS,mass spectrum)
❖ 特定的吸收谱特征——骨架类型的判断。如:黄酮、香豆素、蒽醌
❖ 加诊断试剂前后谱图的规律性变化——取代图式的推断
如:黄酮、香豆素
三、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5. 核磁共振(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原理:
1H、13C等具有磁矩的原子在外加磁场中受电磁波照射, 吸收一定能量电磁波,产生能级变化,引起核磁共振
EI-MS
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
①样品需加热
气化,离子
化,得到M+
②难气化、
易热解的成份
测不到M+。
M+
如:糖、苷、
氨基酸、肽、
蛋白质、核
酸、抗生素。
常用质谱技术及特点——场解析质谱(FD-MS) field desorption ionization
❖ 试样稀液涂于钨丝上作阳极,对面加阴极,通高压,使电 离
常用质谱技术及特点——电喷雾质谱(ESI-MS)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强静电场使试样电离, 难气化、易热解、大分子、小分子,均可得到
准分子离子峰:[M+H]+、[M+Na]+、[M+K]+
三、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 3. 红外光谱(IR,infrared spectra)
❖ 3. 红外光谱(IR,infrared spectra)
❖ 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spectra)
(ultraviolet-visible
❖ 5. 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6. 其他:
x-单晶衍射法
旋光光谱(ORD)
园二色谱(CD)
三、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 1. 确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分子式的确定
❖ 元素定量分析结合分子量测定 ❖ 同位素丰度比法
❖ 高分辨质谱(HR-MS,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um )
不饱和度(Index of unsaturation)的计算:
❖ u=C数+1- —H— - —X— + —3N—
❖ 氢核磁共振(1H-NMR)
❖ 碳核磁共振谱(13C-NMR)
❖ 二维核磁共振谱 (2D-NMR)
氢核磁共振(1H-NMR)
应用: 提供H的类型、数目、相邻原子团的信息
四个参数:
❖ 化学位移():1~10~20ppm ——H的类型
屏蔽效应
❖ 积分值/积分面积
———同一环境下H的个数
❖ 自旋偶合裂分的峰数 ———邻位与其不等同的H的个数
❖ 难气化、易热解的成份,可得到 准分子离子峰:[M+H]+、[M+Na]+、[M+K]+ 逐个脱去糖基的碎片峰:[M+H-162]+、[M+H-162-146]+
❖ 苷元的碎片离子相对少
FD-MS
常用质谱技术及特点——快速原子轰击质谱(FAB-MS) fast atom bombardment
2
2
2
三、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 2. 质谱 (MS,mass spectrum)
作用:
❖ 确定分子量、分子式 ❖ 提供部分结构信息
——碎片的m/z及裂解方式
三、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 2. 质谱 (MS,mass spectrum)
❖ 常用质谱技术及特点 ❖ 电子轰击质谱(EI-MS,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 ❖ 场解析质谱(FD-MS,field desorption ionization) ❖ 快速原子轰击质谱(FAB-MS,fast atom bombardment) ❖ 电喷雾质谱(ESI-MS,electrospray ionization)
符合 n+1律 s, d, t, q
❖ 偶合常数(J)
———H核间的距离
相隔键数: 越少,J大,通常为3JH-H 二面角: 越接近90°,J越小
越接近0°、180°,J越大
氢核磁共振(1H-NMR)
远程偶合(4JH-H):
烯丙偶合
Hb C
Ha
C
C
Hc
Jac=1.6~2.0Hz Jbc=0~1.5Hz
❖ 原理: 化学键的振动在红外光区(4000~625cm-1)引起的吸收 谱图
❖ 作用: ❖ 特征频率区(functional group region)
4000~1500 cm-1————确定官能团类型 (OH C=C C=O C≡C Ar ) ❖ 指纹区(fingerprint region)
1500~600 cm-1————构象、构型、取代模式等
Ha 芳环上的偶合
Hb
Hc Hd
Jab=6~10 Hz Jac=1~3Hz Jad=0~1 Hz
氢核磁共振(1H-NMR)
❖ 同核去偶技术(homodecoupling): 消除或部分消除相邻H核的偶合,简化图谱
三、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 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 原理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a)
电子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n)
在紫外可见光区(200~700nm)引起的吸收谱图
❖ 作用
❖ 对含有共轭双键、α,β-不饱和羰基、芳香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有重要 价值
第四节 结构研究法
❖ 结构研究:非常重要,是药效学、毒理学、结构修饰或
合成的前提。
❖ 结构研究的总原则: 尽可能不消耗或少消耗试样 波谱综合分析 与文献数据比较 必要时辅以化学手段
第四节 结构研究法
❖ 一、纯度的测定 ❖ 二、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 三、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一、纯度的测定
纯度检查法:
❖ 离子枪发射高能离子与另一中性粒子碰撞,交换电荷, 形成高速中性粒子,与样品碰撞,使其电离
❖ 离子枪发射高能离子与另一中性粒子碰撞,交换电荷,难气 化、易热解的成份,可得到 分子离子相关峰:[M+H]+、[M+Na]+、[M+K]+
逐个脱去糖基的碎片峰:[M+H-162]+、[M+H-162-146]+ ❖ 可得到苷元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