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质教案

《秦统一中国》第一课时本课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一课。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史实;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3、 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4、 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5、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表演小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学生的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李白《古风》,让学生朗读,提出问题。

二、进入新课:(一)秦灭六国教师讲述秦王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经过及结果;展示秦朝疆域图。

让学生了解秦王灭六国的过程,说出秦朝的疆域范围,讨论秦朝统一中国的意义,分析秦朝统一的意义。

使得学生逐渐形成分析历史地图的能力。

学生自主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知识点1 秦灭六国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教师讲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秦朝巩固统一各项措施。

通过故事,指导学生分析各项措施的作用。

让学生制作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讨论各项措施的作用,训练学生绘制图表的能力;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师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是统一了,但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的发展,如果不加以改变,那肯定是要影响秦的统一的,这个江山就很难守住了!所以秦始皇是如何守他的江山的呢?生: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师:那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呢?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师讲述:政治上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是不是国内的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找出秦朝当时还存在的问题。

学生读故事并回答问题(文字、货币、度量衡、道路宽窄不统一,并且北方还有匈奴入侵。

教师:那秦始皇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归纳完成。

小组讨论回答(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师总结(课件出示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那现在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了,你觉得这三点措施在当时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除此以外,在交通上统一车轨,还开凿了灵渠。

(多媒体展示灵渠图片),讲解沟通的两大水系,解决了交通问题。

在军事上,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

请同学们在书的43页秦的形势图上,找到长城,并圈出长城的起止点。

至此,秦的统一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实现了巩固。

这时秦朝疆域已经接近中国现在领土的三分之一,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三、板书设计略。

第9课秦统一中国(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知道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项古代工程。

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和秦巩固统一措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根据课本和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秦始皇的资料,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秦始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评价秦始皇。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老师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提出问题:秦王没有被荆轲杀掉,反而最后灭掉六国,他是如何完成统一的?又是怎样巩固统一的?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二秦灭六国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自主阅读课本P44~46内容,完成第1~2题。

1.秦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影响。

时间:公元前221年;人物:秦王嬴政;都城:咸阳;影响: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简述秦朝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没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知识模块三巩固统一的措施自主阅读课本P46~48内容,完成第3~4题。

3.秦始皇为了巩固和维护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

军事上: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

4.文字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2)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交流预展】1.组内交流:(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1.秦巩固和维护统一的措施。

2.秦统一文字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整体感知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C )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2.右图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 C )A.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B.修筑驰道,统一车轨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修筑了万里长城3.假如有一位秦朝的政府官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整理奏折,最重要的是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位政府官员是( B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 D.郡守4.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里秦的“政制”主要指( B )A.宗法制 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 D.封建等级制5.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C ),A.铲形币,B.刀形币,C.圆形方孔铜钱,D.蚁鼻钱6.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学异形。

”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D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7.下列四本书在秦始皇焚书后还可以查阅到的是( A )A.《周易》 B.《论语》C.《道德经》 D.《春秋》8.2014年是邓小平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30周年,为此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分别是( A )A.辽东、临洮B.鸭绿江、嘉峪关C.山海关、嘉峪关D.山海关、临洮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眈眈!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为了巩固统治,秦王除了修筑“防胡万里城”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派蒙恬抵御匈奴,统一东南、岭南,修灵渠。

(3)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秦始皇一直是众说纷纭,为此网上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人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你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全面认识:他既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个暴君,功大于过。

是千古一帝:①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②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③还采取了一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秦始皇是暴君:①焚书坑儒,摧残文化;②徭役繁重,赋税沉重;③刑法严酷,统治残暴,是历史上少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