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赞美成为一种习惯

让赞美成为一种习惯

《让赞美成为一种习惯》如果你有这个好习惯,那可以肯定,你的生活中一定是充满幸福和快乐的。

不管是一个普通的人,还是一个伟大的人,都希望听到别人的一句赞美的话。

赞美不是虚伪的奉承,不是夸大其辞的吹捧,赞美也不是一味地宽容;赞美是真诚的鼓励,赞美是对别人的鞭策。

一句真诚的赞美可以激励一个人的一生,可以使他成就一番事业;一句不经意的讽刺、挖苦之言,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一、逃避赞美以前的我是从来不会赞美别人,跟别人交流,总是通过揭露别人短处,找别人的缺点,来强化自己的存在。

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样言不由衷的做,心很累很累。

以前见到亲戚朋友邻居,不是特别熟的,从来不会打招呼。

看到装作没看到,或者低头路过,能让我主动打招呼的,很有限,有时候跟自己的亲戚都那么见生,很怕路上遇到熟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这样的心理。

自己早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不知道如何去改正。

从来没有人跟自己说,你要去赞美别人,多说别人的优点。

第一次听说人需要赞美是在一次讲座上,裴老师(我曾经的一名老师)无数次的夸奖自己的爱人和孩子,给我第一感觉就是:特别舒服。

这才有点小小的意识:亲人、朋友都是需要得到肯定的。

而自己呢,一直以为说别人优点就是奉承,就是拍马屁。

为什么自己就会有这样的一种心理呢?今天终于找到原因了,是妈妈对待类似问题的态度,深深影响着我。

举个例子,邻居家孩子,特别活泼那种,见到认识的人就会主动去打招呼,问候别人。

每次提到这样的孩子,妈妈就会说人家:见个人,不管熟不熟就远远的打上招呼了,虚情假意。

(旁边邻居也迎合着。

突然想到同声相应,妈妈吸引过来的也是这样的人。

)遇到不爱说话,见谁也是低头溜走的孩子,妈妈就会说:见人也不理,就装没看到别人一样,太没礼貌了。

妈妈的话总是自相矛盾,对于我来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所以就逃避。

我特别害怕遇到熟人,因为遇到后,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怕别人说我假惺惺,不真实。

但是自己知道,不理人是自己没礼貌,所以很痛苦的。

打招呼都不会,更别说赞美别人的话了,那时的我把赞美等同于虚情假意。

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赞美别人。

记得上学的时候,有次跟朋友外出玩,我们骑车走在公路上,突然听到鸟叫声,朋友说:“你听,是喜鹊叫呢,说明我们今天运气不错,会玩的很开心。

”自己想都没想,直接一句话就出去了“是只乌鸦吧,兆头不好。

”习惯性思维,就是要跟别人对着干。

不敢表现自己的真实感情,总是一直压抑着。

记得上高中,有次,我们班在学校辩论会上取得第一名的成绩,我当时特别高兴,边往外跑,边叫喊“我们赢喽。

”一出门就碰到一位同学,朝我看了一眼,突然感觉自己“失态”了,立马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表情严肃地、默默地走了。

一直以来连自己的快乐也受到了压抑,活在给别人看的世界里,不是为了自己活,感觉就是要活给别人看的。

记得5、6岁的时候,在邻居家玩,玩得特别开心,因为自己和邻家小朋友一起说相声了。

婶婶说我说的特别好,我回家就迫不及待的跟妈妈说了,当时很期待妈妈会赞美啊,可是,妈妈恶狠狠地跟我说了句“女孩子家家的,说什么相声”。

从此后,我就变得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感受,慢慢语言也就退化了,呵呵。

所以,家长的每句话对孩子特别重要,特别是孩子还小的时候。

讲了这么多以前不好的东西,现在有点想哭的感觉,如果没有遇到传统文化,可能我自己还生活在被压抑的,自卑的状态里。

千万句的感恩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我是想说,以前,赞美的话,我说不出口,比如“亲爱的、我爱你、我觉得很幸福、我觉得你们做得特别棒”等等,这些话,是我的禁区。

二、接触赞美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我接触传统文化之前。

接触传统文化的第一天,见群里人,总是感恩这感恩那的,我自己觉得很不舒服,假惺惺的。

不知道大家当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

看了很多老师们的演讲,感受到,这就是我一直寻找的东西,所以不舍得退出群来,让我自己找到了自己的位子,不再为工作和家庭的冲突而纠结。

在传统文化里呆的这几年,慢慢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到了家庭幸福的根本。

原来亲人朋友是用来赞美的,赞美是一股正能量,拉近了自己跟亲人的距离。

赞美是一种激励,可以使人信心十足,表现得比以前更好。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被赞扬,那就不要吝啬你的赞美,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去发现并赞美它们的同时,你会发现你也变得快乐,你的生活也在改变。

尤其对人有用的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深受感动,甚至豁然开朗;由于“一句话”而改变一生的事例,更是多不胜数。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卡内基,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

他九岁的时候,父亲将继母娶进门。

他父亲向新婚妻子介绍卡内基时,如是说:“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实在令我头痛,说不定明天早晨他还会拿石头砸你,或做出什么坏事呢!”出乎卡内基预料的是,继母微笑地走到他面前,托着他的头,注视着他。

接着告诉丈夫:“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只是还没找到发挥热忱地方的男孩。

”此话一出,卡内基的眼泪不听使唤地滚滚而下。

就因為这一句话,建立了卡内基和继母之间深厚的感情;也因为这一句话,成就了他立志向上的动力;更因为这一句话,让他日后帮助千千万万的人一同走上了成功之路。

“一句话”很容易说,但重要的是要能让对方受用。

给人一句好话,让人生命奋起飞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人要常说:第一、给人欢喜的话;第二、给人鼓励的话;第三、给人肯定的话;第四、给人赞美的话。

多说好话,少说坏话。

不经意的一句轻浮话,有时会自毁前程,而一句关怀别人的话,却能让沮丧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气。

三、学会赞美从一个不会说好话的人,一去赞美别人,说句好话,自己都会脸红,到现在,叫闺女是“亲爱的北北,亲爱的西西,”跟孩子们的口气叫爱人“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姥姥,亲爱的姥爷,”哈哈,估计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

我自己也习惯这么叫家人了,所以很自然,发自内心的想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

姥姥现在的口气也变了,有时候也会不经意的说:亲爱的北……当然,直接对我爸爸妈妈的赞美还有点不好意思,不过会用孩子的口气来表达。

姥爷做饭的时候,就带孩子来到厨房门口,跟孩子说:“你看,姥爷做的饭多香啊。

姥爷是我们家的大厨师。

”西西就会跟风,赞叹姥爷这个大厨师,姥爷做的饭是越来越好吃了。

如果大家看到爱人一回家就打游戏,大家会如何去做呢?以前也唠叨,导致西西一看到爸爸坐电脑跟前,就会跟妈妈告状“妈妈,你看爸爸,就知道玩游戏。

”这些都是我给孩子种下的负面思维。

现在孩子如果再来“告状”,西妈会说“让爸爸玩会儿吧,爸爸上班一天,很辛苦的。

”不仅赞美了爱人,孩子也从中学会了体谅人。

当然对孩子的赞美就更多了,说几个实例,传播给孩子积极的东西。

西西(4岁半)自己要冲奶喝,西西非要用北北(1岁)的奶瓶来喝。

这时,姥姥、姥爷不让西西用奶瓶,不停说教,“你这么大了,还用奶瓶,这是北北的。

”语气生硬。

我在屋里听到这架势不对,出来一看,两人就僵到那里了,一个抱着奶瓶不撒手,眼泪打转转,一个皱着眉头。

我心里没有任何不快和生气,语气很温和地对西西说:“呀,我家闺女都这么大了,还想用奶瓶啊,奶瓶是北北那么小的孩子才用的哦。

来抱抱闺女,然后用杯子自己去冲奶去吧。

”西西紧紧抱了妈妈一下,脸上露出了笑容,自己接上开水,准备冲奶。

在这个过程中,西西还有倒奶粉的动作不是很熟练,姥爷又说“慢点,慢点,都撒了。

”哈哈,其实西西现在倒奶粉都很不错了,只是控制不住量,刚开始的时候连袋子口都往杯子里戳。

整件事中,我和姥爷两个人的态度有明显的区别,很显然,动作语言引导孩子做出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如果以前,我的态度跟姥爷应该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心念一转,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多给孩子机会,孩子会做的更好。

)实事求是地赞美孩子,鼓励孩子,不一定要用华丽的语言,夸张的语气。

大家有没有遇到孩子不愿意起床的情况?特别是冬天,一出来就好冷啊。

我想大多数家长跟我做法应该是相似的,不停的催孩子,快点快点,要不迟到了;你咋还这么磨蹭啊,你看看几点;到底起不起?利索点哈。

语气很生硬,对不?现在不这么干了,到时间,先把经典打开,问候孩子:早安。

让孩子慢慢醒来,挠痒痒,在欢快的气氛中起床。

然后跟孩子说:“西西该起床了哦,妈妈数三下,看你起的快不快?预备,开始,1。

”西西立马就坐起来了,西西说:“妈妈,你看我快吧,你才数1,我就起来了。

”西妈:“是啊,起的真快,那妈妈再数数,看你几下就能穿上衣?”这时,西西把衣都整理好,套头上。

西妈:“预备,开始,1”,西西已经把一只胳膊穿到袖子里了。

西妈:“太厉害,才数1,第一只胳膊就进去了,开始第二只哈,预备,开始,1”西西就穿好了,哈哈,然后就这样,每件衣服,袜子,鞋子都按节奏穿好了。

自己也省的跟孩子闹情绪,起来想吃个饼干就给块,快快乐乐去上学了。

走之前记得跟孩子带着笑容说:“拜拜”。

当然,这一招也会失灵,我们就找其他方法来鼓励孩子。

早起就种下快乐的种子。

描述这个时间,现在是几点,幼儿园吃饭是几点,路上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我们还有多长时间的起床时间,让孩子对时间先有个概念。

这块具体就先不说了,下次会分享。

当然,像刚才就有家人要问了,老这么赞美孩子,会不会让孩子骄傲?这里我们要区分下赞美和表扬,表扬是强调结果,赞美是强调过程。

鼓励孩子做每件事感受其过程,肯定孩子的认真,肯定孩子的努力,肯定孩子的爱心,孩子会越来越努力。

比如孩子考了第一名,大家怎么来鼓励孩子?我会说“宝贝,每天认真学习,好好读经,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做的真不错。

”这里我们鼓励的是孩子的“认真学习”,是这个过程。

王孩子帮我们倒垃圾了,我们就肯定她这种行为,“宝贝,你都成咱们家的家务小能手了,真能干。

”孩子听了,就会很乐意帮我们干些事情。

鼓励的时候不能总是用“你真棒,你做的真好。

”这些泛泛的语句。

鼓励,赞美要有具体的东西,也不一定是非常华丽的语言。

那孩子确实犯错误了,我们怎么赞美她?比如,孩子帮我们端饭,小手没拿稳,摔碗了。

这时,首先要关心孩子,烫到没?千万别责骂“这么大了,干个啥事都不会,”(不要以为我们不会这样说,姥姥有时候就会这么说西西,嘿嘿。

)鼓励孩子,“宝贝,帮家里干活很能干,摔了碗没关系的,妈妈小时候干活,也会这样,那是因为我们还不是很熟练,做的多了,就不会出现失误了。

”给个大大的拥抱。

允许孩子犯错,每次犯错都是一次经验,我们都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吸收宝贵的经验,所以经历就是财富。

易经里有句话“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何况我们是直接让家人听到的话呢?说到赞美除了语言的赞美,我们写日记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有意的注意下呢?以前这个细节我是没有想过的,最近,说到日记,思思妈说我写的日记里面,很多都是孩子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以前真没意识到,说要赞美孩子的,可是还是没有形成习惯,文字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有能量的,总说孩子不好的地方,其实就是负能量传达给孩子,孩子会感应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