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路面工程
现象应立即停止张拉作业,检查、排除异常。
8.3 钻(挖)孔灌注桩
无法采用机械成孔且无地下水或有少量地下水,无
不良地质的地区,可采用人工挖孔。
人工挖孔桩作业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符合本
6.5.3条的规定。
井内起重作业应符合本规范第5.6节的有关规定。
8.5 沉井
8.5.17 浮式沉井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浮运、就位、下沉等施工各阶段应设专人观测沉井的稳定性。
8.6 地下连续墙
8.6.1 地下连续墙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在堤防等水
利、防洪设施及其他既有构筑物周边施工应进行风险评估,施工过程中应持续观测。
• 3 水上作业应符合本规范第
8.9 承台与墩台
8.9.4 高墩翻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翻模应专门设计,刚度、强度应满足施工要求。
翻模分节分块的重量应满足起重设备的使用规定,吊装作业应符合本规范第5.6节的有关规定。
每层模板均应设工作平台,安全防护设施应符合本规范5.7节的有关规定。
夜间不宜进行翻模作业。
应经常检查、及时更换预埋爬锥配套螺栓。
孔时,应监控模架的运行状态。
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系数不得小于1.5。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
装配式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装配式桥构件移动、存放和吊装时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吊装强度;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80%。
存梁台座应坚固稳定,且应高出地面0.2m 以上,存放地点应设置排水系统。
梁、板构件存放支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条竖线上;叠放的高度宜按构件强度、台座地基的承载力、垫木强度及叠放的稳定性等计算确定层,小型构件不宜超过6
层。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
装配式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架桥机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架桥机过孔时,起重小车应位于对稳定最有利的位置,且抗倾覆稳定系。
架桥机的安装、使用、检修、检验等应符合现行《架桥机安全规程》(GB 26469)的有关要求。
8.11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
•8.11.3 装配式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7 运梁、架设应在相邻梁片之间的横向主筋焊接完成后实施。
•8 架梁和湿接缝施工期间应设置母索系统。
•
9 梁、板安装及架桥机移动过孔期间,作业区域下方应设警戒区。
•10 就位后的梁、板应及时固定,构件形成横向连接。
•
4
雨雪天或风力超过挂篮设计移动风力时,不得移动挂篮。
8.11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
停吊运作业,并应采取相应的应急避险措施。
8.11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
•8.11.6 顶推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墩台上宜设置导向装置,顶推过程中,宜监测梁体的轴线位置、墩台的变形、主梁及导梁控制界面的挠度和应力变化等;发现异常,应停止顶推并处理。
步缓慢起落,并不得冲击临时支座。
拱桥
•8.12.2 拱架浇(砌)筑拱圈应符合下列规定:
• 5 现浇混凝土拱圈的拱架应按设计要求拆除,设计无规定时应在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拆除。
浆砌圬工拱桥的拱架应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后拆除。
斜拉扣挂法悬拼拱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量、位置及顺序作业。
•
10月29日下午,郴州市宜章县境内,在建的厦蓉高速(厦门至成都)赤石特大桥6号桥墩左幅塔顶突发大火,事故导致6号桥墩左幅9根斜拉
索断裂,断索侧桥面下降约2.15米、未断索侧桥面下降约0.95米。
火灾原因正在调查。
赤石特大桥是世界第一大跨径高墩多塔混凝土斜拉桥,主塔最高达286米,平均高度约270米,桥面距地面最高达183米,最大跨径380米,主桥全长1470米。
计划2014年底建成通车。
图为拉绳断裂导致桥面一侧下沉。
•8.14.2 重力式锚碇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沉井作为锚碇基础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第规定外,尚应在施工下沉过程中注意观察江边堤防等水利设施的稳定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 2 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第规定外,尚应在基坑开挖前对地下连续墙基底的基岩裂隙进行压浆封闭,并应采取防渗措施。
• 3 高处作业和脚手架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定。
9.1 一般规定
隧道施工前应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辨识施工过程中
的主要危险源及危害因素,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并应根据工程建设条件、技术复杂程度、地质与环境条件、施工管
测边、仰坡变形。
榀钢架间距。
3 围岩较差、变形较大的隧道,上部断面开挖后应立即采取控制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量的措施。
4 台阶下部断面一次开挖长度应与上部断面相同,且不得超过1.5m。
5 台阶下部开挖后应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
导坑与中间土体同时施工时,导坑应超前
仰拱开挖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级及以上围岩仰拱每循环开挖长度不得大于3m,不得分幅施作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Ⅲ级围岩不得超过90m,Ⅳ级围岩不得超过级及以上围岩不得超过40m 。
底板欠挖硬岩应采用人工钻眼松动、弱爆破方式开挖。
不得超过5km/h。
9.4 装渣与运输
长、特长隧道施工有轨运输应配备载人列车,并设专人操作。
9.5 支护
•9.5.1 围岩自稳程度差的地段应先进行超前支护、预加固处理,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9.5.2 应随时观察支护各部位,支护变形或损坏时,作业人员应及时撤离现场。
方不得有人员站立或通行。
9.6 衬砌
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
,Ⅴ级及70m 。
竖井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板。
浅埋段地表冲
沟、陷穴、裂缝等应
回填夯实、砂浆抹面
,并处理地表水。
下穿隧道施工前应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编制保证交通安全和周围结构安全的专项施工方案。
下穿隧道应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掌握隧道拱
顶、净空变化及地表沉降情况。
10 交通安全设施
不中断交通施工作业应按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设置作业控制区。
在通车道路上施工或夜间作业时,应采取限速、导流及渠化等。